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广西林业经济实现“双过半”
广西日报· 2025-08-03 09:52
经济指标 - 广西林草产业总产值达5495亿元 同比增长24.3% [1] - 林业产值增速达8.3% 超额完成自治区4.5%稳增长任务 [1] - 林木采伐量同比增长13.8% 人造板产量同比增长9.6% [1] - 贵港市木材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 带动全区木材加工业规上企业增加值增长12.1% [1] 生态建设 - 全区植树造林419万亩 同比增长14.98% 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1] - 森林火灾次数同比下降36% 受害面积同比下降91% [1] - 松材线虫病死亡松树同比下降近50% 桉树枝叶病中重度危害成灾面积同比下降67.7% [1] - 北海涠洲岛珊瑚礁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1] 改革发展 - 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同比增长45% 抵押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8% [2] - 首批"广西国家储备林林票2.0"线上挂牌 新型林业经济主体规模经营奖补机制建立 [2] - 梧州化解林权权属重叠 贺州市八步区"府院联动"化解纠纷的做法获全国推广 [2] 资源管护 - 违法使用林地和违法采伐总量均下降50%以上 [2] - 非法捕猎野生动物发案率下降45.8% [2] - 森林火灾起数下降59.5% 林业植物检疫案件起数下降18.4% [2]
肇庆封开:找准五大着力点,探索林改富民之路 | 林改兴粤⑥
南方农村报· 2025-07-16 16:05
肇庆封开林改核心举措 - 封开县作为广东省五个深化林改先行探索县之一,通过"三权分置"、适度规模经营、林木采伐"放管服"、产业赋能、司法保障等五大创新举措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7][8][9] -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46%,拥有312.1万亩林地资源 [3] - 改革聚焦解决"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四大核心问题 [6][7] 三权分置改革 - 出台《封开县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三权分置"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明确所有权归集体、稳定承包权归农户、放活经营权 [16][18] - 渔涝镇试点将家庭承包经营林地延包至30年,已开展延包合同签订工作 [21][22][27] - 组建技术团队配备RTK测量仪、无人机等设备,建立林权数据库解决"四至不清"等历史问题 [31][32] 规模经营模式 - 大玉口镇群星村通过"林地入股+企业经营+收益分成"模式,600亩林地7年收入达54万元,较传统模式增长3.6倍 [38][39][41] - 创新"村委会收储管护+企业经营"托管模式,已整合5400亩林地,其中1600亩采用入股形式 [51][53][61] - 规模经营使林农获得分红、租金和就业三重收益,参与管护积极性显著提升 [44][45][59] 采伐管理创新 - 对5000亩以上经营主体实施"单独编制森林经营方案+采伐限额五年总控"政策,允许跨年度调节采伐指标 [69][70][71] - 推行小额采伐"承诺即入"政策,30立方米以下采伐申请办理时间从1-2个月缩短至1周 [77][78][80] - 政策实施后已办理16宗小额采伐申请,全部快速获证 [81] 林业产业发展 - "一村育千树"3.0版本项目改造130亩低效林发展花卉苗木,亩均纯收益超3000元 [84][85][95] - 林下种植南药面积超3000亩,益智等品种每亩年产值约3000元 [99][100][103] - 推行《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实现林下经济资产流转交易、质押贷款等功能 [105][106] 生态价值转化 - 建立"碳汇赔偿"机制,已办理6宗案件引导赔偿碳汇损失超910吨 [110][111][120] - 通过认购林业碳汇替代生态损害赔偿责任,实现生态价值经济转化 [113][123][125] - 该机制被列为广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创新突破 [124][12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赋能林农林企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6-13 23:32
林权不动产权证的核心意义 - 林权不动产权证是森林、林木、林地权属的唯一法定凭证,对明晰产权归属和保障权利人权益至关重要 [1] - 确权登记是稳定林地林木权属关系、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环节 [1] - 为后续资源流转、金融赋能和产业兴旺奠定基础 [1] 改革试点启动与具体案例 -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胜大分公司获得编号为"鲁(2025)东营市不动产权第0020490号"的证书,权利类型为"国有林地使用权/森林、林木所有权",登记面积达965.74亩 [1] - 此举标志着当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1] 改革推进策略与创新举措 - 当地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指导与技术支援,联合区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及各镇街,精准梳理历史遗留问题,构筑高效协同工作体系 [1] - 考察组赴福建、浙江等先行区及省内先进县区学习经验,将林权改革融入森林湿地长制框架 [2] - 采取"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分类施策"原则和"以点带面、分级确权、科技赋能"策略 [2] 改革亮点与成本优化 - 外业勘验费用全部由财政资金保障,林农林企无需承担任何费用,有效降低改革成本 [2] 登记方式的技术革新 - 新证摒弃传统模糊图纸,采用0.5米高精度卫星遥感影像为底图,结合先进测绘技术精准界定权属边界 [2] - 登记成果纳入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统一管理,实现从"纸质化、碎片化"向"数字化、信息化"的根本性跨越 [2]
江西安远:山林“静资产”变增值“动资源”
