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展览
icon
搜索文档
“视角转换”萌生新意 多项展览亮相敦煌
新华社· 2025-09-23 14:45
甘肃文旅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展格外受欢迎。面塑、陶瓷等各类文创产品,既保留了非遗的传统韵味,又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让观众纷纷驻足 购买。 将织物与九色鹿故事拼接、用手工纸艺展现沙漠景观、以绚烂油彩反映热闹夜市……日前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的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 化博览会上,多项展览通过"视角转换"让古老文化呈现新意。 夜幕低垂时,走进沙州夜市,只见灯火璀璨、人头攒动,一如千年壁画中酒坊食肆般热闹。这样的场景,被来自加拿大的艺术家捕捉,创作了布 面油画《夜市》。 这幅画作,正是"青山行不尽——我的丝路故事"中外艺术交流展中的作品之一。来自中国、意大利、俄罗斯、加拿大、阿根廷等国的艺术家,将 丝路风光与自己的文化表达相碰撞,创作了一批充满"视角转换"意趣的艺术作品。 "今年8月,我们组织中外艺术家在甘肃河西走廊等地采风。这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风貌,带给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很多创作灵感。"中国美术学 院美术馆策展工作人员王洋说。 中外视角转换,古今视角联动。 与会嘉宾在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参观甘肃文旅非遗文创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毛茸茸的土拨鼠玩偶、图案多样的手工包袋、配饰精致的布娃娃……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于10月15日在成都开幕
证券日报网· 2025-09-23 14:11
赵聪透露,文化和旅游部特别策划了"跟着演出去旅行""美术馆之夜"等精品文旅线路,积极拉动文化和 旅游消费。此外,将采用"互联网+演艺"模式,让创新赋能艺术,让艺术创新出彩,拓展艺术表现空 间,提升审美体验,增强年轻群体的参与感,全面打造一场"永不落幕的全民艺术盛会"。 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副主任、主持人李晓良介绍称,中国艺术节自1987年创办以来,至今已成功 举办13届,见证了无数艺术精品的诞生,搭建起了艺术交流与文化传播的广阔平台。第十四届中国艺术 节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是"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 篇"。本届艺术节将于10月15日在四川成都开幕,举办开幕式,闭幕式,艺术评奖,特邀剧目展演,全 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线上展演展播展示等主体活动。 国庆、中秋假期即将来临。李晓良强调,大家在畅享假日旅游、沉浸艺术盛宴的同时,务必始终绷紧安 全之弦。"关注途经地和目的地天气、交通情况,合理规划行程。选择有经营资质的旅行社。不前往未 开发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密切关注出境游目的地安全形势和注意事项,不前往高风险地区。"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赵聪表示,本 ...
颐和园桂花将在国庆、中秋双节迎来盛花期
新京报· 2025-09-23 13:11
"文心雅韵"苏州园林文化艺术展今天也在颐和园耕织图水操学堂亮相,展期至10月12日。展览集中呈现 苏州古典园林的书条石拓片、苏派盆景和传统插花作品三大板块。 当天,《颐和园日历2026》正式和游客见面。日历以十二个月份对应谐趣园内十二个诗意盎然的区域, 每月主题源自谐趣园内建筑楹联、珍贵石刻或乾隆帝御制诗篇,让谐趣园闻名遐迩的"八趣"——时趣、 水趣、桥趣、书趣、楼趣、画趣、廊趣、仿趣一一跃然纸上。日历还融入颐和园古建彩画元素,读者只 需扫描页面上的专属二维码,便能聆听彩画背后的动人故事与园林营造的精妙之处。 据颐和园花卉园艺研究所所长刘伟介绍,花期控制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工作,为延迟桂花开放,今年 8月初,在桂花进入温室、花芽初步形成时,园艺师便及时采取高温控制措施,有效延缓花芽分化进 程。同时,通过严格湿度管理、及时清除积水、加强病虫害防治与通风,并科学补充微量元素等多项举 措,确保桂花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如期盛放。 颐和园"颐和秋韵"桂花文化展将持续至10月12日,桂花观赏点位于仁寿殿、乐寿堂、颐和园博物馆、耕 织图景区及主要门区沿线,游客将欣赏到包括百年古桂、中青桂及应季花卉在内的230余盆精品花卉。 ...
