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玩乐产品
搜索文档
焦点访谈 | 如何让春秋假兼顾温度与实效?各地多元探索新可能
央视网· 2025-11-17 21:31
政策实施现状 - 中小学春秋假已在湖北、广东、浙江、四川等多地实施,全国推进试点的节奏明显加快[1][3] - 四川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宣布在全省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实现全面落地,政策设计为春秋假各3天,并预留弹性空间[3] - 浙江杭州早在2004年就开始实施春秋假,至今已超过20年,今年秋假安排在9月28日至30日共3天,加上国庆中秋假期,学生拥有11天长假[7] 政策目标与意义 - 设置春秋假是教育理念、家庭需求与社会发展的多重考量,旨在缓解学生持续消耗的身心状态,为其提供调整呼吸、重新积蓄力量的机会[5] - 春秋假为亲子关系留出黄金时间,避开寒暑假旅游高峰,让家长有机会以更轻松的节奏陪伴孩子[7] - 政策成为社会消费新引擎,获得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和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明确鼓励[7] 经济影响与市场反应 - 四川秋假消息公布后,截至11月9日,景点玩乐产品的浏览量增长32%,预订量同比增长39%[9] - 假期带来的旅游、研学、文化体验等需求为相关产业注入活力,热门景点推出免票或半价活动及其他服务优化措施[9] 实施挑战与应对方案 - 主要挑战之一是学生休假而家长不休,各地采取学校托管、研学营和集体出游等模式应对,如杭州在十个城区开设138个托管点,约1.2万名学生参加托管[10][12] - 农村地区面临托管资源不足问题,例如浙江绍兴山区一所小学约50名留守儿童需特殊安排,通过文化特派员牵头,由大学生结对提供探索自然和职业体验等服务[19][21] - 解决家长与学生放假“时间差”是关键,需多方协同落实带薪休假和鼓励错峰休假,已有企业将旅游假调整至秋假期间以方便职工[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