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网联
icon
搜索文档
均胜电子:定位“汽车+机器人Tier1”,双轮驱动进阶智能新时代
江南时报· 2025-11-28 13:11
在新业务拓展方面,新业务订单持续增长强劲。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总金额约402亿元,前 三季度累计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总金额约714亿元。在客户结构方面,公司头部自主品牌及造车新势力的订单占比 持续提升,成为订单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2018年以来,均胜电子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60亿元,拥有约3500项全球注册专利,技术创新能力位居行业前列。 全球领先的智能汽车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均胜电子(600699)(600699.SH / 00699.HK)正以创新驱动和全球协 同,在汽车电子、汽车安全以及机器人部件领域巩固技术、市场、人才等多方面领先优势,以"汽车+机器人"双轮 驱动,开启智能新时代。 定位汽车+机器人Tier1,位居多个行业赛道龙头 均胜电子定位"汽车+机器人Tier1",是全球汽车零部件前四十强、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供应商,同时还是全球第 四大、中国第二大智能座舱域控供应商。 自2004年成立以来,均胜电子精准识别行业趋势和机遇,通过内生发展与战略收购,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赛道 均形成软硬件一体化能力,产品覆盖座舱域、智驾域、网联域、动力域和车身域等主要汽车域,成为一家拥有跨 域覆盖的产 ...
上海汽配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产销及新能源技术创新的重要枢纽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26 20:33
编辑:幸骊莎 本届展会呈现一个新现象,即越来越多的整车制造商由往届的参观者转变为参展者。这不仅说明整车企 业通过参展积极优化供应链布局,也显示了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共同研发、深度耦合、跨国协作趋于紧密 的当今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 上海汽配展由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与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展期四天, 预计将吸引全球近16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4万名观众,目前预登记观众数量较上一届同期增长约25%。 新华财经上海11月26日电(记者吴宇)26日在上海开幕的2025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 及服务用品展览会(简称"上海汽配展",Automechanika Shanghai)呈现展商数量、展览面积均创历史 新高的喜人现象,高达四成展商的业务领域涉及新能源及智能网联相关解决方案,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 汽车产销及新能源技术创新的重要枢纽。 据展会主办方介绍,本届展会参展企业共7465家,展览面积达38.3万平方米,分别比上一届增长10%和 9%,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新能源及智能网联展区比上一届大幅扩容50%,4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共有 650家企业参展,重点展示核心电动化部件及系统、智能网联、辅 ...
中航光电(002179):收入确认不畅,盈利阶段承压
长江证券· 2025-11-11 18:13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中航光电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8]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保持增长但净利润承压,主要受业务结构变化、市场端经济性压力和原材料涨价影响 [6][11] - 民用领域(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表现显著,增速超50%,盈利质量高于预期;防务领域订单和计划量同比增长 [2][11] - 公司正通过降本增效、内部资源调配等措施,力求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改善 [2][11] - 预计公司未来几年归母净利润将恢复增长,2025至2027年预测值分别为25.31亿元、34.23亿元、39.70亿元 [1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58.38亿元,同比增长12.36%;实现归母净利润17.37亿元,同比减少30.89% [6]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46.54亿元,同比减少4.97%;实现归母净利润3亿元,同比减少64.50% [6] - 预计2025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为25.31亿元,同比增速为-24.53%,对应市盈率(PE)为30倍 [11] 业务板块分析 - **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超过50%,产品涵盖高压互连、Busbar、充换电系统等,在国内主流车企中市场份额较高 [11] - **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超过50% [2][11] - **防务业务**:前三季度订单和计划量同比增长,十月份计划量呈现回暖趋势,第四季度环比有望改善,未来将聚焦新质新域领域 [11] 未来展望与预测 - 预计公司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34.23亿元,同比增长35.20%,对应PE为22倍 [11] - 预计公司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9.70亿元,同比增长16.00%,对应PE为19倍 [11] - 公司将继续推进降本增效,应对黄金涨价等成本压力,并紧跟防务领域头部客户以加速回款,保障现金流 [11]
