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绿电
搜索文档
西藏昌都:拓展清洁能源空间
经济日报· 2025-10-30 15:56
项目开发模式 - 昌都市与福建、重庆、天津形成“1+3”清洁能源合作模式,联合开发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70万千瓦牧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1] - 重庆援藏干部提出“1+1+N”渝昌能源合作路径,推进“藏电入渝”、藏川渝特高压交流等重大工程,并在能源装备、充换电基础设施、绿电跨省交易领域合作 [1] - 天津援藏干部招商落地的10万千瓦保障性风电项目已在卡若区开工建设 [1] 电力外送规划 - 随着金上直流、藏粤直流、藏川渝特高压交流等外送通道项目投运,昌都将构建“五直一交”电力外送主网架 [2] - 昌都清洁绿电将送往全国各地,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2] - 昌都目标打造成藏电外送的重要门户和配置枢纽 [2]
昌都——拓展清洁能源空间
经济日报· 2025-10-30 06:13
项目开发模式与进展 - 昌都市在吉塘镇建设储能牧光互补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项目位于海拔4200米至4400米区域,占地5000余亩,采用“上发电、下养殖”的生态循环模式 [1] - 昌都市与福建、重庆、天津形成“1+3”清洁能源合作模式,联合开发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70万千瓦牧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1] - 重庆援藏干部提出“1+1+N”渝昌能源合作路径,推进“藏电入渝”、藏川渝特高压交流等重大工程,并在能源装备、充换电基础设施、绿电跨省交易领域合作 [1] - 天津援藏干部在卡若区招商落地的10万千瓦保障性风电项目已开工建设 [1] 装机容量与供应能力 - 昌都市已建在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749万千瓦,其中已建成清洁能源装机容量为298万千瓦,电力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1] 电力外送规划与战略定位 - 随着金上直流、藏粤直流、藏川渝特高压交流等外送通道项目的建设和投运,昌都将逐步构建“五直一交”的电力外送主网架 [2] - 昌都市致力于打造成为藏电外送的重要门户和配置枢纽,将清洁绿电送往全国各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2]
世界第一高坝首蓄成功!中国基建把奔腾水流写成“绿色能源诗”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2 15:33
文章核心观点 5月1日双江口水电站库区完成首次蓄水,标志电站向投产迈出重要一步,工程正冲刺年内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目标,建成后将带来清洁绿电并助力下游电站增发 [3][17] 双江口水电站概况 - 国家“十四五”重点能源项目,位于大渡河上游,由绰斯甲河和脚木足河两条支流汇合处得名,两条河水量充沛为电站提供水源 [1][5] - 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77亿千瓦时 [1] 首次蓄水情况 - 首次蓄水深度超90米,目前蓄水量达1.1亿立方米,相当于近8个西湖水量,到2027年正常蓄水位将比现在再抬升150多米 [7] - 不到20天水位抬升80米,对大坝质量和施工工艺是巨大挑战 [9] 大坝建设情况 - 设计坝高315米,是世界第一高坝,已建到205米,还将往上修筑110米,填筑土石方总量超4600万立方米,砌成1米见方的墙可绕地球赤道一圈 [1][10] - 坝体呈下大上小梯形,坝底厚1400米,顶部厚16米,构造使坝体坚固,分散上游来水压力 [11] - 中间夹心墙由黏土和砾石掺和碾压而成,是防水防渗体系的“心脏”,外侧坝体主要起支撑作用 [13] 下游水流作用 - 下游万马奔腾的水流是上游多余来水,主要提供下游河流生态流量、防止断流,汛期可泄洪确保大坝安全 [15] 工程意义及目标 - 作为大渡河上游控制性水库工程,能帮助下游多个梯级电站增发66亿度电,满足300多万个家庭一年用电需求 [17] - 今年年底将实现首台机组发电 [17] 建设历程回顾 - 2015年7月开工建设,12月大江截流 [20] - 2020年4月大坝全面填筑启动 [20] - 2022年12月地下厂房开挖完成 [20] - 2023年4月机电安装施工启动,5月大坝填筑上升100米 [20] - 2024年6月大坝填筑高度过半 [20] - 2025年5月首次蓄水完成 [20]
大国工程激发经济新动能 “世界第一高坝”彰显科技创新的中国力量
央视网· 2025-05-01 12:16
项目概况 - 双江口水电站是国家"十四五"重点能源项目,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77亿千瓦时 [3] - 大坝设计坝高315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高坝,总填筑量超4600万立方米 [3][10] - 项目位于大渡河上游,由绰斯甲河和脚木足河两条支流汇合提供充沛水源 [6] 建设进展 - 2025年5月1日,电站库区完成首次蓄水,蓄水深度超过90米,蓄水量达1.1亿立方米,相当于近8个西湖水量 [4][6][8] - 首次蓄水在不到20天时间内完成水位抬升80米,标志着电站向投产迈出重要一步 [8] - 大坝目前已建设至205米高度,未来还需向上修筑110米 [10] - 项目正朝2025年年内实现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目标冲刺 [12] 工程技术特点 - 大坝剖面为下大上小的梯形结构,坝底厚度1400米,顶部厚度16米,此构造可有效分散上游水压 [10] - 大坝心墙由黏土和砾石按比例掺合碾压而成,是大坝防水防渗体系的"心脏" [12] - 下游水流主要提供生态流量和泄洪作用,发电水流通过地下发电机组厂房 [12] 项目效益 - 电站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超70亿度电 [12] - 作为大渡河上游控制性水库工程,可帮助下游多个梯级电站增发66亿度电 [12] - 总发电量可满足326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12] 建设历程 - 2015年12月实现大江截流 [16] - 2020年4月大坝全面填筑启动 [17] - 2022年12月地下厂房开挖完成 [18] - 2023年4月机电安装施工启动,5月大坝填筑突破100米 [21][22] - 2024年6月大坝填筑高度过半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