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云系列可回收火箭
icon
搜索文档
耐心资本大力支持 商业航天发展提速
中国证券报· 2025-05-13 04:36
技术发展 - 商业航天进入技术验证和商业化发展关键阶段,卫星制造转向模块化设计、自动化测试和批量化总装生产,极大提升生产效率 [1] - 我国首批商业卫星星座进入组网阶段,预计2024-2030年为中国低轨卫星发射密集窗口期 [1] - 商业火箭企业如深蓝航天、东方空间、蓝箭航天密集推进发射测试计划,目标在近一两年实现"可回收+入轨" [1] - 深蓝航天计划2024年进行"星云一号"火箭第二次垂直起降回收验证,推动规模化常态化发射 [1] 市场规模 - 中国商业航天产值从2020年1万亿元增至2024年2.3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2.9%,预计2025年达2.8万亿元 [2] - 行业处于从继承到创新的转折期,创新装备和应用不断涌现 [2] 融资动态 - 2024年商业航天融资138起,披露金额202.39亿元创历史新高,卫星应用、火箭制造、卫星制造为最热领域 [3] - 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卫星应用、火箭制造、卫星制造领域分别完成融资50起、32起、29起,卫星运营和火箭制造融资金额最高达87亿元和67.1亿元 [3] - 寰宇航天完成超亿元战略融资,资金用于火箭核心组部件产线研发、高端制造产能扩张 [3] - 光年探索完成Pre-A轮数千万元融资,资金投向新型火箭结构研发和产能建设 [4] - 深蓝航天完成近5亿元融资,重点用于"星云"系列可回收火箭研发与商业化落地 [4] 政策支持 - 武汉产业发展基金2025年规划将商业航天列为五大新兴产业投资方向之一 [5] - 江苏南京设立50亿元先进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覆盖商业航天领域 [5] - 北京提出2028年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入轨回收复飞,培育50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 [6] - 北京"南箭北星"格局深化,12家独角兽中5家落户北京 [6] - 上海闵行区、松江区、临港新片区分别聚焦商业火箭、卫星及终端、卫星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园 [6] - 海南试点开放航天领域创新券全国通兑,促进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流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