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驾驶汽车产线整车智能检测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一汽“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汽车产线整车智能检测装备”成功入选“智能制造装备创新成果”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10 09:59
项目成果与行业背景 - 公司“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汽车产线整车智能检测装备”成果入选“智能制造装备创新成果” [1] - 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转型,用户需求从“有无”升级为“优劣”,软硬件解耦趋势使责任向整车制造环节转移,带来智能功能验证难、柔性生产能力不足、核心装备与标准缺失三大核心瓶颈 [1] - 项目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融合数字孪生、北斗时空信息与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构建从研发虚拟验证到产线柔性检测的自主可控全流程解决方案 [1] 核心技术突破 - 首创AI大模型赋能的“智能检测体”,构建覆盖汽车制造全流程的AI决策中枢,包括工艺评审大模型、虚拟电检大模型、质量预测与类脑诊断大模型 [2] - 研发全球首套产线端高等级智驾功能测试实验台,将研发端VIL测试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线,通过“传感器欺骗”算法和自主开发的“六大模型库”模拟极端复杂交通场景,对ACC、AEB等12项关键智驾功能进行全自动无人化测试 [2] - 攻克国内首台整车级GNSS下线检测系统,突破行业“模组级”检测局限,可在150秒内模拟12种复杂定位场景,并支持北斗多模、北斗优先及独立北斗三种模式 [3] - 国际首创产线端融合感知自动化测试技术,构建国内首套产线标准化DSSAD测试体系 [3] - 构建以北斗高精度授时为统一时间基准的“软件定义制造”平台,结合“五重数据校验机制”和订单驱动的柔性生产算法,实现“一车一单”的动态资源重组 [3] - 主导开发行业首个自主制定标准化电检通信协议,可兼容15种工业总线和30余家主流设备商产品,实现检测装备“即插即用”,接口定制成本大幅降低 [4] 关键绩效指标 - 研发效率显著提升:实车调试周期从45天压缩至15天,缩短67%;智驾功能生准周期从10个月压缩至4个月,效率提升60%;新技术导入周期缩短约12个月;研发成本降低25% [4] - 生产柔性与效率跨越:新衍生车型导入周期从14天剧减至2天;单车电检校验时间从2小时骤降至5秒以内,效率提升超千倍;GNSS检测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150秒;产线换型时间从数小时降至秒级 [4] - 质量与可靠性精准管控:软件刷写一次性准确率从74%提升至99%;AI缺陷拦截率提前拦截80%潜在缺陷;电器功能隐藏问题减少30% [4] 推广价值与行业影响 - 项目将汽车检测从传统“单点设备”革新为“全流程智能体”,实现从研发源头到产线终端的范式变革 [4] - 牵头立项《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生产线下线检测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国家标准及五项行业标准,形成自主可控的智能检测“中国方案” [5] - 核心成果(电检数据智能管控平台)已完成产业化转化,近三年累计实现销售额2.12亿元;相关技术(如北斗智能检测)已在产业链上下游推广应用 [5] - 装备体系采用模块化、标准化的“云-边-端”协同架构,具备高解耦和可复制性,已在多家头部车企的数十条产线推广应用,并可横向拓展至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