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良渚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良渚文化中心预计2027年整体竣工
每日商报· 2025-07-18 10:39
项目进展 - 良渚文化中心项目涉地铁50米保护区域地下室结构施工已完成 为2027年整体竣工目标奠定基础 [1] - 项目位于余杭区良渚新城核心区域 总建筑面积80631.96平方米 [1] 功能规划 - 项目融合文化服务与城市配套双重属性 包含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市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1] - 配套办公楼、地下停车场及人防工程 形成文化传播、市民活动、行政服务一体化综合空间 [1] - 提供图书阅览、艺术培训、政务服务等多元化公共服务 提升区域公共服务水平 [2] 设计理念 - 北侧建筑采用"锦鲤"流线型设计 象征良渚新城发展态势 [1] - 南侧行政中心以"良渚玉琮"为设计意向 通过现代手法重构传统礼器形态 [1] - 建筑组团通过"动与静""曲与直"对比 构建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文化地标 [1] 城市发展影响 - 项目将补齐区域高端文化设施短板 优化"文化大走廊"资源配置 [2] - 与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博物院联动 形成"遗址保护、文化传承、现代服务"完整链条 [1][2]
文博日历丨夏日松弛感单品人字拖 良渚人也有同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09:24
考古发现 - 宁波江北区慈湖遗址出土两只距今5365±125年的良渚文化时期木屐 将中国木屐实物历史向前推进3600多年 [5][7][9] - 两只木屐均为左脚设计 采用前宽后窄的人体工学造型 底部有5个孔和凹槽用于系绳固定 [5][7] - 木屐使用石制工具加工完成 展现新石器时代晚期成熟的切割 打孔 磨光工艺 [7][9] 历史价值 - 慈湖木屐取代1984年安徽朱然墓漆木屐 成为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木屐实物 [9] - 屐底凹槽设计可防止系绳磨损 体现良渚先民对实用性与舒适度的追求 [7] - 木屐形制反映当时已掌握根据脚部结构(前掌宽 后跟窄)定制鞋履的技术 [7] 文化意义 - 从良渚木屐到春秋时期孔子所穿木屐 显示该鞋类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使用历史 [9][11] - 鞋履演变过程见证人类适应自然 平衡实用功能与审美需求的发展轨迹 [14] - 文物印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文明演进理念 体现步履不停的文化传承 [11][14]
在寺墩进入长三角大文化圈:说常州寺墩遗址|访古
经济观察报· 2025-07-10 06:30
寺墩考古史 - 寺墩是一座高出地面约20米的椭圆形土墩,1973年首次发现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璧、玉琮 [2] - 1978年至1995年进行5次考古发掘,累计发掘面积2200余平方米,确认遗址分为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两个文化层 [2] - 2016年纳入"考古中国"研究课题,2019年后重点发掘核心区域,发现崧泽文化墓葬区、木构建筑遗存和良渚文化砌石遗迹等 [3] 遗址地理与结构 - 寺墩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周围有双重水系环绕 [4][13] - 遗迹包括居住区、墓葬区、祭祀区,居住区发现300平方米的崧泽文化建筑遗存和良渚文化大型建筑基址 [5] - 中心祭台发现3座良渚文化墓葬,其中3号墓随葬品达100多件,包括57件玉礼器 [8] 出土遗物与文化特征 - 陶器数量最多,崧泽文化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红陶为主,良渚文化以袋足陶鬶、刻符大口缸为特色 [9] - 玉器制作精美,包括十二节人面纹玉琮(48组人面纹)、玉璧等,显示高超工艺 [10][11] - 发现带有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日月山刻符陶片,反映与黄河流域的文化联系 [14] 历史地位与意义 - 遗址呈现崧泽文化向良渚文化的变迁,是太湖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的例证 [12] - 良渚文化时期成为除良渚古城外的另一政治经济中心,可能为文明核心区域 [13] - 墓葬贫富差异、大型建筑基址和宗教祭坛表明存在阶级分化和复杂社会组织 [13]
“良渚文明的五重奏”国风系列动画短视频全球发布
央视网· 2025-07-07 10:50