中国一汽“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汽车产线整车智能检测装备”成功入选“智能制造装备创新成果”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10 09:59
项目成果与行业背景 - 公司“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汽车产线整车智能检测装备”成果入选“智能制造装备创新成果” [1] - 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转型,用户需求从“有无”升级为“优劣”,软硬件解耦趋势使责任向整车制造环节转移,带来智能功能验证难、柔性生产能力不足、核心装备与标准缺失三大核心瓶颈 [1] - 项目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融合数字孪生、北斗时空信息与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构建从研发虚拟验证到产线柔性检测的自主可控全流程解决方案 [1] 核心技术突破 - 首创AI大模型赋能的“智能检测体”,构建覆盖汽车制造全流程的AI决策中枢,包括工艺评审大模型、虚拟电检大模型、质量预测与类脑诊断大模型 [2] - 研发全球首套产线端高等级智驾功能测试实验台,将研发端VIL测试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线,通过“传感器欺骗”算法和自主开发的“六大模型库”模拟极端复杂交通场景,对ACC、AEB等12项关键智驾功能进行全自动无人化测试 [2] - 攻克国内首台整车级GNSS下线检测系统,突破行业“模组级”检测局限,可在150秒内模拟12种复杂定位场景,并支持北斗多模、北斗优先及独立北斗三种模式 [3] - 国际首创产线端融合感知自动化测试技术,构建国内首套产线标准化DSSAD测试体系 [3] - 构建以北斗高精度授时为统一时间基准的“软件定义制造”平台,结合“五重数据校验机制”和订单驱动的柔性生产算法,实现“一车一单”的动态资源重组 [3] - 主导开发行业首个自主制定标准化电检通信协议,可兼容15种工业总线和30余家主流设备商产品,实现检测装备“即插即用”,接口定制成本大幅降低 [4] 关键绩效指标 - 研发效率显著提升:实车调试周期从45天压缩至15天,缩短67%;智驾功能生准周期从10个月压缩至4个月,效率提升60%;新技术导入周期缩短约12个月;研发成本降低25% [4] - 生产柔性与效率跨越:新衍生车型导入周期从14天剧减至2天;单车电检校验时间从2小时骤降至5秒以内,效率提升超千倍;GNSS检测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150秒;产线换型时间从数小时降至秒级 [4] - 质量与可靠性精准管控:软件刷写一次性准确率从74%提升至99%;AI缺陷拦截率提前拦截80%潜在缺陷;电器功能隐藏问题减少30% [4] 推广价值与行业影响 - 项目将汽车检测从传统“单点设备”革新为“全流程智能体”,实现从研发源头到产线终端的范式变革 [4] - 牵头立项《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生产线下线检测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国家标准及五项行业标准,形成自主可控的智能检测“中国方案” [5] - 核心成果(电检数据智能管控平台)已完成产业化转化,近三年累计实现销售额2.12亿元;相关技术(如北斗智能检测)已在产业链上下游推广应用 [5] - 装备体系采用模块化、标准化的“云-边-端”协同架构,具备高解耦和可复制性,已在多家头部车企的数十条产线推广应用,并可横向拓展至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5]
富奥股份:已储备充足订单,其中新能源相关订单占比超70%
证券时报网· 2025-11-06 20:58
公司业绩与市场环境 -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增长与第三季度单季业绩改善得益于整车市场环境持续向好及前期储备订单逐步落地转化[1] - 公司主要客户涵盖一汽集团、赛力斯、吉利、奇瑞、上汽、北汽、长城、蔚来、小鹏等主流整车企业[1] - 公司已储备充足的订单规模,其中新能源相关订单占比超过70%[1] 战略举措与业务布局 - 公司通过收购一汽—法雷奥外方股权开启合资合作2.0时代,并完成渝安减振器、意来减振器公司收购以强化核心业务[2] - 公司与赛力斯建立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关系,并有序退出非核心业务,如出售参股公司富奥万安股权以聚焦主业[2] - 公司通过旗挚基金投资飞行汽车项目,积极抢占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先机[2] 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关系 - 公司自2013年借壳上市以来,持续提升经营质量,并通过强化信息披露透明度、优化股东回报机制深化投资者沟通[3] - 公司认为市值管理核心是立足基本面,将稳健经营放在首位,力争为股东创造长期可持续回报[3] - 公司承认当前股价与投资者期待存在差距,因战略转型成效需更充分传递,且多元业务板块的增长逻辑呈现面临挑战[3] 产品与技术战略 - 公司产品覆盖底盘系统、热系统、新能源、智能网联、发动机附件系统等,品种涵盖商用车和乘用车系列车型[1] - 公司未来将重点加强行业前瞻技术研究与提前布局,积极响应资本市场关注题材[1] - 公司当前战略规划仍以汽车零部件业务为核心,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更偏向于应用方面[3]
