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等核心零部件
icon
搜索文档
巨一科技(688162):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专家,边际改善再出发
财通证券· 2025-11-09 15:38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8] 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智能装备与电机电控业务形成双轮驱动,2024年以来毛利率提升,产品放量,业绩不断修复,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60% [8] - 公司未来拟将具身智能融入装备制造,积极探索机器人业务,其核心技术通用性高,有望外延至更多智能制造领域 [8] - 电机电控业务随下游客户销量提升而边际改善,2025年上半年交付16.25万台套,同比增长89.39%,并新拓展理想L6等中高端客户,有望拉动营收和盈利能力上行 [8]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42.7/50.1/57.0亿元,归母净利润1.01/1.41/1.82亿元,对应PE分别为42.6/30.6/23.6倍 [8] 业务概况与经营改善 - 报告公司业务涵盖智能装备(白车身/动力总成/动力电池生产线)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核心零部件,客户覆盖特斯拉、大众、理想、宁德时代等主流车企及零部件企业 [12][16] - 2023年业绩下滑后,2024年通过客户和产品双优化、降本增效及严控项目风险,业绩回暖;2025年前三季度因电机电控业务大客户项目放量、毛利率改善及费用率下降,业绩继续修复 [17][19] - 2025年上半年智能装备业务营收11.17亿元,同比下滑4%,但新增订单超18亿元(含海外订单超5亿元);电机电控业务营收7.81亿元,同比增长126% [2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升至15.52%,其中智能装备业务毛利率17.43%,电机电控业务毛利率12.79%,较2023年低点显著改善 [22][23] 技术实力与研发投入 - 公司多位核心高管为机械相关专业博士或硕士出身,董事长曾担任合肥工业大学汽车装备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技术研判优势突出 [8][12][27] - 公司研发投入在汽车装备行业中属较高水平,2022年以来年研发费用超2亿元,研发费用率6%-8%;截至2025年上半年研发人员702人,占比约25% [8][27] 装备业务与机器人应用 - 公司装备业务技术突出,从商用车产线起步,逐步拓展至白车身、动力总成、电池等复杂场景的装测产线,客户从自主品牌扩展至合资、海外豪华及新势力品牌 [32][33] - 公司自成立初期即设立机器人部,机器人应用经验丰富,覆盖白车身、动力总成、电池等装测和产线;未来计划将具身智能、AI大模型等技术深度融入装备制造,拓展机器人新业务 [8][33][34] - 公司的整线数字化工艺规划、虚拟现实、虚拟调试等核心技术通用性高,可用于多个生产场景,并有望外延至更多应用机器人的智能制造领域 [35][36] 电机电控业务进展 - 中国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行业竞争格局分散,主要包括整车自制和第三方企业 [37] - 报告公司电机电控产品矩阵覆盖驱动电机、控制器、车载电源及多合一集成式电驱动系统,应用于理想、奇瑞、长安、东风本田等客户 [39] - 2024年以来,随着配套车型销量提升及中高端客户(如理想L6)拓展,电机电控交付量连续提升,从事该业务的子公司巨一动力的亏损也呈现收窄趋势 [41][4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2.73亿元、50.09亿元、57.01亿元,增速分别为21.3%、17.2%、13.8% [7][4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1.41亿元、1.82亿元,增速分别为374.6%、39.0%、29.6% [7][8] - 预计公司毛利率将小幅提升,2025-2027年分别为16.2%、16.7%、17.0%,主要得益于智能装备海外及机器人业务增长,以及电机电控业务规模效应增强 [46][47] - 选取先导智能、英搏尔、汇川技术作为可比公司,其2025-2027年PE中位数分别为43.6倍、38.4倍、28.5倍;报告公司同期PE为42.6倍、30.6倍、23.6倍,考虑其业绩改善及增长潜力,给予“买入”评级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