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

搜索文档
秦安股份: 秦安股份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3 00:29
好的,我将为您分析重庆秦安机电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总结关键要点。报告内容显示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制造,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和新兴技术领域。 核心观点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18%,但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实现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97%的增长。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业务转型,通过收购安徽亦高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投资墨现科技,战略性进入真空镀膜和传感器领域,构建"汽车零部件制造"与"真空镀膜"双轮驱动的业务格局[1][13][1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75亿元,同比下降13.18%,主要受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部分产品售价下降以及部分客户订单需求和产品交付减少影响[2][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38.74万元,同比增长29.97%,主要得益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增加3826.31万元[2][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5亿元,同比下降49.68%,主要因上年年末应收款项同比减少,本期收到货款减少[2][21] - 基本每股收益0.19元/股,同比增长35.7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30%,增加0.86个百分点[2] - 货币资金9.86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7456.61万元,现金比率高达339.85%,资产负债率仅为11.41%,显示公司资金充足,财务结构稳健[8][9] 主营业务分析 - 公司是国内专业汽车轻量化结构件供应商,主要从事汽车发动机核心零部件(气缸体、气缸盖、曲轴)和变速器关重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3] - 在燃油乘用车市场,缸盖产品市场占有率4.27%,缸体产品市场占有率1.48%,曲轴产品市场占有率1.95%[7] - 在新能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缸盖产品市场占有率7.82%,缸体产品市场占有率4.16%[7] - 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客户包括长安福特、理想新晨、中国一汽、北美福特等主流整车制造企业[4][5] - 2025年上半年获得长安福特、理想、东安动力、一汽等客户的多个项目订单,北美福特缸体项目顺利完成样件交付并实现量产[9][10] 行业状况 - 2025年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3] -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3] - 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下降,以无序"价格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卷式"竞争加剧,是行业效益下降的重要因素[3]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出,5月新一轮"价格战"恐慌加剧了恶性竞争,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3] 研发与技术创新 - 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美沣秦安进军新能源领域,从事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3][11] - 已完成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专用发动机、电机及减速器样件开发及制造,开发了可应用于纯电动车型的单电机减速器和电驱动总成产品[11] - 2025年上半年完成了搭载公司混合电驱动系统动力总成的杂合车改制及功能调试工作,实现了杂合车点火及初步标定[11] - 建成包括整车转毂、动力总成、三电机、发动机、电机和振动环境等十余台大型试验设备[18] - 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建立联合试验室,对电机控制、整车控制、齿轮设计和专项测试实行深化研究[18] 战略布局与发展规划 - 公司启动收购安徽亦高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99%股权,战略性进入高端真空镀膜领域[13][14] - 通过投资参股墨现科技布局柔性触觉类传感器赛道,产品可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机器人和医疗等领域[14] - 持续推进北美市场战略布局,但受中美经贸环境及关税政策等因素影响,北美生产基地选址建设推进节奏有所延迟[12] - 实施降本增效措施,建成母公司屋顶6MW分布式光伏工程,预计每年节约电力成本7%至10%[10] - 公司计划通过投资参股方式,形成3-5家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传感器公司矩阵,为未来发展储备战略资源[14] 核心竞争力 - 拥有工艺技术及装备优势,具备低压、重力、高压铸造工艺技术,能够生产从HT250灰口铸铁到QT850-3球墨铸铁的铸件产品[15][16] - 具备铸造及机加工一体化研发、生产能力,为客户降低产品开发风险、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供保障[17] - 拥有完善的产开发体系及铸造和机加工历史经验数据库,配置了铸造模拟分析软件等开发设计软件[17] - 严格按照IATF16949要求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使用DOE、SPC、MSA、6-SIGMA、8D等质量管理工具[19] - 具备成熟的大型生产线建设和集成布线能力,能够将外购的单台设备整合成为具有工艺针对性的完整生产线,大幅降低设备采购成本[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