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类文明
icon
搜索文档
夏日松弛感单品人字拖 良渚人也有同款
央视新闻· 2025-07-12 12:20
谁的夏季还没有一双人字拖? 对很多人来说 人字拖可以承包TA的整个夏天! 你看 这两只木人字拖直到用坏了 还没舍得扔呢! 咋回事儿,咱们一起来看看↓↓↓ 哪个小迷糊 嵌于槽内和足面系牢 △ 慈湖遗址出土其中一只木屐的正、背面。 右边这只可能穿的频率太高 已经断成两截 从形状上看也是前宽后窄 圆头方跟 屐的两侧略微凸起 横截面呈"凹"字状 有意思的是 这两只木屐均为左脚屐 不知道是不是它们的主人太匆忙 匆匆套上就出门了 没顾上区分左右脚? 它们将木屐历史向前推进3600多年 据碳-14测定 慈湖遗址发现的这两只木屐 距今5365±125年 属于良渚文化时期 虽说历史悠久 但从它们的形状上能看出 良渚先民已能根据人的脚形 前掌宽、后跟窄的特点来设计木屐 另外,系绳可嵌入屐底的凹槽 绳不易磨断 人穿着行走时也比较平坦舒服 足可以见先民的生活智慧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卞家山遗址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木屐(复原品)及穿法示意图,良渚博物院藏。 看木屐的制作工艺 切割、打孔、磨光 出门穿了两只左脚的鞋啊? 1986年10月 在宁波江北区慈湖遗址 出土了两只木屐 左边这只前宽后窄,底部平整 木屐上有五个孔 前面头部一个 中部和后 ...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全文)
新华网· 2025-07-11 16:59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 一、我们,来自140多个国家的政党政要、政府部长和各界人士代表,于2025年7月10-11日在中国北京 举行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围绕"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主题深入交流,达成广 泛共识。 二、我们认为,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不 可替代的价值。不同文明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姿的人类文明百花园。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应秉持平等和尊 重,支持彼此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共同维护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包容互鉴、 和谐共处。 三、我们看到,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地缘政治和阵营对抗暗流涌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滋 长,全球经济发展遭受多重冲击,技术鸿沟、数字鸿沟、智能鸿沟仍在扩大,气候变化危机日益严峻, 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多变。各国应共同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树立平等、互鉴、对 话、包容的文明观,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价值,深化交流合作,扩大互学互 鉴,携手应对全球性 ...
在开放交流中形成“和声”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52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发展历程 - 论坛规模从最初不足百人扩展到近千人参会,参会专家从30余人增至全球数百位 [2] - 从单一学术论坛发展为涵盖人文综合、AI伦理等前沿话题的多元化平台 [2] - 论坛成果通过"尼山论坛文库"等渠道传播至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2] 论坛核心理念与价值 - 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理念,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与和谐共处 [1][2] - 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智慧被应用于解决全球性问题 [1] -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巴赫认为论坛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相似 [1] 第十一届论坛创新亮点 - 首次设立世界文化遗产、金融文化、水文化3个平行论坛 [3] - 强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探讨AI对人类文明影响等议题 [3] - 7场平行论坛与主论坛形成学术联动,拓展讨论广度与深度 [3] 青年参与与文化传承 - 首届"尼山杯"青年辩论会吸引4所高校代表队参与 [4] - 辩论环节设计旨在推动青年从文化"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4][5] - 活动目标为激活儒学当代价值并增强青年文化自信 [5] 国际影响力与学术地位 -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评价论坛是"给予世界的馈赠" [1] - 论坛已成为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2] - 山东大学副校长指出论坛具有多学科交叉的鲜明特色 [3]
以精神文明建设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丰富发展"精神富有"的时代内涵。"精神富有"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一个内涵 丰富、意蕴深刻的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理解和把握。从个体层面看,"精神 富有"意味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充实丰盈,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 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的知识储备、积极的人生态度等。精神富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可感知的。 一个精神富有的人,能够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保持内心的充实和满足,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保持坚韧 和乐观,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从社会层面看,"精神富有"体现为整个社会良好的文 明程度和精神风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 量。"精神富有的社会,是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是文化繁荣、创新活跃的社会,是人与人之间 充满信任、友爱、互助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 到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生机活力。从文明层面看,"精神富有"标志着一种新的 文明形态。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精神 富有 ...
