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级智能机械臂越疆魔术师(Dobot Magician)

搜索文档
机器人成联通中外新纽带 广东“智”造军团走向世界|机器人新视界
证券时报· 2025-09-01 08:50
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具备显著竞争优势 依托完整产业链和成本优势 广东成为全球机器人制造和应用中心 [4][7] - 机器人技术成为中外科技交流与商业合作的新纽带 吸引全球关注和采购需求 [1][2] - 行业仍面临关键技术突破和顶尖人才引进的挑战 [3][5] 企业动态与产品创新 - 安诺机器人公司专注于AI智慧零售场景应用 产品覆盖咖啡拉花、冰淇淋制作、调酒及奶茶制作 已获得70多项国家专利并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越疆科技全球协作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超10万台 第一代产品曾获海外超千台订单 客户包括苹果和谷歌工程师 [4] 区域产业优势 - 2024年广东省机器人相关产品出口额达457.4亿元 同比增长19.6% [4] - 大湾区内地九市工业机器人出口量占全国32.3% 相当于全国每出口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1台来自该区域 [4] - 中国机器人整机成本比海外低30% 核心零部件已实现模块化和国产化 [4] 国际认可与行业地位 - 美国硅谷机器人协会指出中国是全球最适合大规模生产机器人的地区 尤其在人形机器人制造领域 [1][7] - 韩国机器人协会预测广东将在十年后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发达地区 [7] - 2025AGIC大会吸引全球1001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 超1.1万名海外采购商登记参观 [2] 发展挑战 - 机器人产业链关键零部件技术仍需突破 [5] - 顶尖人才缺口需通过针对性政策支持解决 [5] - 行业普遍面临处理性能、电池续航、材料工程和成本控制等全球性挑战 [7]
机器人成联通中外新纽带 广东“智”造军团走向世界|机器人新视界
证券时报· 2025-09-01 08:22
一位来自丹麦的记者Tobias在咖啡拉花机器人的屏幕上用手指轻点几下,输入了一张自拍照,机器人就开始制作咖啡,在90秒内,做出了一杯以他头像为 拉花图案的咖啡。Tobias表示:"这真是太棒了,这拉花图案和我很像!" 在8月29日结束的2025AGIC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类似的场景在展馆各个地方时常出现,机器人成为了展会上吸引外国参展商目 光的"磁铁"。当东方创新能力与全球需求相融合,机器人成为了中外文明对话的新纽带。 而广东机器人企业正在此机遇下积极出海,把产品卖到全球。美国硅谷机器人协会负责人Alex Dantas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现在比全球任何一个 地方都适合大规模生产机器人。" "硅基使者"惊艳会场 在大会现场,记者还看到有东南亚采购商被领益智造的"磐石"和"领珑"机器人吸引并拍照,有西班牙教授把展会上的机器人拍照发给其学生,感叹中国机器人产业 发展速度。 大会主席夏佐全表示,本届大会汇聚了来自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20个国家的顶尖科技力量,吸引全球1001家人工智能企业展示最新成果,已有超过1.1万 名海外采购商登记参观。 仍需打好 关键技术和人 ...
机器人成联通中外新纽带 广东“智”造军团走向世界
证券时报· 2025-09-01 02:50
大会盛况与国际关注 - 2025 AGIC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汇聚20个国家顶尖科技力量 吸引1001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 超1.1万名海外采购商登记参观[2] - 机器人展区成为国际关注焦点 丹麦记者体验AI咖啡拉花机器人90秒完成个性化定制 东南亚采购商和西班牙教授现场拍照记录中国机器人产品[1] - 中国机器人成为中外文明对话新纽带 东方创新能力与全球需求深度融合[1] 广东机器人产业出口表现 - 2024年广东省机器人相关产品出口额达457.4亿元 同比增长19.6%[3] - 大湾区内地九市工业机器人出口量占全国32.3% 相当于全国每出口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1台来自该区域[3] - 安诺机器人产品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 拥有70多项国家专利 在桌面级机械臂及AI智慧零售领域占据显著市场份额[1] 企业全球化发展案例 - 越疆科技首代产品桌面级智能机械臂获海外超千台订单 苹果和谷歌工程师均为客户 目前全球协作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超10万台[3] - 中国厂商通过核心零部件模块化国产化使整机成本比海外降低30% 依托规模化效应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3] - 餐饮酒店医院等复杂场景提供高频试错环境 新产品推出频率远超海外同行[4] 产业竞争优势与生态建设 - 广东省被国际机构认定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应用市场和企业集聚地 具备最完备机器人产业链生态系统[3][5] - 韩国机器人协会预测十年后广东将成为世界工业机器人最发达地区 取代德国日本领先地位[5] - 美国硅谷机器人协会指出中国是全球最适合大规模生产机器人的地区 特别在人形机器人制造领域具绝对优势[5] 技术发展与人才需求 - 产业仍需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瓶颈 需加强顶尖人才引进和政策针对性支持[4] - 全球机器人行业共同面临性能处理能力、电池续航、材料工程和价格四大核心挑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