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远海养殖

搜索文档
走近大国重器 | 行走的蓝色粮仓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07 08:08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 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近日正式下水。受访单位供图 正式下水前,工作人员检查船舶主推螺旋桨。受访单位供图 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养殖舱内部图。受访单位供图 工作人员检查船舶底部渔网情况,做好正式下水前准备工作。 受访单位供图 在广东新会银洲湖畔,一艘巨型养殖工船静静停靠,红色船身蓝色"腰带"分外醒目。蓝色的甲板上,工作人 员穿梭往来,为正式交付做最后的调试准备;甲板之下,12个养殖舱如蜂巢般整齐排列,等待鱼苗入舱。作 为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于近日正式下水,现处于水上舾装作业阶段,建 成后将为打造"蓝色粮仓"添动力。 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 向海洋要食物。近年来,我国大力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海水养殖业不断向深远海、机械化、智能化 转变。 "湾区伶仃"号拥有近8万立方米的养殖空间,这将带来多少产量?与其他类型的养殖工船相比,"湾区伶仃"号 有何特别之处?除了养殖,它还有什么功能,将如何实现"渔旅融合"?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个行走的"蓝色粮 仓"。 既能自主航行又能实现海水自然循 ...
广州新船海上“牧鱼”
广州日报· 2025-06-24 09:47
该船如同巨型海上三文鱼养殖加工厂,夏季将开到黄海冷水团海域,带着鱼儿去环境舒适的地方"消暑旅 游",等到鱼肥舱满就会回来。全船全年满载养殖可产出8000吨三文鱼,约150万尾三文鱼,船上可进行冰鲜 和速冻加工,最快24小时内送到居民餐桌。首批三文鱼预计明年端午上市,届时三文鱼价格有望下降,未来 的国内海鲜消费市场将大大降低对冰鲜三文鱼的进口依赖。 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即将交付 6月26日,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将在位于广州南沙的中船黄埔文冲船厂正式交付, 标志着中国三文鱼深远海养殖进入新阶段,深海牧场开启蓝色粮仓新机遇。 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 "苏海1号"是由中国水产科学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设计,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总成建造,总造价近6 亿元。其投资运营主体为江苏连深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地在连云港)。该船于2023年初启动建造,2025 年4月完成综合海试。 该船通过水体交换系统将适宜温度的海水交换到船舱内,24小时内可完成16次与自然海水的水体交换,保证 养殖水体的新鲜、干净。与以往固定式深水智能网箱养殖不同,"苏海1号"具有游弋式生产特性,面 ...
探访深远海养殖重器“湾区伶仃”号
新华社· 2025-06-11 16:39
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技术参数 - 船体尺寸达155.8米长×44米宽×24米深,最大吃水深度20米,形成近8万立方米养殖空间,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水量[1] - 水下部分采用15根方形立柱拼砌的开放式结构,挂设渔网形成12个独立养殖舱室,支持多鱼种混养[1] - 预计年产5000吨高品质海产,主要养殖金鲳鱼、章红鱼、红瓜子斑鱼等品种[1] 船舶建造工艺创新 - 采用高强钢板作为主材料,通过预设反变形量、调整焊接顺序等工艺将结构变形量控制在许可范围内[2] - 技术团队经过多次试验解决高强钢板塑形调节难题,确保船舶整体强度满足台风频发海域作业要求[2] 智能化养殖系统 - 配备高精度GPS和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实现船舶位置实时监控[2] - 具备动态游弋功能,可根据海洋环境数据和鱼群分布智能调整航速航向,优化养殖水域选择[2] 多功能运营模式 - 静态养殖期间可提供海上休闲服务,包括垂钓、主题食宿等增值业务[1] - 主要作业区域为珠海万山群岛海域,该海域具有台风频发、风浪大的特点[1][2]
海洋经济驱动内需增长 深海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9 07:11
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红利与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下,正成为激活内需增长的 关键力量。国金证券研究所近日发布《海洋经济联合专题:掘金深蓝,向海图强》报告。报告指出,海 洋经济在消费领域催生了一系列新场景,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海洋渔业在保障国家食 物供给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从"浅海围栏"到"深蓝牧场",我国海洋养殖空间开发潜力巨大。未来,这 一领域不仅将加强食物供给保障,更将带动装备制造、冷链物流、海洋科技等万亿级产业链集群崛起。 海洋经济稳步增长 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复苏态势,海洋生产总值达99097亿元,同比增长6.0%,高于 国民经济增速0.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7.9%,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从细分 产业来看,海洋制造业增加值29861亿元,增长7.0%,高于全国制造业增速2个百分点;海洋服务业增 加值58968亿元,占比近60%,其中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分别增长8.5%、10.0%,成为经济增长重要拉动 力;海洋能源、食物和水资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优质海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海洋水产品产量超 3500万吨,同比增长近3%,国家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