倾听尼山2025|王学典: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
经济观察报· 2025-06-23 19:11
论坛背景与主题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3][7] - 论坛创立于2010年,已举办十届,从最初上百人参会发展到第十届有来自63个国家的近400位嘉宾出席,国际学者比例超50%[5] - 本届论坛设置6项分议题,包括"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直面地缘政治冲突与经贸壁垒等现实挑战[4][21] 文明对话理论框架 - 论坛主题源自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理念,首次将该理论纳入文明互鉴背景讨论[12][17] - 文明相处三阶段论:"各美其美"是基础认知,"成人之美"需承认他者文明优势,"美美与共"是整合文明长项构建新形态[14][15][16] - 现存四大文明(儒家/伊斯兰/恒河/西方文明)均无法互相取代,文明对话是成本最低的相处方式[12][13] 东西方文明比较 - 西方文明植根个人自由导向权利本位,东方文明植根血缘亲情导向集体义务本位,二者均基于人性故不可互相替代[26][29] - 儒家文化对西方最大意义在于消解个人至上主义,理想状态是东西方生活方式互相借鉴形成非极端化平衡[29][30] - 家庭作为最牢固社会组织形式是儒家文化生命力的根基,只要家庭不解体其价值就持续存在[28] 论坛发展轨迹 - 议题演进三阶段:从初期文化价值讨论→中期对接生态/经济等现实挑战→近期聚焦AI伦理等前沿科技治理[21] - 参与主体从哲学学者扩展至政企产学研多元联动,分论坛增设中医药/体育等垂直领域对话[22] - 话语体系完成从"解释中国"到"定义范式"升级,将"天人合一"等传统智慧转化为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方案[22] 文明共识与现代化 - 论坛达成四大共识:文明多样性价值、发展需多样性与共同性统一、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创新文明新形态[32] - 儒家思想需进行社会科学化改造,与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结合,共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框架[36][38] - 中国式现代化核心是平衡资本活力与约束,设置伦理/法律/政治界限,继承"义在利先"等道义经济传统[39][42] 技术变革挑战 - 人工智能将带来文明形态颠覆性挑战,需建立伦理/道德/政治边界但具体路径尚未形成共识[35] - 第十届论坛首次纳入AI议题,探讨如何以"人本伦理"引导科技发展,推动传统价值融入数字治理规则[22][35]
倾听尼山2025|王学典: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
经济观察报· 2025-06-23 16:33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概况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1][3] - 论坛自2010年创立以来规模持续扩大:从首届上百人参会增至第十届63国近400位嘉宾(国际学者占比超50%)[3][10] - 设置六大分议题:文明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世界意义、齐鲁文化与世界文明、全球现代化进程、家庭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与人类文明[2] 论坛主题的现实意义 - 当前全球背景: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俄乌/巴以/黎以/叙利亚)、贸易壁垒增加,文明对话需求迫切[2][3][7] - "各美其美"强调文化自信,"美美与共"倡导文明整合,目标指向费孝通提出的"天下大同"[5][7][8] - 论坛首次将费孝通理论纳入文明互鉴讨论框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9][17] 论坛发展轨迹 - 议题演变:从初期文化价值讨论(和而不同)转向"文明+治理"复合模式,近年聚焦AI伦理/数字治理等前沿议题[11][12] - 参与主体多元化:从哲学学者扩展至政府/国际组织/企业领袖,形成"政产学研"联动机制[11] - 话语体系升级:从解释中国理念(和而不同/仁者爱人)到参与全球规则制定(如AI伦理中的"人本伦理"主张)[12] 东西方文明比较 - 西方文明特征:个人至上/权力本位(如开放式社区),植根于对自由的追求[13][14] - 东方文明特征:集体主义/义务本位(如封闭式小区),植根于对安全感的需求[13][14] - 儒家文化价值:消解极端个人主义,提供"道义经济"理念(义在利先/共同富裕)[14][20] 文明对话成果 - 达成四大共识:尊重文明多样性、坚持交流互鉴、追求共同价值、创新文明形态[16] - 提出三大原则:文明和谐共存、维护多样性、坚持对话互鉴[12] - 实践路径:以交流超越隔阂、以互鉴超越冲突、以共存超越优越[17] 儒学现代化挑战 - 科技冲击:AI/基因技术等对传统伦理提出挑战,需设置伦理/法律/政治边界[18] - 理论革新:儒家需从农耕文明治理理论升级,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如规范资本活动)[19][20] - 中国式现代化内涵:释放资本活力同时设置道德/法律界限(公有制主体+法律规范)[20] 相关ETF数据 - 食品饮料ETF(515170):市盈率20.01倍,近5日涨0.17%,主力净流入929万元[22] - 游戏ETF(159869):市盈率40.6倍,份额增8100万份,估值分位61.27%[22]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5日涨1.98%,主力净流入294万元[22] - 云计算50ETF(516630):市盈率96倍,估值分位85.02%,主力净流出255万元[23]