铭史承浩气 砺志为振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人民日报· 2025-09-23 06:21
吉林长春,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西侧,熙熙攘攘的观众,为一场展览而来。 长白巍峨,松江浩荡。"闯关东"的勇毅,东北抗联的顽强,建设新中国的豪情……观众为铭记历史而 来,更为凝聚共识、坚定信心而来。 9大展区、28个单元,展出1200余张历史图片、70余个数据图表、"杨靖宇支队"战旗等1000余件(套) 珍贵实物……开展一个月有余,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热度不减。"讲解都排满了,嗓子反复嘶哑。能讲述 这片土地的历史,值得!"讲解员崔玉卓中午休息时,还在捧着史料细读。 新时代以来,吉林省大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红色基因,从中汲取奋斗精神。"铭记历史、开 创未来",这是展览的主题,也是观众的心声。 讲述白山松水的厚重历史 步入展厅,一件件展品、一张张地图,无声诉说着历史。 虽是近现代史展,这里却从1644年讲起,这背后有着策展团队的深入思考。 一张硕大的地图,清晰标注出清朝设立的柳条边墙范围。这道边墙,曾一度将吉林大部区域与外界隔 绝。 本次展览大纲编写团队的首席专家、吉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刘信君认为,清朝将吉林大部分 地区封禁百余年,造成人口空虚、建设落后,埋下了隐患。"从地图上看,吉林曾是拥有数千公里海 ...
集纳最新研究成果、过半数展品为首次展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 铭史承浩气 砺志为振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人民日报· 2025-09-23 05:59
吉林长春,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西侧,熙熙攘攘的观众,为一场展览而来。 长白巍峨,松江浩荡。"闯关东"的勇毅,东北抗联的顽强,建设新中国的豪情……观众为铭记历史而 来,更为凝聚共识、坚定信心而来。 9大展区、28个单元,展出1200余张历史图片、70余个数据图表、"杨靖宇支队"战旗等1000余件(套) 珍贵实物……开展一个月有余,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热度不减。"讲解都排满了,嗓子反复嘶哑。能讲述 这片土地的历史,值得!"讲解员崔玉卓中午休息时,还在捧着史料细读。 新时代以来,吉林省大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红色基因,从中汲取奋斗精神。"铭记历史、开 创未来",这是展览的主题,也是观众的心声。 讲述白山松水的厚重历史 步入展厅,一件件展品、一张张地图,无声诉说着历史。 虽是近现代史展,这里却从1644年讲起,这背后有着策展团队的深入思考。 展馆二楼一隅,5把日式军刀杂乱摆放,刀身泛着寒光。 这是今年吉林省在修缮丰乐剧场旧址时,在墙壁夹层中发现的一批军刀。吉林省博物院副院长张贺介 绍,这些发现,为日本侵略吉林的罪行再添新证。 一张硕大的地图,清晰标注出清朝设立的柳条边墙范围。这道边墙,曾一度将吉林大部区域与外界隔 ...
【文化中国行】传承红色基因 涵养家国情怀
央视网· 2025-09-22 20:43
位于北京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自今年7月推出抗战主题展览以来,总参观人数已接近90万人次。馆内专题展出的多件珍贵文物、档 案,带领观众重温烽火岁月。像这件用英文绣着"真相"一词的文件包,是许多爱国人士冒着生命危险搜集到的日本侵华证据,也是国际联盟调查团对日本侵 华定性的重要依据,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百姓精神生活,今年以来,一批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展览、文艺演出和电影作品在全国各地持续引 发观看热潮。大家在一件件文物展品、舞台剧目和影视作品中感悟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 每一处遗址、遗迹,每一件文物、文献,每一个人物、故事,都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再到东 北烈士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各地红色展馆今年都相继推出抗战主题展览,观众络绎不绝,大家在参观中回望历史、致敬英雄。 让革命文化历久弥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各地推出类型多样的舞台精品剧目,讲述伟大抗战故事。国家大剧院带来6场"胜利之歌"主题音乐会,北 京人民艺术剧院、山东省京剧院等演出团体分别通过话剧、京剧、杂技剧等不同题材的作品,吸引观众走 ...
【铜川】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在铜川举办
陕西日报· 2025-09-19 06:56
9月16日,2025年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暨全国青少年艺术体操冠军赛在铜川体育馆开赛。来自全国 各地的近300名艺术体操运动员齐聚于此,共赴这场力与美交织的艺术盛会。 此次比赛为期6天,设有成年组个人全能、集体全能及青少年组各年龄组别个人全能、集体全能等 多个项目。陕西队共派出25名运动员参赛。此次比赛不仅配备了专业的竞赛设施,还在场馆内展示铜川 特色农产品、民俗文化产品等,让观众在欣赏精彩比赛的同时,近距离感受铜川独特的文化魅力。 本次比赛是铜川市第二次举办全国艺术体操类赛事,铜川体育馆为本次赛事作了充分准备。由国家 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体操铸国 魂·艺术谱华章"2025年大体操文化艺术作品展在铜川体育馆同步开展,展品包括绘画、书法、雕塑等艺 术形式。展览通过展现体操运动的刚柔之美,为观众带来一场体育与艺术跨界融合的视觉盛宴。(记 者:王志辉) ...