文化传播与创新 - "良渚文明的五重奏"系列动画短视频全球同步上线,包含《陶》《玉》《石》《农》《火》5集,分别以良渚文化关键文明要素为切口,采用水彩、彩铅、版画、水墨画、剪纸5种艺术风格 [1] - 系列动画是中国动画语言对考古、历史与文化的深度嫁接,尝试全新文明叙事范式 [1] - 动画深入挖掘良渚文化特点,创新制作模式,注重文化、艺术和技术融合 [3] 内容与制作 - 动画基于详实史料生动再现良渚文明辉煌成就,全面展现良渚时期生活风貌,以陶、玉、石、农、火等文化元素为基础 [3] - 通过人物故事如陶工"叶"、玉匠"越"、石匠学徒"奔"等,衍生出一系列生动创意剧情,最终五位主人公汇聚良渚城共同应对粮仓大火 [3] - 制作中融入AI技术辅助角色与场景设定,精准捕捉良渚文化精髓,采用手绘制作,细节处展现良渚文化独特韵味 [3] - 每集根据主题变换不同艺术风格,灵活运用多种艺术形式,使良渚文化故事焕发新生 [3]
童真之趣传承文明之美
人民日报· 2025-06-01 06:02
博物馆美育创新实践 -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与良渚博物院联合举办"一起:传承文明之美"展览,通过儿童原创美术作品和互动活动展示良渚文化 [1] - 展览采用儿童语言和动画形象如"喜贝""乐宝""良良"等元素,替换专业术语以适应儿童认知特点 [2] - 共收集近千件良渚文化主题儿童美术作品,最终展出200件平面/立体作品和81件原创绘本,包含57件特殊儿童作品 [3] 沉浸式体验设计 - 展览以"一米高度"为设计基准,打造沉浸式空间,使用AR眼镜和数字化互动探索等科技手段 [5] - 增设"良博奇妙夜"戏剧活动和触觉博物馆项目,满足视障儿童"触摸文明"需求 [5] - 小讲解员承担展览讲解工作,在传播知识过程中提升表达和社交能力 [3] 儿童参与模式创新 - 发起"小小策展人"活动,将儿童建议纳入展览策划,推动数字化展项和互动内容开发 [5] - 从单向知识灌输转向情感互动体验,让儿童从文化"接收者"转变为"共创者" [5] - 通过绘本创作、戏剧演绎等形式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 [3][5]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余杭!
环球网资讯· 2025-05-13 08:45
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 - 余杭区已布局4家浙江省实验室包括之江实验室和湖畔实验室连续4年获得浙江省"科技创新鼎"拥有超3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 - 低空经济领域企业如零零科技天目氢鹏迅蚁科技竞逐"天空"市场申昊科技蓝芯科技等企业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加速发展 [3] - 杭州超重力场作为全省首个大科学装置投入试运行夯实余杭科技创新领先地位 [3] - 强脑科技智能仿生手反应速度达0.8秒动作识别精准度90%灵伴科技AR眼镜重量仅49克水母智能AI平台累积300万创作者覆盖60多国 [5] - 余杭前瞻布局低空经济对eVTOL及无人驾驶航空器企业每年最高资助3000万元"中国飞谷"产业园已入驻25家企业开通83条航线建成58个起降点 [5] 经济表现与企业生态 - 2024年余杭GDP达3355.67亿元同比增长6%总量蝉联全省第一 [9] - 汇聚阿里巴巴中电海康等头部企业及菜鸟总部字节跳动华东中心vivo全球AI总部构筑"超级总部矩阵" [9] - 本土龙头企业如强脑科技迅速成长2016年杭州政府通过前瞻性技术讨论促成其落户余杭 [11] 政府支持与营商环境 - 未来科技城企业市值风云获102.82万元补助含研发补助91.14万元房租补助11.68万元无需主动申请 [16] - 贝达药业曾获余杭资金支持渡过难关瑞普晨创选择未来科技城开拓干细胞治疗药物 [16] - 灵伴科技获政府优先提供办公用房协助解决应用场景和资本市场困难 [17] - 余杭区人才总量超45万市场主体突破30万户推行"阳光雨露"式服务 [20] 文化产业与数字融合 - 2024年余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03家营收6099.78亿元占杭州全市一半以上12家认定为杭州市总部企业 [21] - 设立2亿元微短剧发展基金和文艺基金良渚文化大走廊集聚文化地标如"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 [23] - 春节期间重点景区接待游客超138万人次推出免门票消费券等促消费政策 [23] - 径山茶品牌价值超35亿元入选"2024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文化力TOP10"前三非遗酒店民宿快速发展 [25] - 青山村培育生态美育和非遗体验产业西湖绸伞工坊产品亮相春晚 [27] 城市发展与未来规划 - 余杭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布局国际体育中心未来演艺中心等核心项目 [30] - 国际数字商务区规划350米双子塔杭州未来商业中心将成中轴线"人气担当"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