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AMOLED智能电子书
搜索文档
我国OLED屏全球市占率达到52% AI与柔性显示加速融合
中国证券报· 2025-11-04 04:24
行业战略定位与大会成果 - 显示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1] - 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成都开幕 主题为“显示无处不在 AI点靓视界” [1] - 开幕式上集中签约13个新型显示产业合作项目 总投资额达157.4亿元人民币 覆盖显示产业链各环节 [1] - 大会首发数款国产高端显示装备并展示多个创新成果 [1] 产业规模与技术地位 - 2024年中国AMOLED显示器件(含柔性和刚性面板)出货面积接近880万平方米 [1] - 2024年中国AMOLED全球市场占比首次超过海外竞争对手 达到52% [1] - “十四五”期间中国在新型显示技术领域实现创新突破 彻底摆脱技术追赶的被动状态 开创技术引领新局面 [2] 核心设备国产化突破 - 科迪华发布G8.6 OLED量产级多应用喷墨薄膜沉积平台 在打印精度和生产效率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满足大规模量产需求 [2] - 科迪华平台创新打印头组合模块支持从高精度图形化到像素沉积的全工艺链 为OLED产业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2] - 联得装备发布G8.6 OLED大片贴合设备 首次实现国产设备在EAC段贴合保护工艺的突破 有效防止OLED面板制程损伤并为面板良率提供关键保障 [2][3] - 联得装备发布EHD点胶设备 采用电流体动力技术 具备10微米级超窄线宽和优异异型填充能力 首次实现该技术在国内的量产应用 [2][3] AI与显示的融合应用 - 柔性显示正成为AI赋能智慧家居的重要载体 柔性AMOLED显示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协同可将AI的语音交互、环境感知能力以可视化、可触摸形式呈现 [1] - 京东方发布蓝鲸显示大模型 具备全模态、多场景、高精度、强推理特征 依托高质量数据集和高性能智算平台构建 [4] - 京东方AI办公室通过AI一体机与AI算力主机联动 打造高效决策的智能办公解决方案 AI一体机融合多模态AI交互与大模型技术 AI算力主机适配多类AI模型并支持私有化部署 [5] 显示技术对AI体验的支撑 - 维信诺展示系列显示技术为AI交互提供关键硬件支撑 260Hz超高刷新率屏幕能无延迟呈现AI生成的动态效果并消除视觉拖影 [6] - 为满足AI智能终端对续航的高要求 维信诺推出全球首款低反射COE柔性AMOLED技术、智能分区多频技术、LTPS 20Hz手机低刷解决方案等低功耗技术 [6] - 极窄边框和柔性技术提升屏占比 并使设备形态能随AI场景需求灵活变化 [6] - 维信诺展出的柔性AMOLED智能生态管家可视觉化管控全屋设备 柔性AMOLED智能电子书化身“会思考的卷轴” 便携医疗箱搭载柔性屏实时显示体征数据并在AI加持下连接远程医疗 [5]
我国OLED屏全球市占率达到52%AI与柔性显示加速融合
中国证券报· 2025-11-04 04:11
行业战略地位与市场成就 - 显示产业被定位为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1] - 2024年中国AMOLED显示器件(包括柔性和刚性面板)出货面积接近880万平方米,全球市场占比首次超过海外竞争对手,达到52%[1] - “十四五”期间,中国在新型显示技术领域实现从技术追赶到技术引领的转变[1] 产业投资与合作项目 - 在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总投资额达157.4亿元人民币的13个新型显示产业合作项目集中签约,覆盖显示产业链各环节[1] 核心设备与技术突破 - 科迪华发布G8.6 OLED量产级多应用喷墨薄膜沉积平台,在打印精度和生产效率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支持从高精度图形化到像素沉积的全工艺链[2] - 联得装备发布G8.6 OLED大片贴合设备,首次实现国产设备在EAC段贴合保护工艺的突破,有效防止OLED面板在制程中的损伤[2] - 联得装备的EHD点胶设备采用电流体动力技术,具备10微米级超窄线宽和优异的异型填充能力,首次实现该技术在国内的量产应用[2] - 三项国产高端显示装备的发布表明中国显示产业链掌控能力提升,产业制造装备迈向高端化新阶段[2] 人工智能与显示技术融合 - 柔性AMOLED显示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协同,可将AI的语音交互、环境感知能力以可视化、可触摸的形式呈现,成为AI赋能智慧家居的重要载体[1] - 京东方推出蓝鲸显示大模型,具备全模态、多场景、高精度、强推理特征,在工作、家居、文娱等场景展示多款AI应用[4] - 维信诺展示的柔性AMOLED智能生态管家可视觉化管控全屋设备,其智能音箱作为智能家居核心,具备360度全景可视化特性[4] 创新显示技术产品 - 维信诺推出260Hz超高刷新率屏幕以无延迟呈现AI生成的动态效果,并推出全球首款低反射COE柔性AMOLED技术等低功耗解决方案[5] - 极窄边框和柔性技术不仅提升屏占比,更让设备形态能随AI场景需求灵活变化[5] - 大会发布了“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创新成果:十大创新产品、十大创新技术(应用)”,覆盖产业链各关键环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