跟着演出赛事“漫游”商圈景区、体验城市通兑——一张票根,激发更多消费可能
新华网· 2025-09-18 07:49
从演唱会到马拉松、足球赛等体育赛事,再到艺术文化展览,票根过去只是一次消费体验的出入凭 证,如今却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成为探索城市的"邀请券"。 "一张票玩转一座城"。看似不起眼的票根,正成为城市流量的新入口。 与过去使用一次随即失效不同,城市的东道主们正赋予小小票根越来越大的价值:在上海,一张展 览票串联起南京路商圈的百亿元消费;在江苏,一场苏超比赛门票延展出一次次跨城微度假;在河南洛 阳,一张火车票即可打开古城游览的数种优惠方式……在更多城市,票根还随着一场场演唱会、马拉 松、艺术展"漫游"商圈景区,激起消费的圈圈涟漪。 一张票根,可以"乘"出多少消费可能? "看完演出的票根先别丢" 住宿可享受多家酒店客房直降优惠、打车有专属折扣、从演出场地到周边商圈有免费接驳服务、一 些商圈还推出"票根当钱花"福利……8月底,来自湖南的伍女士专门到上海看了一场演唱会,人还没 到,就从社交媒体上了解到手中这张门票可以享受的多重福利。"本来跨城看演唱会就需要安排吃住 行,用票根福利相当于享受'双重快乐'。之前演唱会是重头,现在也想好好规划一下路线,用足各种优 惠和礼遇,更加票有所值、不虚此行。"伍女士说。 — ...
候车大厅也能看展?来西安火车站邂逅唐文化
央视新闻· 2025-09-14 12:50
旅客 赵女士:还真没有在火车站遇到过,来西安第一次。我觉得挺惊讶的,正好能普及下知识。 旅客 魏先生:坐火车在这坐多少回了,第一次在这看到有展览,把行李一放就过来看了。 据了解,本次活动分为四大篇章,从唐代生活图景、艺术创造、丝路枢纽、珠宝工艺等维度进行展示,并将铁路出行场景与文化体验深度融合,让旅客在出 行中也可以触摸历史,感知唐韵。 最近,西安整合当地多家博物馆的馆藏资源与文物复仿品,在西安站推出主题展示活动,让旅客在旅途中与唐文化不期而遇。 在西安站的候车大厅,三彩腾空骑马俑、三彩马等文物复仿品精美陈列,一首首唐诗悬挂在墙上,吸引了不少旅客驻足观赏。此外,身着唐装的表演者还在 候车大厅弹奏乐器,悠扬的乐声让往日繁忙的车站成了盛唐文化的"活态展厅"。 西安站西安客运车间副主任 李政玲:在旅客休息的时候,就能看到文物,随时能领略文博的魅力风采。车站将唐文化融入到旅客的出行之中,让旅客的出 行更加有文化气息。 ...
国际人士:服贸会是促进国际商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3 20:43
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启幕。在本届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区,格鲁吉亚、卢旺达、摩洛哥等20个国家的驻华使馆在此设立了各 自的展区。通过展览展示、文旅推介等多种形式,搭建了中外文化交流平台。各使馆展台前,特色食品及手工艺品吸引了大量参展商和观众驻足。参展的企 业代表和外交官纷纷表示,服贸会是促进国际商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格鲁吉亚驻华大使馆展台,国际贸易企业代表列文正在请观众品尝格鲁吉亚的特色葡萄酒。他说,他的公司已经连续7年参加服贸会。 卢旺达企业代表 方达:我们的咖啡豆都是手工采摘、手工烘焙,这使我们的咖啡豆与其他地方的相比,味道比较特别。到目前为止,我们得到了客户和参 展观众的积极反馈。对我来说,服贸会是一个巨大的平台,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国家都参与其中,有很多是我们非洲大陆上的国家。 在摩洛哥驻华大使馆展台前,摆满了精致的摩洛哥银器和手工制品。摩洛哥驻华大使馆公使穆萨维告诉记者,今年是他第三次以外交官的身份参加服贸会, 而摩洛哥驻华大使馆已经连续多年参展。摩洛哥非常重视这一平台。 摩洛哥驻华大使馆公使 穆萨维:每年,我们都一定要参加这一重要的国际活动,来展示摩洛哥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