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 IC

搜索文档
思瑞浦20250803
2025-08-05 11:16
行业与公司概况 - **行业**:全球模拟IC市场规模约80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接近一半,但国产化率仍较低(通讯20%-25%,工业10%-15%,汽车仅5%)[2][10] - **公司**:思瑞浦(成立于2012年,2020年科创板上市),创始人具备摩托罗拉和TI背景,专注信号链产品线[7][8] 收入结构与业务表现 - **2024年收入结构**:泛工业40%-45%,汽车17%,通信20%-25%[2][6] - **2025Q1收入结构**:汽车接近20%,泛工业40%,通信20%-25%,消费20%-25%[6] - **汽车业务**:2024年同比增长近90%,2025Q1占比提升至20%[2][6];产品包括PMIC、DC-DC转换器、CAN收发器(已量产)、ASN(填补国内空白)[13] - **通信业务**:2023-2024年因需求下滑收入下降,但2025年6G技术研究或带来新采购周期[15][16] - **消费电子**:2024年收购创新威后开始贡献收入,2025Q1收入显著增长[17] 产品与产能 - **产品线**:截至2024年底拥有2,800余款产品,车规级超200款,年均推出200-300款新产品[2][7] - **出货量**:累计超100亿颗(2014年1亿颗→2019年20亿颗→2024年100亿颗)[7] - **产能策略**:减少对头部Fab厂依赖,收购创新威实现协同效应[4][11] 财务与盈利 - **营收趋势**:2023-2024年因通信/工业下滑而下降,2025Q1恢复增长[9] - **毛利率**:信号链产品毛利率更高,整体行业领先;电源管理业务毛利率预计2025-2027年达41%/43%/45%[9][18] - **利润率反弹**:受益于控费措施和毛利率优化[2][9] 行业动态与竞争 - **涨价潮**:TI 7月涨价30%(部分ADC翻倍),8月拟再涨15%-20%(覆盖70%物料),ADI或跟进[3][19] - **国产替代机会**:TI/ADI涨价或让出份额,国产厂商可提升市场份额或盈利性[19][20] - **周期性复苏**:全球持续复苏,中国增长强劲;汽车/工业国产化率低(5%/10%-15%)推动国产化进程[4][5] 未来展望 - **增长预测**:信号链部门2025-2027年增速37%/33%/30%,电源管理因创新威并表增速更快[18] - **战略方向**:控制研发费用,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利润弹性[11][12] - **催化剂**:关税落地、6G采购周期、汽车/工业复苏[16][21] 风险与关注点 - **价格压力**:TI涨价后客户接受度及国产厂商跟进能力[19][21] - **工业复苏**:2025年国内外市场复苏信号明显,但需持续验证[14]
半导体国产替代提速,调整充分后的布局方向解读
2025-06-23 10:0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半导体行业,细分领域包括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IC设计(模拟IC、存储IC)、先进封装 - **公司**:北方华创、华海清科、新元微、纳芯微、美新科技、圣邦股份、南芯科技、盛邦、兆易创新、晶升股份、聚辰股份、江丰电子、安集科技、华海诚科、艾森股份、长鑫存储、长兴材料、盛合晶微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半导体设备领域 - **核心观点**:领先逻辑IC扩产和未来产能增加将成为重要增长点,先进封装领域增长潜力显著,板块短期经济逻辑进展顺利,中长期空间巨大,Beta属性强劲 [1][2][3][10][11] - **论据**:领先逻辑IC良率显著提升,下半年产能有望充分释放,国内月产能需求约15万片,与现有产能比有较大提升空间,各区域积极扩产;HBM堆叠带来后道设备需求;2025年是扩产元年,地方性规划显示扩产空间大 存储IC领域 - **核心观点**:国内存储厂商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利基存储IC市场涨价影响设计公司毛利率,大厂退出使国内设计公司迎来切入机遇 [2][3][7][8] - **论据**:长鑫存储技术节点演进至15纳米以下,计划推出LPDDR5等产品;国内存储IC设计厂商在近400亿人民币利基DRAM市场占比仅约3% 半导体材料领域 - **核心观点**:板块业绩持续超预期增长,先进制程节点迭代将带动国内公司取得突破,持续性强、业绩确定性高,估值相对较低 [1][4][5][12] - **论据**:过去五个季度业绩环比超预期且持续增长,得益于产能扩充带来的耗材需求增加;领先集成节点所需材料是传统28纳米以下节点的5到6倍甚至更多 国产模拟IC领域 - **核心观点**:未来三年市场空间巨大,预计将出现龙头企业 [1][6] - **论据**:目前国内无10亿美金体量公司,中长期国产替代意愿急迫,价格和竞争格局趋于稳定 先进封装领域 - **核心观点**:增长潜力显著 [1][3] - **论据**:HBM堆叠带来晶圆加工MP一体化、键合设备、塑封设备等后道设备需求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长兴材料将在2025年开始交付APM 3样品,2026年全面量产 [2] - 兆易创新预计2026年初有AI终端落地,成为新产品和产业趋势催化剂 [9] - 2025年DDR5渗透率加速提升,DDR4与DDR5价格倒挂 [9] - 晶升股份车规级产品方正Pro积极验证,相对易替代ADAS使用的海外韩系大厂技术壁垒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