新华社· 2025-06-09 10:5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江西安远县推行"股权到户、联营管护"模式 将3600亩集体林折算为267股 村民按人口持股 首笔分红达140万元 持股最多家庭获得8300元 [1] - 累计发放266张林票和500本林业经营收益权证 实现山林"身份证"管理 创新林票流转机制 支持继承/赠予/资金兑换功能 [1] 林业金融创新 - 赣州中优农业通过林权抵押成功贷款260万元 解决"活树难变活钱"问题 [2] - 建立江西省首个林权交易平台 形成"林权抵押+收益权质押+森林保险"金融闭环 2024年集体林地收储3.2万亩 林权收储金额4.3亿元 贷款额3.5亿元 [2] 林下经济模式 - 龙布林场采用"四维生态"复合经营 亩产值从1600元跃升至8500元 实现楠木种植/铁皮石斛/中药材套养/生态养殖四层收益 [3] - 全县推广30余万亩林下经济 形成"林+药/菌/蜂"特色产业 塘村乡油茶基地亩产茶油42公斤 年收益超223万元 [3] 林业发展成效 - 森林覆盖率从79%提升至82.72% 林业总产值增长5.2倍 林农人均林业收入占比达51% [3] - 改革推动治理体系/产业形态/生态文明立体革新 实现生态价值市场化流通 [3]
科创动力足 林业“绿富美”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30 16:24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浙江省通过深化省院合作,聚力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为林改纵深发展注入新活力 [1]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实施"浙江衢州科技示范样板建设"项目,加快林业"四新"成果转化应用 [1] - 贯通"护绿增汇"与"点绿成金"双路径,为全国深化集体林改提供可复制的样板 [1] 良种筑基 -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在江山市和开化县打造500余亩精品栽培示范果园 [3] - 果园亩产量从450公斤增加到500公斤以上,每亩收益从1.8万元增加到2万元 [3] - 筛选出速生优良栎树种源,构建高效繁育技术体系,实现年繁育500万株优质种苗 [3] 创新模式 -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与常山县共建油茶博士工作站,打造千亩油茶高效栽培示范基地 [5] - 通过油茶整形修剪比赛推广"四大主枝分层法",全县20余名油茶种植能手参加 [5] - 以赛代训推动全县油茶种植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5] 林下掘金 -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开发出真菌源生物刺激剂,实现林药、林菌产量和品质双增长 [7] - 铁皮石斛多糖含量达到仿野生七年生水平,桑黄黄酮类含量提升最高可达60%多 [7] - 在开化十里铺苗圃基地开展对铁皮石斛、黄精等林下植物药效成分调控研究 [7] 立体开发 - 首创"种质研发-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冷链锁鲜-品牌营销"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 [9] - "香椿+茶叶""香椿+油茶"立体套种模式使土地利用率提升40%,鲜芽产量提高3倍 [9] - "红富椿"良种亩产突破150公斤,较传统品种增产60%,保鲜期从3天延长至15天 [9] - 2025年3月"红富椿"鲜芽出口日本,创下全国香椿出口首单纪录 [9] 技术破题 - 开发油茶籽油低温湿法制取技术,多酚含量同比提高20% [12] - 利用油茶籽活性成分研创出山茶系列日化产品,已完成500份用户体验测试 [12] - 实现油茶产业从单一榨油向全组分高值化利用的跨越式转型 [12] 总结 - 中国林科院在浙江衢州打造林业国家级试验场,加速林业"四新"成果推广应用 [12] - 探索生态价值高效转化新范式,全面激活绿色新质生产力 [12]
广西南宁构建“天空地人网”自然资源监测体系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7 13:43
南宁市自然资源监测体系 - 南宁市自然资源局构建"天空地人网"监测体系,基于"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开发"三长制"App和综合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入选全国首批数字化转型案例集 [1][3] - "三长制"App采用分布式多节点容器化地理信息查询技术,实现高清遥感影像、监测图斑等数据共享,支持移动看图、智能识别、问题上报等功能,各级田长可通过手机开展巡查 [1][3] - 综合动态监测系统结合北斗导航和电信基站技术,实时显示任务进度、人员位置及巡田轨迹,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实现耕地数据合法性判断 [1][3] - 系统已形成"市—县—乡—村—网格"五级联动,覆盖自然资源、林业、水利等部门,实现耕地保护可视化管理和数据互通,同步推送数据至国土调查云等平台 [2][3] 福建省不动产登记改革 - 福建省83个不动产登记机构全面实现二手房转移登记"税费同缴",累计办理业务超8000宗,收缴税费7亿元 [4] - 改革合并申报缴纳流程,依托"闽政通"App设立统一支付入口,实现群众一次性支付、税费自动分库入库,线上开具电子票据 [5] - 省级平台与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协同,打破系统壁垒,升级登记机构业务系统接口,推动"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 [5] 浙江省耕地开垦费调整 - 浙江省调整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按耕地质量等别分为四档:一类72元/平方米、二类64元/平方米、三类56元/平方米、四类40元/平方米,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按2倍征收 [6] - 补充耕地资金标准为225-375元/平方米,资金统筹用于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明确农民建房等减免情形 [6] 太原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太原市明确2025年10项林改任务,包括林权存量数据整合、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国有林场确权发证等,推动构建现代化林权制度体系 [9][19] - 改革重点涵盖林权规范流转、林下经济创新、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等领域,强化市县国有林场"百场带千村"乡村振兴行动 [9][19] 珠峰高程测量技术进展 - 2020年珠峰测量使用国产设备,队员峰顶停留150分钟创纪录,首次开展重力测量并刷新海拔世界纪录,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大幅丰富 [7] - 测量实现北斗系统极寒环境高精度定位,建立全球高程基准,最终公布珠峰高程8848.86米,数据科学性、可靠性显著提升 [7][8][15] - 2005年测量采用重力法和移去恢复技术,测定岩面高程8844.43米,综合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14][15] - 1975年测量通过三角交会观测,测得雪面高程8848.13米,控制网覆盖珠峰三条冰川,数据获全球承认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