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木屐
icon
搜索文档
夏日松弛感单品人字拖 良渚人也有同款
央视新闻· 2025-07-12 12:20
考古发现 - 宁波江北区慈湖遗址出土两只距今5365±125年的木屐,属于良渚文化时期,将中国木屐实物历史向前推进3600多年[4][7] - 两只木屐均为左脚屐,前宽后窄设计符合人体脚形结构,底部有凹槽用于固定系绳,体现良渚先民的生活智慧[4][7] - 木屐采用石制工具完成切割、打孔、磨光等工艺,制作技术成熟[8] 历史演变 - 中国穿着木屐的历史文献记载始于春秋时期,传说孔子曾穿木屐[8] - 1984年安徽马鞍山三国朱然墓出土漆木屐,此前为最早实物[8] - 西汉马王堆出土丝履采用丝缕编织鞋面、麻线编底,东汉后普及至各阶层[9] 工艺与设计 - 良渚木屐系绳设计嵌入底部凹槽,既防磨损又提升行走舒适度[7] - 唐代蓝色如意鞋使用蓝丝绢鞋面配白色鞋底,鞋头翘起并装饰棉绳,形似现代凉鞋[11] - 辛店文化彩陶靴运用美拉德配色与几何纹饰,反映古代靴类造型[16] 文化价值 - 从良渚木屐到唐代丝履,鞋类演变体现人类适应自然与审美追求的双重智慧[16] - 不同时期鞋履形制(如西汉丝履、唐代凉鞋、彩陶靴)直接反映当时社会生活与技术水平[9][11][16]
文博日历丨夏日松弛感单品人字拖 良渚人也有同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09:24
考古发现 - 宁波江北区慈湖遗址出土两只距今5365±125年的良渚文化时期木屐 将中国木屐实物历史向前推进3600多年 [5][7][9] - 两只木屐均为左脚设计 采用前宽后窄的人体工学造型 底部有5个孔和凹槽用于系绳固定 [5][7] - 木屐使用石制工具加工完成 展现新石器时代晚期成熟的切割 打孔 磨光工艺 [7][9] 历史价值 - 慈湖木屐取代1984年安徽朱然墓漆木屐 成为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木屐实物 [9] - 屐底凹槽设计可防止系绳磨损 体现良渚先民对实用性与舒适度的追求 [7] - 木屐形制反映当时已掌握根据脚部结构(前掌宽 后跟窄)定制鞋履的技术 [7] 文化意义 - 从良渚木屐到春秋时期孔子所穿木屐 显示该鞋类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使用历史 [9][11] - 鞋履演变过程见证人类适应自然 平衡实用功能与审美需求的发展轨迹 [14] - 文物印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文明演进理念 体现步履不停的文化传承 [11][14]
三国名将今又见:访朱然家族墓地|访古
经济观察报· 2025-06-13 08:35
朱然家族墓地考古发现 - 朱然墓为东吴时期大型墓葬 由封土、墓道、墓坑、砖砌墓室组成 墓室长8.6米 宽3.5米 采用"四隅券进式"穹隆顶技术 包含前后双室结构 [9][11] - 墓葬使用定制文字砖 砖侧模印"富且贵 至万世"篆书吉语 单砖规格达40×20×5.5厘米 显示墓主显赫地位 [13] - 出土黑漆木棺两具 1号棺长2.93米 宽0.92米 采用凸榫凹槽结构 内外贴麻布涂漆 体现三国时期精湛木作工艺 [11] 出土文物价值 - 发现140余件随葬品 包括漆木器80件 瓷器33件 陶器铜器若干 以及6000多枚西汉至三国钱币 [15] - 三件文物入选国家禁止出境名录:漆木屐证实中国2世纪已有成熟漆工艺 打破日本最早发明说 [8] 贵族生活图漆盘展现三国彩绘技艺 盘面分三层绘制12人宴饮对弈场景 [14][15] 犀皮黄口羽觞将犀皮漆器实物记载提前600余年 [17][19] - 出土14枚木刺和3枚木谒 为判定墓主关键证据 木谒记载"持节右军师左大司马当阳侯丹杨朱然"等职官信息 [22][24] 重点文物工艺特征 - 宫闱宴乐图漆案长82厘米 宽56.5厘米 绘制55人宴乐场景 鎏金铜叶包边 画面分四层表现汉成帝宫闱故事 具劝谏主题 [25][26] - 青瓷器含越窑系精品 卣形壶饰联珠纹 釉色蟹青 盘壶类为本地产豆青釉 [20] - 漆器采用木胎彩绘 羽觞镶鎏金铜扣 锥刻戗金漆盒盖展现精细刀工 耳杯运用红黑黄三色云气纹 [16][17][18] 墓葬历史背景 - 朱然为东吴左大司马 与孙权关系密切 其死后孙权素服举哀 可能将自用漆案等贵重物品赐葬 [28] - 1996年发现周边4座家族墓 推测为朱治、朱才等人墓葬 形成完整家族墓群 [6] - 墓葬规制突破三国薄葬风气 反映孙权对老臣的特殊礼遇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