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沪港深创新药ETF
icon
搜索文档
投资10亿还会打水漂,中国创新药出现回调,自主研发为啥这么难?
搜狐财经· 2025-10-09 19:46
行业风险分析 - 创新药行业机遇与风险并存,A股及港股板块在三月市场低迷时逆势上涨,但七月后表现不及科技板块[2] - 新药研发面临“十年时间、十亿美金”的高投入,但最终结果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4] - 研发风险贯穿靶点发现、分子设计、临床前研究至一期、二期、三期临床试验的每个环节,任何阶段失败都可能导致前期投入付诸东流[4][6] - 资金与时间风险体现在药企需在长达十年的研发周期内持续投入,涵盖实验室设备、科研人员薪酬及临床试验费用等巨额开支[6] - 融资环境收紧(如一级市场资金热情降温或二级市场股价低迷导致融资困难)对中小药企构成生死考验,去年已有数家小型创新药企因现金流断裂而暂停核心管线研发[6][8] - 商业化风险表现为新药上市后可能因医保谈判强调“性价比”而难以进入医保目录,或专利到期后仿制药涌入导致价格暴跌,影响企业盈利[8] 企业风险应对策略 - 海外成熟药企通过管线分散布局来应对风险,同时覆盖肿瘤、自身免疫、代谢疾病等多个领域,并在同一领域内兼顾不同靶点和适应症,以确保单个管线失败不影响企业基本盘[10] - 中国创新药企采用海外BD授权与全球协作模式,在临床I、II期将管线海外权益授权出去,以获取可观首付款及后续销售提成,缓解现金流压力并反哺国内其他管线研发[10][12] - 合作模式演进包括“合资公司”形式,通过共同投入研发、推进临床试验并共享收益,不仅分摊风险还能借助海外药企商业化渠道加速进入欧美市场[12] 投资参与方式 - 普通投资者参与创新药投资应优先选择ETF而非个股,以规避个股因临床结果、医保谈判或专利到期等事件带来的巨大波动风险[14] - ETF优势在于分散风险,将几十家创新药企或医药产业链公司打包,使投资者 exposure 从单一药物成败转为整个行业成长[14] - 宽基医药ETF覆盖范围包括生物医药、创业板医药等,不仅限于创新药,还涵盖CRO(医药研发外包)企业及医疗器械公司[17] - 创新药主题ETF如沪港深创新药ETF和科创创新药ETF,成分股主要为科创板创新药企,这些公司研发投入高、成长空间大、弹性强,适合能承受短期波动并追求长期高收益的投资者[17] 行业长期前景 - 今年创新药板块短期回调属于正常“估值消化”,源于三月至七月涨幅过大后部分资金获利了结以及科技板块分流[19] - 长期来看,只要中国创新药研发质量与商业化通路保持,行业向上趋势不变,投资者可趁回调分批布局创新药ETF以分享行业红利[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