Workflow
控释肥
icon
搜索文档
粮食主产区怎样兼顾“粮袋子”与“好空气”?调研发现农业施肥是关键
中国环境报· 2025-10-20 08:25
农业施肥现状与特征 - 河南省化肥使用总量达584万吨,是全国均值的3.6倍,施用强度为35吨/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7倍,位列全国第一 [2] - 化肥施用呈现结构偏重氮肥、方式粗放的特征,氮素挥发流失率高达15%—30%,导致每年约有47万吨氮从化肥中流失排入大气 [2] - 控释肥等新型高效肥料使用率较低,不少农户习惯表层撒施的粗放方式 [2] 农业施肥与PM2.5的关联机制 - 氨是PM2.5中硫酸铵、硝酸铵等核心成分形成的必需品,例如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监测数据显示PM2.5中铵根离子占比达56% [3] - 氮肥转化PM2.5有两条关键路径:一是分解挥发氨气后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硫酸铵、硝酸铵,这类物质占PM2.5质量的60%;二是经硝化、反硝化作用释放NOx,间接推高PM2.5浓度 [3] - 农业施肥对PM2.5的影响是全国粮食主产区的共性问题,黑龙江绥化与河南濮阳的数据均显示施肥期PM2.5出现异常波动 [5] 农业施肥与PM2.5污染的时空规律 - 空间上高污染区与粮食主产区高度重合,豫北、豫东、豫中黄淮海平原粮食主产区(小麦、玉米种植占全省65%以上)恰好也是PM2.5高浓度区 [4] - 时间上施肥期打破了PM2.5"冬高夏低"的常规,例如3月小麦返青追肥使PM2.5降势减缓,6月-8月玉米施肥导致濮阳市PM2.5排名跌至全国倒10、倒5 [5] - 2016年-2024年河南化肥使用量减量15.7%、PM2.5下降37.9%,两者呈现明显的"同降"趋势 [5] 兼顾保产与治污的路径建议 - 政策方面建议健全补偿与考核机制,按"化肥用量—氨排放系数—PM2.5贡献权重"测算生态代价,并探索跨省补偿机制 [6] - 技术方面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侧深施、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并对缓释肥、控释肥等新型环保肥料提供补贴 [7] - 产业转型方面建议优化种植结构,扩大大豆等低氮作物规模,发展"近郊减量、远郊稳定、全域循环"的农业空间布局,并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