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储能EMS
icon
搜索文档
华为的“电力哲学”——做“最懂行的赋能者”
36氪· 2025-10-13 11:18
行业背景与核心痛点 - 全国风光发电量占比已达28.3%,但单日弃风弃光规模仍突破2000万千瓦时,凸显智能化转型的迫切性[2] - 行业面临三大核心痛点:新能源功率预测不准导致2023年弃风弃光量超150亿千瓦时;超60%电力设备依赖人工巡检,故障预测准确率不足70%;源网荷储数据分散,78%省级电网存在数据孤岛困境[5][6][7] 华为电力业务战略定位 - 公司定位为“赋能者”而非颠覆者,核心哲学是“技术底座+生态协同+长期主义”,不做全能选手,只做行业专家的最佳搭档[2][3] - 战略聚焦于用技术长板弥补行业数字化短板,不定义电力行业未来,只做未来路上的铺路石[3] - 强调技术价值需可衡量,从新能源消纳、设备运维等具体场景切入,用预测精度提升、故障停机减少等量化指标证明商业价值[3] 针对行业痛点的技术解决方案 - 针对预测不准:使用盘古气象大模型融合多源数据,将新能源功率预测精度从85%提升至93%,单日弃风率下降40%[5] - 针对运维滞后:通过数字孪生技术采集100多个维度状态数据,构建设备虚拟镜像,实现提前7天故障预警,使某变电站非计划停机率下降65%[6] - 针对数据孤岛:提供昇腾算力底座和电力数字平台支持本地化部署,确保数据不出厂,同时联合产业伙伴制定标准打通接口[7] 全链条智能化赋能成果 - 源侧:功率预测精度≥95%,弃风弃光率再降30%,预计2025年减少弃电损失超200亿元,设备故障率降低20%[8] - 网侧:故障定位时间从2小时缩至5分钟,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9%,线损率降低12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多送100亿度电[9] - 荷侧:负荷预测大模型引导需求响应,使电网压力减10%,用户年省电费50万元,用户参与度从15%提升至40%[10] - 储侧:智能储能EMS将储能利用率从70%提升至88%,投资回收期从8年缩短至5.5年,某电站年增收超300万元[11] 长期生态价值创造 - 通过平台+生态模式培育行业能力,帮助电力企业建数据中台、培养AI人才,实现从用AI到懂AI的自主进化[4] - 支持风光储氢多能互补,某西北基地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2%,虚拟电厂试点实现10万千瓦分布式电源秒级响应[8][9] - 最终目标是让电力系统从被动响应变为主动进化,实现智能不是替代,而是让行业更强大、更高效、更有温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