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林下经济收益权证
icon
搜索文档
提质兴业利民,共绘绿美新篇:广东书写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答卷
南方农村报· 2025-10-17 15:06
改革活林 - 广东省以制度创新为引擎,通过落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及省《实施方案》,出台《关于支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探索的若干措施》,系统破解“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等林改核心问题 [12][13][14][15][16] - 封开县推行《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并配套管理办法,韶关市构建“确权—登记—融资”全链条服务体系,鹤山市形成登记提质增效的“鹤山经验”并被作为典型案例推广全国 [24][25][26][27][28] - 改革红利加速显现,封开县企业获全省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及300万元银行授信,韶关市落地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鹤山市完成林权登记9宗3900亩,引进林业产业项目16个,总投资达9.4亿元 [34][35][36][37] 产业强林 - 2024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9416亿元,产业结构正从单一加工业向多元融合延伸,从“拼资源”迈向“拼质量” [60][46][47] - 各地区形成特色产业体系:清远市“五子登科”林业产业体系带动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产值达132.71亿元;河源龙川油茶林面积47.89万亩,“龙川山茶油”成品牌样板;茂名电白沉香种植面积超14万亩,年育苗3000多万株,占全国市场八成以上 [48][49][52][53][56][57] -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省林科院与企业合作开展魔芋种苗繁育等技术研究,韶关仁化县建成2个省级博士工作站及2个科技研发中心,鸿伟、奥达两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紧抓“以竹代塑”机遇,转型升级后产量增长超过七成 [61][63][64][69][70][71] 产业集群与品牌建设 - 广东推出“粤林+”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油茶、竹、森林药材、香料香精、花卉苗木、家具制造、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八大产业集群,形成链条完整、主体多元的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 [75][76][77] - 通过举办广东林业博览会、经济林消费季等活动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推动产业从“卖原料”向“靠技术、靠品牌、靠场景”转变 [74][78][79] - “十五五”期间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力争形成三产融合、技术先进、竞争有序、绿色低碳的现代林业体系,实现“一亩山万元钱”目标,打造全国林业产业现代化先行省 [80][81][82] 绿色富民 - 龙川县通过股份合作、保价收购、就近就业等联农带农机制,带动5000余户农户增收,其中困难群众491户,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 [84][85][86] - 茂名电白区搭建林地流转平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放股份权益证书21.1万本,使农民成为林业改革参与者和受益者 [88][89][90] - 阳春市以星宝坚果公司为龙头形成现代化联合体经营模式,联动合作社共建14个坚果专业村,带动3100余户群众人均年增收2685元 [91][92][93]
一张证盘活一片林:广东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在肇庆发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20:25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省通过发放林下经济收益权证等创新模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旨在破解林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 将森林资源转化为可融资的资本[1][2] - 肇庆封开县作为先行探索县 颁发全省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并完成授信签约 为全省提供了“封开方案”[1] - 改革通过拓展林地经营权能 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林业 支持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1][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 - 封开县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收益权证模式 加快集体林地“三权分置”[1] - 韶关市翁源县于今年3月发放首批林业经营收益权证 5家企业获银行授信1100万元[2] - 广州 韶关 茂名等市及恩平 英德等多个县市已先行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2] - 鹤山市完成了全国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工作[2] 融资支持与具体案例 - 广东仙草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全省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 并从封开农商银行获得授信支持[1] - 该公司正申请300万元授信贷款用于扩大经营规模 其灵芝种植面积约3000亩并于2023年获“广东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1] - 权证模式为林业经营者注入强心剂 打通融资渠道[1] 权证价值评估与体系构建 - 封开县推动确权工作标准化 规范化与规模化 结合遥感测绘和地面调查技术进行科学评估与精准勘界[1] - 建立客观公允的价值评估体系 确保权证“含金量”[1] - 积极探索将林菌 林药 林禽 森林旅游 碳汇开发等林下经济业态的预期收益权纳入登记范围 形成覆盖全业态的产权认定体系[1] 政策支持与未来方向 - 根据《广东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广东将研究把林权交易服务 林产品加工销售 林下种养 森林景观利用等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2] -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林业贷款的支持力度 支撑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建设[2] - 全省各地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导向 探索“两山”转化的广东路径[2]
破解林业融资难 广东发出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15:17
行业政策创新 -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发出全省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关键突破[1] - 封开县作为广东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探索县 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收益权证模式 加快集体林地"三权分置" 拓展林地经营权能[1] - 广东全省各地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导向 充分利用林权证、山林股份权益证、林业经营权证、林下经济收益权证等工具 开启绿色金融大门[4] 企业融资实践 - 广东仙草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 该公司种植灵芝约3000亩 2023年获"广东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3] - 该公司凭权证向封开农商银行申请300万元授信贷款 用于扩大经营规模[3] 技术实施与制度保障 - 封开县推动确权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与规模化 结合遥感测绘和地面调查技术 对林下经济资源种类、规模及预期产出进行科学评估与精准勘界[4] - 建立客观公允的价值评估体系 将林菌、林药、林禽、森林旅游、碳汇开发等业态预期收益权纳入登记范围 形成全业态产权认定体系[4] 区域改革进展 - 韶关市翁源县于今年3月发放首批林业经营收益权证[4] - 广州、韶关、茂名等市和恩平、英德、平远、连平、封开等县(市)先行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4] - 鹤山市完成全国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工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