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
搜索文档
文化中国行|从徽班进京到百戏入皖:跨越200余年的“文化回响”
新华社· 2025-10-24 04:08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对比历史与当代的戏曲文化交流活动,阐述了文化包容与创新是传统艺术生生不息的关键动力 [1] 历史传承 - 1790年徽班进京事件催生了京剧,四大徽班融合南腔北调,在艺术家推动下孕育出国粹艺术 [1] - 历史事件是戏曲史上包容创新的重要篇章 [1] 当代发展 - 当前百戏入皖活动让扬剧、豫剧等全国好戏齐聚江淮地区,实现了从走出去到请进来的模式转变 [1] - 当代活动既体现了徽剧薪火相传的传承密码,也彰显了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1]
聚焦首批江苏省急需保护非遗代表性项目,江苏非遗“种子计划”启航
扬子晚报网· 2025-09-30 21:14
非遗人才培养项目启动 - 江苏省启动2025-2028年非遗"种子计划",开设首届急需保护非遗代表性项目三年制中专委培班 [1] - 项目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联合实施,省戏剧学校负责具体人才培养工作 [1] - 项目聚焦首批江苏省急需保护非遗代表性项目,旨在推动非遗有序传承 [1][2] 招生规模与专业设置 - 委培班共招收25名初中毕业生,其中戏曲表演专业15名,戏曲音乐专业10名 [5] - 学制为3年,涵盖木偶戏、童子戏、淮红戏等七个传统戏剧、曲艺、传统音乐类项目 [2][5] - 项目分为戏曲表演和戏曲音乐2个专业进行招生 [2] 参与单位与支持力量 - 得到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人民政府等多家单位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2] - 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向委培班捐赠资金,并与省非遗保护协会共同为"江苏省非遗人才培养基地"揭牌 [5] - 项目整合政府资源、社会力量与专业院校,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 [5] 参与单位背景与活动 - 溧阳市锡剧团每年送戏下乡惠民演出96场,公益演出60余场,全年演出超150场 [15] - 扬州市文化馆全年线下服务超50万人次,举办各类惠民演出超100场 [17] - 宿迁市沭阳县淮海剧团演出有限公司积极打造舞台艺术精品,作品曾获江苏省文华奖优秀剧目奖 [10]
扬剧:丝竹悠扬 妙音婉转(我与非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4 07:02
龚莉莉在后台排练。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镇江市委宣传部提供 龚莉莉正在表演。曹欢摄 周秋生(左)和龚莉莉讨论戏曲。蔡肖翰摄 姚恭林为江苏大学戏曲社的同学们做示范。本报记者 赵昊摄 九华山庄社区开展"春满社区 戏韵邻里"小剧场春季演出季活动。 现代扬剧《水火相容》剧照。 扬剧老师指导在镇江求学的留学生体验中国戏曲文化。 0:00 "我这里轻轻摇船离岸边,你划桨来我替你采莲……"台上,江苏省镇江市文广旅局副局长、扬剧表演艺 术家龚莉莉和镇江市艺术剧院戏剧团团长周秋生正在悠扬的丝竹声中演唱扬剧经典片段,台下观众聚精 会神欣赏,不时发出阵阵喝彩。 扬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流传于江苏省长江沿岸区域、上海及安徽部分地方,具有融汇南 北、刚柔并济的特点。"扬剧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扬州民间歌舞小戏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香火戏 的基础上,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而最终成型。"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传承人姚恭林对记者说。姚恭林是扬剧中"金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周秋生的老师,见证过扬剧的繁荣 发展。"改革开放后,扬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还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上海表演时,一票难 求。"姚恭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