深刻理解把握新的文化生命体生成的三重维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人民日报· 2025-06-13 06:10
实践维度 -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认识,彰显历史自觉、理论视野和文化担当 [1] - 新的文化生命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形态,是中华文明自我革新和超越的产物 [1] - 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文明发展更新与现代转型,赋予中华文明新的生命和现代力量 [2] 历史进程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社会条件,推动中华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新的文化生命体初现雏形 [3]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模式 [3]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动文化创新,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发展,激活新的文化生命体内生动力 [3] 新时代发展 - 新时代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 [4]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文化强国建设,推动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使新的文化生命体焕发生机 [4] - 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文明与时俱进、返本开新,形成新的发展形态 [5] 理论维度 - 新的文化生命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相互契合"走向"相互成就"的结果 [6] - 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是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必然要求 [7] - 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文明优秀因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8] 世界维度 - 新的文化生命体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寻求推进建构世界各国和合共生的文明范式 [11] - 新的文化生命体理念批判继承西方现代化物质文明成果,扬弃资本主义"物化逻辑" [12] - 新的文化生命体超越西方"文明的冲突"对抗性思维,以"和合共生"哲学智慧打破"修昔底德陷阱" [13] 总结 - 新的文化生命体蕴含中华文明自我更新与超越的基因密码,拓展文明演进范式 [14] - 新的文化生命体是原创性概念和实践指引,需探索"传承—创新—互鉴"路径 [14] - 推动新的文化生命体成长壮大,需着眼于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13]
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民日报· 2025-05-27 06:33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整理的关键要点: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基础 - 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先进本质并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1] - 中华文明拥有5000多年历史,但曾经历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磨难[2] - 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文明创造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高扬中华文化主体性[3] 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 世界现代化进程始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西方模式并非所有国家的必然之路[2] - 二战后部分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模式导致发展困境[2] -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提供非依附性发展新选择[6] "两个结合"的理论与实践 - "两个结合"思想守护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揭示传统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民族底色的基因[3]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解决现实问题,为现代化奠定理论基础[4] -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结合激活文明基因,赋予现代化文化底蕴和精神动力[4] 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意义 -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世界观、价值观等,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5] - 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安全倡议、文明倡议应对全球挑战[6] -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形态[6]
马斯克抛出终极预言:人类文明最终会被太阳摧毁
搜狐财经· 2025-05-07 22:06
太阳演化对地球的影响 - 太阳将在约50亿年后进入红巨星阶段并吞噬地球轨道 这一预测基于恒星演化模型的精确推演[1] - 太阳当前处于46亿岁的壮年期 其亮度正以每10亿年10%的速度递增 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将在10亿年后突破50℃并蒸发海洋[3] - 7亿年后地球复杂生命将因二氧化碳浓度失衡而灭绝 远超人类文明时间尺度[3] 火星殖民的战略意义 - SpaceX火星殖民计划被赋予新含义 火星不仅是人类第一块殖民地 更是应对太阳系灾难的诺亚方舟[3] - NASA毅力号探测器发现火星曾存在液态水证据 通过地热改造恢复磁场后理论上可承载百万级人口生存[3] - 人类必须成为跨星球物种才能突破单一恒星系统的生存瓶颈[3] 天体生物学前沿研究 - 麻省理工学院团队模型显示 若人类在2100年前实现火星基地自持 将在太阳系灾难时掌握文明延续的关键筹码[4] - 更激进的戴森球式巨构方案受限于当前材料科学无法突破[4] 文明升级的催化剂 - 地球曾经历5次生物大灭绝 但生命总能在废墟中重构更高级形态 太阳威胁是文明升级的催化剂而非终点[6] - 移民火星是为人类文明购买宇宙保险 而非逃避地球[6] - 科技发展每前进一步都在为未来争取更多选择权[6]
科普书单·新书|鸟界戏精观察报告
新浪财经· 2025-04-22 14:13
数学类 - 《证明的故事:从勾股定理到现代数学》涵盖代数、微积分等数学分支证明故事,讲述证明演变及重要作用,展现数学大师发现发明 [2] - 《非凡之数:9个神奇数字中的宇宙真相》展示9个神奇数字在黑洞、相对论等领域作用,探索万物理论 [3][4] 科学史类 - 《DK时间线上的科学史》通过历史绘画等呈现科学发展,将300万年科学技术史提炼为1400个重要时刻 [6] 物理类 - 《怀疑的首要性》指出世界本质充满不确定性,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决策等领域,强调养成“怀疑”思维方式 [8] - 《物理视角读唐诗》从物理学视角解读唐诗,阐述人情即物理道理,收录43篇可引发物理阐述的唐诗 [15] 天文学类 - 《地出:人类初次看见完整地球》从“地出”照片展开,阐述人类见识地球全貌后形成的全新宇宙观 [11] - 《天文学家的椅子:19世纪的科学、设计与视觉文化》探讨19世纪天文学家观测椅的意义,及其在建构自我形象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13] - 《小行星猎人:贝努小行星生命起源样本采集任务全记录》记录科学家从贝努小行星获取样本的探险,以解开生命起源之谜和防范灾难 [17] 人类文明与自然史类 - 《人类文明的自然大历史》认为应将文明史解读为自然史,追溯从“原生汤”到化石能源时代演变,探索竞争与合作对人类等的影响 [19] 气候变化类 - 《气候变化问题的真相》指出气候变化问题研究、报道和大众媒体存在误解和错误信息,核心问题仍未解答 [21] 矿物学类 - 《世界矿物图鉴》基于博物馆和私人藏品编写,收录500余种矿物,用高清彩图和文字介绍矿物信息 [23] 鸟类与动物类 - 《鸟事一堆:鸟界戏精观察报告》对全球六大洲59种鸟类进行个性化分类描述,有配对游戏等内容 [25][26] - 《动物建筑》跨界融合建筑学与生态学,探讨人类与动物共享星球,展示动物建筑智慧为人类提供灵感 [28] - 《雪豹一家:卓玛王朝》记录作者跟拍中国野生雪豹卓玛一家的纪实,展现雪豹社会化行为和故事 [30] 植物类 - 《树叶的故事》以树叶为主题,精选50种树叶,讲述其科学与历史及生命故事 [32] - 《如何阅读一棵树:探寻树木的生命密语》揭示树木隐藏线索,帮助读懂树木生命故事和寻找自然方向 [34] 人类与自然情感类 - 《到自然中去:人类与自然的情感关联》展示人与自然共处及与人建立关系可带来内心平和与满足,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37] 工程学类 - 《再造世界:工程师的冒险》讲述19个工程学领域传奇故事,展示工程师工作及成功前的挫败,提醒失败是新发明必经之路 [40] 心智与人工智能类 - 《心智简史》再现30亿年心智演化历程,阐述意识等起源,回答哲学追问并对人工智能挑战提供见解 [42] - 《智能涌现——AI时代的思考与探索》阐述人工智能技术演变趋势等,分析发展背后问题和风险及应对措施 [44] 饮食与健康类 - 《饮食的谬误:别让那些流行饮食法害了你》引用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对流行饮食法提供可信任健康建议 [47] 长寿科学类 - 《长寿简史:解码长寿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围绕人口趋势,探寻寿命延长原因及未来方向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