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淮海戏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首批江苏省急需保护非遗代表性项目,江苏非遗“种子计划”启航
扬子晚报网· 2025-09-30 21:14
非遗人才培养项目启动 - 江苏省启动2025-2028年非遗"种子计划",开设首届急需保护非遗代表性项目三年制中专委培班 [1] - 项目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联合实施,省戏剧学校负责具体人才培养工作 [1] - 项目聚焦首批江苏省急需保护非遗代表性项目,旨在推动非遗有序传承 [1][2] 招生规模与专业设置 - 委培班共招收25名初中毕业生,其中戏曲表演专业15名,戏曲音乐专业10名 [5] - 学制为3年,涵盖木偶戏、童子戏、淮红戏等七个传统戏剧、曲艺、传统音乐类项目 [2][5] - 项目分为戏曲表演和戏曲音乐2个专业进行招生 [2] 参与单位与支持力量 - 得到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人民政府等多家单位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2] - 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向委培班捐赠资金,并与省非遗保护协会共同为"江苏省非遗人才培养基地"揭牌 [5] - 项目整合政府资源、社会力量与专业院校,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 [5] 参与单位背景与活动 - 溧阳市锡剧团每年送戏下乡惠民演出96场,公益演出60余场,全年演出超150场 [15] - 扬州市文化馆全年线下服务超50万人次,举办各类惠民演出超100场 [17] - 宿迁市沭阳县淮海剧团演出有限公司积极打造舞台艺术精品,作品曾获江苏省文华奖优秀剧目奖 [10]
一张节目单,为何变来变去(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4-23 05:52
只有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按需调整"文化菜谱",烹制出的"文化大餐"才有滋味、对口味、耐 回味 敲定一张基层演出的节目单,有多难?可能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江苏省"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首次开进镇江市后白镇二圣村,根据实际调整了节目单,可台下村民似乎 对一些精心选择的节目并不满意。原来,他们最爱的戏曲没听过瘾。了解到村民的真实需求后,团队在 后续的演出中加了3场折子戏。 "变来变去"的,不止于此。宿迁市沭阳县的村民提出要听苏北琴书、淮海戏,节目就根据"点单需求"进 行调整;露天演出的现场环境较为嘈杂,室内剧场较为安静、设备齐全,演出得依据现场条件应变;一 些地方的观众以中老年人为主,演出于是加入了更多相声、木偶表演等趣味性强的节目…… 这么大费周章,为了啥?答案藏在座无虚席的演出现场,藏在台下此起彼伏的掌声和叫好声中。一张 张"变来变去"的节目单,写照着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价值旨归,背后是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 机制的不懈追求。 如今,乡村的"文化餐桌"日益丰富,文化下乡这道"大餐"如何更合胃口、更受欢迎?类似的实践探索有 着借鉴意义。如同厨师做菜,既熟悉食材的特性,又懂得食客的偏好,才能烹饪出让人赞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