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洛阳神都十三坊
icon
搜索文档
爆火的河南文旅,寻找长红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23:50
记者丨高江虹 实习生彭思雨 图源:新华社 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葛磊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中国游客成长的速度非常快,审美能力也 在飞速提升。文化旅游下一步的表达、审美和内容,一定要往精品化路线去走。" 9月20日,河南最新文旅大项目——洛阳神都十三坊在国庆节前夕正式向公众揭幕。其总建筑 面积约18.5万平方米,游客在此既能观看沉浸式演艺《河图洛书》,体验XR技术打造的"龙门 大成录",还能在主题商业区感受盛唐市井的繁华。 这个投资数亿元的文商旅综合体,试图通过"演艺+科技+商业"的融合模式,打破河南文旅依赖 传统演艺项目的路径依赖,也在很多方面体现了河南文旅长红思维的转变。 "我们不是传统的商业体,也不是纯粹的旅游项目,而是一个主客共享的新空间。"洛阳文旅神 都十三坊项目负责人陈奇业说道。文旅战略营销专家、时代文旅战略营销机构董事长熊晓杰认 为,该项目补齐了当下河南文旅欠缺的业态,也是河南下一代文旅项目的新标杆。 编辑丨陶力 近几年河南文旅涌现出无数"出圈"项目:洛邑古城、万岁山武侠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但爆 火之后,如何避免"昙花一现"?如何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变? 长红机制的探索,不仅是河南 ...
从爆火到长红 河南文旅下一站精品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08:02
行业挑战与现状 - 全国文旅行业面临从短期“爆火”到长期“长红”的共同挑战,网红项目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困境 [3][5] - 行业内容同质化竞争严重,沉浸体验项目数量达32024个,总产值达1933.4亿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2400亿元,但持续盈利项目有限 [5] - 上一代文旅项目依赖仿古建筑、网红打卡点等易复制元素,难以长期维系消费者兴趣 [6] 公司项目创新:洛阳神都十三坊 -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投资数亿元,采用“演艺+科技+商业”融合模式,是全国首个以演艺和沉浸式体验为主题的文商旅学综合体 [3][8] - 引入多个首店新业态,如国内首个隋唐主题超现实互动乐园“梦神都”、洛阳首个沉浸式体验餐厅“武皇盛宴”、全国首家空间策展式文创体验店“移博” [8][9] - 运营模式创新,采用“商户即演员”思路,并计划设置全国首个唐风婚姻登记处,结合三大科技项目(XR空间、步行乘骑、巨型球幕影院)提升体验 [9] 战略转型方向 - 河南文旅战略从单一“产品创新”转向整体“生态构建”,推动文旅与农业、健康、教育等产业融合,打造完整产品体系 [10][12] - 专家建议行业走精品化、差异化路线,聚焦自身历史文化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并强调市场化运作的重要性 [10][11] - 具体举措包括用省级资金政策撬动全省联动发展,串联4个古都和黄河沿线9个地市,形成“全省一盘棋”的发展格局 [10]
从爆火到长红 河南文旅下一站精品化?丨双节看消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23:53
行业核心挑战 - 全国文旅行业面临从短期“爆火”到长期“长红”的共同挑战,网红项目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困境 [1][2] - 行业内容同质化竞争严重,许多项目缺乏持续创新能力和差异化定位,最终可能陷入价格战恶性循环 [2] - 上一代文旅项目依赖仿古建筑、网红打卡点等易复制元素,难以长期维系消费者兴趣,例如洛邑古城带动的汉服消费潮可能在未来几年退去 [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沉浸体验产业规模显著,截至2023年项目数量达32024个,总产值达1933.4亿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2400亿元 [2] - 文化旅游表达、审美和内容正向精品化路线发展,以满足快速成长的游客需求 [1] - 文旅生态发展需从“文化输出”转向“体验升级”,并与农业、健康、教育等产业融合,推动跨界发展 [4][8] 公司项目创新:神都十三坊 - 洛阳神都十三坊是总投资数亿元的文商旅学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集演艺、非遗、商业、夜经济于一体 [1][5] - 项目采用“演艺+科技+商业”融合模式,包含沉浸式演艺《河图洛书》、XR技术体验“龙门大成录”及主题商业区 [1] - 项目定位为主客共享的新空间,通过“首发经济”引入首店、首展、首秀,以新业态承载文化内核,避免同质化竞争 [5] 公司运营与业态亮点 - 运营模式创新,采用“商户即演员”思路,要求商户兼任NPC角色与游客互动,并计划设置全国首个唐风婚姻登记处 [6] - 引入多个首店品牌,包括国内首个隋唐主题超现实互动乐园“梦神都”、洛阳首个沉浸式体验餐厅“武皇盛宴”及全国首家空间策展式文创体验店“移博” [6] - 项目包含三大科技项目:XR空间、步行乘骑和巨型球幕影院,均为洛阳首发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6] 战略方向与生态构建 - 河南文旅战略着眼于从“产品创新”到“生态构建”的深度转型,通过全省一盘棋政策串联4个古都和黄河沿线9个地市,打造完整产业生态 [8][9] - 专家建议行业走差异化路线,聚焦自身历史文化优势,打造具备唯一性和第一性的赛道,并强调市场化运作的重要性 [9] - 洛阳文旅旨在通过神都十三坊等项目截留龙门石窟客流,并与城市其他文旅项目形成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8]
从爆火到长红,河南文旅下一站精品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9:59
行业核心挑战 - 全国文旅行业面临从短期“爆火”到长期“长红”的共同挑战,避免项目“昙花一现”是关键课题 [1] - 行业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许多项目缺乏持续创新能力和差异化定位,易陷入价格战恶性循环 [3] - 国内沉浸体验项目数量已达32024个,总产值达1933.4亿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2400亿元,但能持续盈利的项目并不乐观 [3] 公司战略转型:洛阳神都十三坊项目 -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是一个投资数亿元的“演艺+科技+商业”融合的文商旅综合体 [1] - 项目定位为全国首个以演艺和沉浸式体验为主题的文商旅学综合体,试图通过“首发经济”避开同质化竞争 [5][6] - 运营模式创新,采用“商户即演员”思路,要求商户兼任NPC与游客互动,并计划设置全国首个唐风婚姻登记处 [6] - 项目包含国内首个隋唐主题超现实互动乐园“梦神都”及XR空间等三大洛阳首发科技项目,内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6][7] 行业发展趋势与路径 - 文化旅游下一步的表达、审美和内容需走向精品化路线,以满足快速成长的中国游客 [1][8] - 文旅生态下一站需从“文化输出”转向“体验升级”,并与研学、户外体育和中医药等产业跨界融合 [4][8] - 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推动全省一盘棋的政策,串联多个古都和地市 [8] - 行业应走差异化赛道,聚焦自身历史文化优势,具备唯一性和第一性,并依靠市场化运作和激发市场主体 [9]
从爆火到长红,河南文旅下一站精品化?丨双节看消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9:51
近几年河南文旅涌现出无数"出圈"项目:洛邑古城、万岁山武侠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但爆火之后, 如何避免"昙花一现"?如何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变? (原标题:从爆火到长红,河南文旅下一站精品化?丨双节看消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高江虹 实习生 彭思雨 北京报道 长红机制的探索,不仅是河南面临的课题,也是全国文旅行业的共同挑战。 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葛磊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中国游客成长的速度非常快,审美能力也在飞速提 升。文化旅游下一步的表达、审美和内容,一定要往精品化路线去走。" 9月20日,河南最新文旅大项目——洛阳神都十三坊在国庆节前夕正式向公众揭幕。其总建筑面积约 18.5万平方米,游客在此既能观看沉浸式演艺《河图洛书》,体验XR技术打造的"龙门大成录",还能 在主题商业区感受盛唐市井的繁华。 这个投资数亿元的文商旅综合体,试图通过"演艺+科技+商业"的融合模式,打破河南文旅依赖传统演艺 项目的路径依赖,也在很多方面体现了河南文旅长红思维的转变。 "我们不是传统的商业体,也不是纯粹的旅游项目,而是一个主客共享的新空间。"洛阳文旅神都十三坊 项目负责人陈奇业说道。文旅战略营销专家、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