均胜电子(600699):Q3利润超预期 机器人业务拓宽成长边界
新浪财经· 2025-10-31 18:41
2025年前三季度及Q3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458.44亿元,同比增长11.5%,归母净利润11.20亿元,同比增长19.0%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55.0亿元,同比增长10.3%,环比下降1.7%,归母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35.4%,环比增长12.4% [1] - 2025年第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4.16亿元,同比增长37.5%,环比增长7.9% [1] - 第三季度整体毛利率达18.6%,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 [1] - 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达18.3%,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1] - 第三季度净利率为2.9%,同比基本持平,微降0.1个百分点 [1] 盈利能力提升驱动因素 - 利润增长超预期得益于材料降本、运营效率提升及产能转移优化等盈利改善措施 [1] - 前三季度汽车安全业务毛利率提升至16.4%,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提升至20.8%,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 [1] - 第三季度合计费用率为14.6%,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主要因业务拓展、加大研发及优化重组 [1] - 第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3%/5.7%/5.6%/2.0%,同比分别+0.4/+1.4/+1.0/+0.5个百分点 [1] 汽车电子业务与新订单获取 - 2025年前三季度新获订单生命周期金额累计714亿元,其中汽车电子业务订单为318亿元 [2] - 公司于9月15日和10月20日连续获得汽车智能化项目定点,金额分别为150亿元和50亿元,预计分别于2027年和2026年量产 [2] - 公司基于多芯片平台推出智驾域控、舱驾融合等产品,获得全球主流客户认可 [2] - 公司与Momenta达成战略合作,结合算法与工程优势推出智驾解决方案,有望加速订单获取 [2] 机器人业务拓展与布局 - 公司加速向机器人Tier1延伸,9月18日发布AI头部总成和搭载英伟达Jetson Thor芯片的全域控制器 [2] - 已构建包括全域控制器、能源管理方案、头部及胸腔总成等核心零部件的机器人产品矩阵 [2] - 公司已为海外头部机器人公司交付后脑勺、颈部、肩部等多部位部件,并探讨下一代头部显示方案供货 [2] - 公司与智元、银河通用、RIVR等头部机器人客户形成合作关系,业务具备良好增长空间 [2]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公司2025年营收636.9亿元,同比增长14.0%,2026年营收676.2亿元,同比增长6.2%,2027年营收752.4亿元,同比增长11.3% [3] - 预计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62.7%,2026年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25.1%,2027年归母净利润24.0亿元,同比增长22.8% [3]
中航光电: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包括智能网联、高压互连等
证券日报网· 2025-10-31 17:11
公司业务概览 - 公司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包括智能网联、高压互连、Busbar、充换电系统等 [1] - 产品已向国内主流及国际一流整车企业和设备厂商配套 [1] 业务表现与市场份额 - 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同比增速超过50% [1] - 高压连接器在国内主流车企中市场份额较高,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中占比较大 [1] - 智能网联与Busbar业务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中占比较低 [1] 能力建设与项目进展 - 智能网联与Busbar相关能力建设已基本完成 [1] - Busbar产品已实现小规模量产 [1] - 智能网联产品已获得多个项目定点 [1] 未来展望 - 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业务仍能实现较快速度增长 [1]
中航光电(002179) - 2025年10月30日中航光电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31 10:28
