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楼盘项目
icon
搜索文档
李嘉诚,这次嗅到了危险
36氪· 2025-08-13 21:35
李嘉诚资产处置动态 - 长实集团在7月进行大规模房产甩卖,涉及400套房源,最低单价40万元(香港同面积首付1/3),高端房源700-800万元[6][7] - 8月初出现香港客户抢购潮,部分房源仅剩尾货[9] - 此次抛售发生在楼市低谷期,与以往"低买高卖"策略形成反差[9] 囤地捂盘商业模式 - 典型案例成都南城都汇项目:2004年21亿拿地,分8期开发,2020年转手未开发部分获利38亿港元[14][16][19] - 通过抵押未开发土地获取银行贷款[15] - 16年间楼面价从1030元/㎡涨至2.4万元/㎡,项目总利润近百亿(相当于房企年利润)[19] - 类似操作覆盖北京/上海/重庆等12个城市,最长开发周期达14年(北京昌平项目仅完成1%)[26] 商业策略演变 - 从地产开发商转型为全球宏观投资者,业务覆盖50+国家地区[30] - 典型"候鸟式"投资风格:通过价格波动判断实现低买高卖[31] - 早期作为战略投资者获得政策倾斜,2015年后因囤地被多地列入黑名单[33][36] - 2025年中央政策明确严控增量土地/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处置机制改革加速[36] 商业模式争议 - 被指通过垄断和结盟获利而非创造实际价值[45] - 项目转手导致接盘方陷入债务纠纷(如欠税20亿)[28] - 造成地产供给失衡,推高制度成本和居民购房负担[28] - 2025年港口资产处置涉及国际站队问题[47] - 对比华为等注重技术创新的企业,被批评缺乏长期价值创造[50] 政策环境变化 - 地方政府态度转变:成都禁止向和记黄埔提供新增融资[20][22] - 2025年深圳试点改革提出闲置土地处置新机制[36] - 监管重点转向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45] - 家族成员李泽钜被移出香港特首顾问团[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