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服务

搜索文档
国家卫健委的“八件实事”:“兜底”之后,如何“托举”?
第一财经· 2025-07-18 23:23
儿科医疗服务提升 - 半年内新增1877家三级医院和2936家二级医院开设儿科服务 [1] - 全国98%县医院和80%乡镇卫生院已能提供儿科服务 15分钟"儿科圈"在县域初步成形 [2]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将20%专家号源下沉社区 半年累计上转重症患儿480人次 [2] - 建立中西医联合查房制度 16种本土膏方进入儿科常规用药 平均候诊时间压缩至30分钟内 [2] 心理健康服务建设 - 全国31省份开通"12356"心理热线 半年接通50万通电话 [1][4] - 开展各级心理健康讲座4664场 覆盖学校/机关/企业受众超90万人 [4] - 山东省111个县设精神专科医院 93.5%二级以上医院开设心理门诊 [4] - 山东高校心理中心覆盖率100%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覆盖率98% 培训基层精防人员2.5万人次 [5] 血液透析服务覆盖 - 全国1614个10万人口以上县实现血透服务覆盖 [1][7] - 河南省新安县血透机增至22台 专科护士25名 本地就诊率从0提升至92% [7] - 全国更新增配水处理机227台 血透机4421台 新增服务人员1470人 服务1986万人次 [7] 医疗检查结果互认 - 山东省1049家医疗机构实现检查结果互认 累计互认948万项次 节省费用3.2亿元 [8] - 互认项目从200项扩至429项 277家医院纳入京津冀鲁互认圈 [8] - 37个医疗集团和178个县域医共体内部建立互认制度 双向转诊人次同比增长10.9% [8]
科学与健康|聚焦急难愁盼!儿科等多项为民服务实事哪条戳中了你?
新华社· 2025-07-18 22:07
儿科服务 - 全国1877所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和2936所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可提供儿科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服务比例超80% [6] -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发挥"龙头"作用,构建跨区域协作网络如"1+5+N"模式覆盖50家医疗机构 [6] - 试点"号源下沉"将20%专科号源预留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导发热患儿基层首诊 [6] 精神卫生服务 -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已开通,累计接听电话近50万通 [7] - 330个地级市、86个直辖市区县可提供心理门诊服务,324个地级市、80个直辖市区县可提供睡眠门诊服务 [8] - 开展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心理健康讲座4664场,受众超90万人次 [8] - 山东省93.4%的县规范设置心理门诊和睡眠门诊,每10万人拥有5.8名精神科医师 [8]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 山东省1049家医疗机构接入省互认平台,累计互认948万项次 [9] - 全国312个地级市互认项目超200项 [9] - 地市级临床检验专业和放射影像诊断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覆盖率分别达97.8%和93.6% [9] 血液透析服务 - 全国1614个常住人口超10万人的县可提供血液透析服务,仅8个县未覆盖 [10] - 2657个县级医院更新增配水处理机227台、血液透析机4421台,增配服务人员1470人 [10] - 河南省新安县血液透析患者县域就诊率达92% [10]
浙江聚焦基层医疗领域突出问题抓实整改提升群众就医便捷度满意度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16 11:16
医疗服务优化举措 - 浙江省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慢病配药更省心"两件民生实事,提升就医便捷度和满意度 [2][3] - 全省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各级医疗机构开具超过4周的慢病长处方170.75万张 [4] - 通过"浙医互认"平台实现660项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互联互通互认,建立常规检查检验项目复查周期制度 [2][6]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机制 - 制定全省统一的检查检验项目编码规则目录库,解决名称、编码不一问题 [6] - 建立全省数据池和"浙医互认"平台,实现结果实时校验、精准提醒、快速调阅 [6] - 建立互认项目质量闭环管控机制,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6] - 舟山市普陀区纪委监委推动医疗机构接入"浙医互认"平台,宁波市北仑区纪委监委杜绝检查检验费与薪酬挂钩 [7] 慢病长处方管理 - 对病情稳定的"两慢病"患者可开具4至12周长处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配药物种类达200种以上 [10] - 建立常备药品清单和"云药房"渠道,推出预约挂号"村里办"、看病就医"刷刷脸"等服务 [11] - 杭州市上城区建立药品短缺预警提醒机制,一季度开具长处方29万余张,惠及群众13万余人 [12][13] 基层医疗服务提升 - 推广"固定+流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全省巡回诊疗车达500台以上,覆盖山区、海岛等薄弱村 [15] - 温州市泰顺县设立共享卫生室、固定医疗服务点,增加巡回医疗车频次,解决山区就医难问题 [14] - 嘉兴市开展联合质控检查和"回头看"评估,规范诊疗行为和医院管理 [16] - 诸暨市建立"智能随访—档案生成—健康干预"慢病管理机制,家庭医生通过智能外呼系统提供服务 [16]
230项医疗检查检验结果实现线上互认
郑州日报· 2025-05-26 08:43
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机制 - 河南省已有855家医疗机构实现230项检查检验数据互通,累计为患者节约医疗支出5.21亿元 [1] - 互认项目清单包括120项检验项目(生化、免疫等)和110项检查项目(胸部CT、脊柱DR等),通过省级平台实现全省医疗系统"一单通行" [1] - 患者三个月内的检查项目、一个月内的检验项目可通过医检互认平台自动弹出并调阅 [1] 互认机制实施细节 - 设定10种可不互认情形,如"病情变化导致现有结果无法反映实际状况",强调医疗质量安全优先 [2] - 成立河南省临床检验质控中心和影像质控中心,监督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并提升互认项目可认性 [2] - 将互认工作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保支付结算挂钩,医师落实情况纳入职称晋升评优考核 [2] 县域医共体互认进展 - 全省122个县域医共体建成检验结果互认系统,91个建成检查结果共享互认系统 [3] - 要求各级卫健部门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授权访问机制保护患者隐私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