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敦煌壁画
icon
搜索文档
敦煌缘何成为创新土壤(艺坛走笔)
人民日报· 2025-05-25 05:52
敦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 敦煌艺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吸收南亚、中亚、西亚艺术样式,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彩塑、壁画等 [1] - 敦煌美学蕴含的丰富性与创新性是敦煌艺术得以"长红"的密码 [1] -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常书鸿作为第一任所长率领工作人员开始保护和研究工作 [1] 敦煌艺术的研究与应用 - 80多年来一代代美术工作者在敦煌美学滋养中推进艺术创新 [2] - 董希文将敦煌壁画与民间年画、西方油画结合创作《开国大典》等经典作品 [2] - 孙纪元创作敦煌标志性城市雕塑《反弹琵琶》 [2] - 敦煌研究院组织创作的洞库壁画采用敦煌矿物颜色并融入现代转化 [2] 数字化技术推动敦煌艺术传播 - 敦煌研究院每年在国内外举办数十场展览,数字化技术成为亮点 [3] - "如是莫高"展览实现9座洞窟无损复制与共享 [3] - 设计300米长沉浸式壁画长廊,汇集数百件经典壁画 [3] 敦煌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 常沙娜将敦煌元素运用于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建筑装饰 [4] - 敦煌艺术研究已涉及绘画、雕塑、装饰、服饰设计、音乐、舞蹈等领域 [4] - 刘元风团队设计出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风尚的敦煌服饰作品 [4] - "云衣霓裳"展览展示敦煌壁画人物服饰临摹画和时装设计 [4]
浓浓敦煌情 编织新故事(我在中国·行耕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3 06:01
敦煌文化国际传播 - 敦煌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独特名片吸引国际学者如美国汉学家史瀚文和俄罗斯教师奥莉娅长期扎根甘肃研究传播[2] - 史瀚文发现敦煌壁画与达·芬奇作品存在相似文化符号印证了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融合[3] - 史瀚文1987年首次到访敦煌2018年成为敦煌研究院全职研究员专注佛教壁画及建筑空间仪式美学研究[4][6] 国际学者研究成果 - 史瀚文通过讲座纪录片等形式向全球推广敦煌学成果未来将参与乔治·卢卡斯制作的国际纪录片[6][7] - 奥莉娅2015年起每年赴敦煌考察3-4次2019年成为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首位俄罗斯籍研究生[8] - 奥莉娅翻译《读者》"敦煌号"俄文版并在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上获好评[9][10] 学术交流与教育 - 奥莉娅在甘肃政法大学举办敦煌藻井讲座并指导留学生制作藻井图案[7] - 奥莉娅组织青年学生参与"丝绸之路"圆桌对话推进甘肃省"百校结好"国际交流项目[11] - 史瀚文认为敦煌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代表体现中华文明的创造力与包容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