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岱渔养60001

搜索文档
我国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踔厉奋发新征程 | 耕海牧渔 丰富大国饭碗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08 08:24
行业整体表现与政策支持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海洋食物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4] -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发展深远海养殖和建设海上牧场,为行业提供政策指引[7] - 2023年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印发意见,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深远海养殖全过程[10] 深远海养殖技术与装备创新 - 养殖工船“浙岱渔养60001”具备远洋游弋能力,可实现夏季北移、冬季南迁的跨海域移动,首批投放550万尾绿鳍马面鲀鱼苗[5] - 深远海半潜式养殖平台“东海1号”面积超过6个标准篮球场,采用仿野生驯化模式养殖大黄鱼[7] - 行业从近岸传统模式向深远海、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出众多技术成果和大国重器[7] 智能化与数字化养殖应用 - “定海湾1号”平台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测鱼类活动及海水pH值、盐度、含氧量等数据,实现“掌上养鱼”[8] - 该平台大黄鱼单位产量是传统养殖方式的5倍,单位产值是传统养殖方式的10倍[8] - “闽投1号”平台使用大型无人机配送,大黄鱼跨越近80公里物流航线仅需90分钟,缩短运输时间并降低物流成本[9] 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 - “蓝钻一号”生态围栏设有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实现节水、节能和废弃物减排[10] - 黄海之滨的养殖基地利用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换热过程中的冷能进行冷水鱼养殖,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11] - 饶平县推动“木改塑”蓝色行动,新型环保塑胶网箱单格平均养殖产量较传统木质渔排增加25%,平均产值增加33.3%[16] 地方实践与产业成效 - 潮州市上半年海洋渔业总产值达21.18亿元,增速为7%[17] - 舟山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开渔节点,监督保障补助资金精准直达,助力渔民增产增收[13][14] - 各地涌现集高效、智能、绿色、低碳于一体的“海上生态牧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1]
浙江舟山建起移动海洋牧场
经济日报· 2025-08-08 07:04
全球首艘大型远洋游弋式通海型养殖工船交付 - 全球首艘大型远洋游弋式通海型养殖工船"浙岱渔养60001"正式命名交付 标志着浙江舟山率先进入深远海船载舱养的"通海时代" [1] - 该船由舟山企业森海牧歌(浙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改建 船长224.9米 型宽32.2米 型深18.5米 船体深藏7个养殖舱 其中5个"通海舱" 养殖水体规模8万立方米 相当于200个深水网箱 [1] 技术创新与设计特点 - 独创通海型养殖舱设计 实现船舱水体与外部自然海水的直接或间接连通 填补该领域空白 [1] - 船舷两侧设有32个进水口 舱底配备4个排水口 形成24小时循环的自然换水体系 无需人工换水 [2] - 设计方案已获国内外相关专利20多项 集船舶功能 可移动渔业养殖设施及跨水域运营能力于一体 [2] 智能化养殖系统 - 监控室配备"智能大脑" 实时显示各养殖舱水温 溶氧量等参数 实现精准投喂 自动起捕及灾害预警 [2] - 通过一站式投喂系统可完成定时定量投喂 监测到不适环境可立即转场至更适宜海域 [2] - 采用"通海+游牧"模式 夏季赴远东避暑 冬季回南方越冬 将水温稳定在14-28摄氏度最佳区间 [3] 经济效益与产业规划 - "通海+游牧"模式使养殖效益至少提升1倍 部分鱼类从一年1茬提高到一年3茬 缩短成长周期 [3] - 公司计划再改造3艘17-20万吨远洋货船 布局打造全产业链 [3] - 鱼货将从舟山上岸远销全国 利用舟山区位优势保证最佳新鲜度和品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