财务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58.38亿元,同比增长12.36% [3] - 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30.89% [3] - 前三季度毛利率29.70%,同比下降约6.9个百分点 [3] - 第三季度单季销售收入46.54亿元,净利润2.9亿元,同比环比均大幅下滑 [3] - 金价上涨对防务业务毛利率的影响幅度约为1%-2% [10] 业务领域表现 - 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超过50% [3][12] - 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超过50% [3] - 防务业务前三季度订单和计划量整体同比增长,十月计划量呈现回暖趋势 [3][5] - 民用领域整体盈利质量和增长速度高于预期 [3] 运营与战略举措 - 三季度末存货规模达57亿元,较年初增长20%以上 [3] - 会计政策变更将于2026年1月1日实施,旨在实现更精确的成本核算 [3][4] - 公司通过采购端降价、设计优化和工艺创新等措施应对成本压力 [10] - 国际化拓展是重要发展方向,在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光伏储能、医疗、数据中心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13] 研发与未来布局 - 在量子通讯、量子计算、量子测量领域与头部客户进行科研阶段合作 [11] - 数据中心业务产品包括电源类、光传输器件、液冷散热类及高速类产品 [8] - 新能源汽车业务产品包括智能网联、高压互连、Busbar、充换电系统等,高压连接器在国内主流车企中市场份额较高 [12] - 未来防务业务将更多聚焦于新质新域领域发展 [7]
雷科防务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9.33亿行业排23,净利润-8330.98万行业排51
新浪财经· 2025-10-30 23:2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11日,于2010年5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注册及办公地址位于北京市 [1]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军工电子企业,在雷达系统、智能弹药等领域拥有技术积累和产品优势 [1] - 主营业务涵盖雷达系统、智能弹药、卫星应用、安全存储、智能网联五大业务群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国防军工 - 军工电子Ⅱ - 军工电子Ⅲ,涉及卫星互联网、空间站、低价核聚变、超导概念、核电等概念板块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9.33亿元,在行业64家公司中排名第23位,高于行业平均数18.98亿元和中位数5.75亿元 [2] - 行业营收前两名分别为中航成飞482.86亿元和中航光电158.38亿元 [2] - 主营业务构成:雷达系统收入1.81亿元占比33.48%,智能控制收入1.62亿元占比29.83%,卫星应用收入1.13亿元占比20.92%,安全存储收入7071.55万元占比13.05%,其他业务收入770.15万元占比1.42%,智能网联收入699.84万元占比1.29%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8330.98万元,行业排名第51位,低于行业平均数9450.76万元和中位数374.32万元 [2] - 行业净利润前两名分别为中航成飞21.75亿元和中航光电18.84亿元 [2] 财务指标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33.37%,高于去年同期的25.43%,也高于行业平均的32.84%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35.95%,虽低于去年同期的37.45%,但高于行业平均的34.84% [3] 公司治理 - 董事长为高立宁,1981年出生,拥有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正高级工程师职称,现任公司董事长、董事会秘书等职 [4] - 高立宁2024年和2023年薪酬均为110万元,同比无变化 [4] 股东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13.06万,较上期减少1.96%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9900.16股,较上期增加2.00% [5] - 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新进股东,持股1095.60万股,位居第四大流通股东 [5]
均胜电子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双增 新获订单约714亿元
证券日报网· 2025-10-29 20:44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58.44亿元,同比增长11.45% [1]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0亿元,同比增长18.98% [1] - 第三季度新获订单金额达402亿元 [1] 新订单与业务突破 - 前三季度累计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总金额约714亿元,其中汽车安全业务约396亿元,汽车电子业务约318亿元 [1] - 第三季度新获两家头部汽车品牌跨域融合中央计算单元和智能网联等产品150亿元全球订单 [1] - 10月份再次获得约50亿元的智驾域控、座舱车载多联屏等全球定点项目 [1] - 头部自主品牌及造车新势力的订单占比持续提升,成为订单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1] 产品与技术发展 - 公司不断推出基于国内外多个芯片平台的智驾域控、舱驾融合、智能网联以及智能座舱等系列产品 [2] - 创新产品具备更高算力和适配客户更开放的架构,并推进全球各大汽车市场本土化适配方案 [2] - 汽车智能化业务进入收获期,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车载多联屏等领域持续突破 [1] 新兴领域拓展 - 公司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拓展至机器人领域,机器人关键部件解决方案已基本搭建完毕 [2] - 已与智元机器人、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和瑞士机器人公司RIVR等国内外机器人公司开展合作,部分产品已批量供货或送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