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资源开发
搜索文档
中金深度:“十五五”投资蓝图初探
中金点睛· 2025-10-17 07:32
"十五五"规划的关键时间节点 - "十五五"规划将于2025年10月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建议,2026年3月全国人大审议纲要[2][13] - 规划期为2026-2030年,是2035年远景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3][13] - 规划编制流程包括前期研究、形成建议、起草草案和审议通过四个阶段[12] 历次五年规划期间A股市场表现特征 - 2001年以来五个五年规划期间上证指数涨跌幅分别为-44.0%、+141.9%、+26.0%、-1.9%、+13.3%,呈现涨多跌少特征[5][39] - 年化波动率从"十五"的21.5%降至"十四五"的15.8%,市场韧性增强[5][39] -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规模位居世界第二[5][39] - 市场表现呈现"首尾较强"特征,规划初期和后期表现相对较好[5][40][41] - 规划发布存在事件驱动效应,《建议》发布前60天至当日涨幅均值6.3%,《纲要》发布后60天涨幅均值6.2%[5][42] 五年规划对行业板块的影响规律 - "十五"期间银行、钢铁等周期板块相对抗跌,跌幅-23.87%至-35.72%[58][63] - "十一五"期间美容护理、电力设备领涨,涨幅分别达698.90%和651.94%[59][63] - "十二五"期间传媒、计算机涨幅居前,分别达215.88%和193.60%[60][63] - "十三五"期间食品饮料、家用电器表现突出,涨幅分别为312.49%和98.14%[61][63] - "十四五"至今通信、有色金属领涨,涨幅分别为29.10%和76.67%[62][63] - 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已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6][62] "十五五"期间重点投资方向 - 数字科技领域关注人工智能+、6G、量子科技,特别是AI+硬件、软件应用和产业链自主化[4][9][18] - 空间经济领域关注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海科技,低空经济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1.5万亿元[4][9][20] - 高端制造领域关注具身智能、航空航天新质装备、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潜在市场空间2050年达22.8万亿元[4][9][22] - 内需消费领域关注新消费、商品消费提质升级、服务消费扩容增量,我国消费率56.6%低于全球79.8%平均水平[4][9][16] - 医疗健康领域关注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2024年底基本医保参保人数13.27亿人,参保率95%[4][9][17][28] "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机遇 - 全球货币体系重塑过程中,中国资产重估可能仍在初期阶段[8][9] - AI科技浪潮中中国凭借市场、产业、算力等优势有望充分获益[8][9]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在电动汽车、光伏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8][9] - A股具备"长期"、"稳进"条件,估值处于合理区间[9]
深海科技|石华海月揽蛟龙,万亿深海孕生机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25 08:14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深海科技在2025年"两会"中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预计后续地方支持政策将陆续出台[1][2]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为深海科技产业化提供数据支撑[2][5] - 中央财政设立500亿元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支持深海探测、装备制造及资源开发[5] - 上海、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在规划中明确聚焦深海科技,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5][6] 技术路径与核心领域 - 深海科技发展聚焦"三深":深潜(载人/无人潜水器)、深网(海底观测系统)、深钻(科学钻探),中国已步入世界前列[7] - 高性能万米级潜水器成为多国发展重点,全球累计大洋深水钻井超4000口,取芯40多万米[7] - 深海装备需适配高压、高腐蚀环境,钛合金(抗拉强度1000MPa)和碳纤维复材(比强度1200)为关键材料[13][14] - 水下通信以声学通信(UAC)为主流,未来将向多模态融合(光通信UWOC、电磁波通信UWEC等)演进[13][19] 产业链投资机会 - 上游核心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优先受益,包括钛材、碳纤维复材、锂电池(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270Wh/kg)及电机装备[13][14][16] - 中游装备领域重点关注深海潜航器、机器人、海工装备等,下游运营服务聚焦信息采集、传输与分析[24][25] - 区域布局上,山东发展深海采矿船与空间站,江苏太湖实验室攻关深潜/深网/深探技术,海南三亚深海科技城推动科考与资源勘探[6] 区域发展重点 - 北部地区:辽宁发展深海智能网箱与可燃冰开采,山东推进深海采矿船与基因库建设[6] - 东部地区:上海依托深海重载作业平台研发高端装备,江苏太湖实验室突破隐蔽导航等关键技术[6] - 南部地区:广东构建"一核两极三带"海洋经济布局,海南打造国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