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青岛港总经理张保华:以AI重构港口基因 再造一个青岛港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08:28
青岛港运营效率 - 桥吊装卸效率达62.62自然箱/小时,第13次刷新自动化码头世界纪录 [1] - 无人导引车(AGV)与智能管控系统实现精密协同作业 [1] - 高压岸电机器人为船舶接驳清洁电力,氢能集卡实现静音穿行 [1] 产能扩张与财务表现 - 2024年计划新开工6大重点工程,包括专业化码头集群和港口配套设施 [3] - 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94亿吨(全球第四)、集装箱吞吐量3217万标箱(全球第五) [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52.3亿元,每股收益0.81元,净资产收益率12.65% [3] - 2025年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7.2%,营收增8.5%,净利润增6.5% [3] 智能化技术应用 - "玉衡平台"接入国产大模型,实现决策/安全/作业三大智能化跃升 [6] - AI算法优化船舶靠泊效率,降低堆场翻箱率,减少设备空驶等待时间 [6] - 机器视觉模型减轻安全监管压力,自动系泊技术解决系解缆安全难题 [6] - 完成全国首个干散货作业数据资产入表案例(计入无形资产科目) [7] 绿色能源转型 - 自主研发全球首艘氢电混合动力拖轮"氢电拖1",实现氢能"陆转海"突破 [8] - 建成国内港口首座加氢站,投用20辆氢能集卡和700辆新能源运输车 [8] - 岸电覆盖率100%,2024年接电量超1000万kWh [8] - 完成绿色甲醇码头改造,落地北方首单船舶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 [8] 战略定位与竞争优势 - 前湾港区将打造全球首个"三千万箱级"码头 [3] - 区位优势: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口,腹地货源覆盖工业品及农产品 [9] - 政策优势:利用山东自贸区/上合示范区实现贸易便利化创新 [9] - 碳足迹核算平台通过船级社认证,全国首个集装箱碳核算服务港口 [9]
全球首个钙钛矿光伏工业园在锡山投运
新华日报· 2025-07-31 05:19
本报讯(记者浦敏琦)近日,极电光能钙钛矿光伏工业园在无锡市锡山区宛山湖畔建成投运,这也是全球 首个钙钛矿光伏工业园。 作为钙钛矿领域唯一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极电光能2020年在无锡成立,从研发中心成立到 GW级产线投产,平均每两年完成一次大的技术跃迁,累计9次打破钙钛矿组件效率世界纪录。其GW级 量产线生产的2.81平方米组件功率突破490瓦,全面积效率达17.44%。相较于晶硅组件,钙钛矿的生产 能耗仅为其1/4,弱光环境下发电增益达10%,且通过欧盟RoHS认证、TüV莱茵IEC认证、TüV莱茵北美 性能与安全标准测试认证、日本JPAC列名,实现从生产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环保。自成立以来,极电 光能入选国家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和钙钛矿光伏组件中试平台,是唯一的省级"钙钛矿工程研究中 心"。 此次建成的极电光能钙钛矿光伏工业园,通过深度融合钙钛矿光伏技术与多元建筑场景,构建"绿色发 电—高效用能"全链条能源体系,打造工业园区绿色用能实践标杆。整个园区是一套"发电—储电—用 电"闭环的能源系统。 走进厂区,映入眼帘的是四周一排颜值颇高、富有科技感的深色围墙,这是一大片"绿色发电墙",全部 由极电光能 ...
力博非凡 创变未来——“海博星航”开启2025届新生职业“星”途
海博思创· 2025-07-30 17:28
职场第一课:从融入到扎根 为帮助新生快速完成从校园到职场身份的转变,本次学习营以赋能成长为目标,设置了破冰融 合、业务筑基、职场启航、实战共创、实践体验等课程环节。 从行业基础知识的构建,到深入智 能制造基地一线的沉浸式实践,从职业素养的培养,到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通过"理论+实 践"的双重赋能,为应届毕业生筑牢了职场第一课 ,为其快速融入公司与职场环境打下了扎实的 基础。 本次集中培训,标志着公司应届生专属培养体系——"海博星航"计划顺利实施。这一计划也承载 着公司对新生力量深切的期许,希望每一位加入海博思创的新星,都能在储能这片浩瀚的星海 中,找准自己的轨道,闪耀独特光芒,如航船般坚定自己的航向,乘风破浪,向着智慧能源的未 来勇敢前行! "海博星航",是梦想的起点,更是与公司并肩探索能源未来的壮阔征程。 董事长寄语:以守正创新铸就未来 海博思创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张剑辉在与新生面对面交流时,对企业的"新鲜血液"寄予 厚望。 盛夏七月,青春激扬。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季节,海博思创迎来了充满朝气与梦想的 2025届应届生。近日,海博思创举办了2025年应届毕业生学习营。一群怀揣绿色能源理想 的"新星" ...
对英国能源政策指手画脚,特朗普批斯塔默:你们的石油税太高了
搜狐财经· 2025-07-30 04:45
能源政策分歧 - 特朗普敦促英国降低对石油公司的税收,以激励北海石油开采,认为高税率阻碍行业发展 [1] - 特朗普批评风力发电,称其为"非常糟糕且昂贵的能源形式",并反对在美国建造风车 [1][5] - 英国政府计划到2030年将陆上风电装机量增加一倍,海上风电装机量增加三倍多至50GW [2] - 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从2014年的19.1%上升至2023年的46.4%,风电占比从9.3%上升至28% [2] 能源结构现状 - 2024年英国风能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约29%,天然气发电量约占25% [2] - 英国工党政府承诺停止发放新的北海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许可,但保留现有许可 [2] - 英国政府2023年将对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暴利税"从35%提高到38%,行业总税率达78% [2] 贸易协议进展 - 英美5月达成贸易协议,英国在进口美国农产品方面让步,换取美国降低对英国汽车出口关税 [6] - 美国保留10%的基准关税,双方将讨论正式敲定和落实贸易协议 [6][7] 能源技术争议 - 特朗普声称风力发电机叶片在8年内会因盐分侵蚀腐烂,但实际使用寿命约为30年且90%可回收 [5] - 特朗普称风力涡轮机噪音"杀死"鲸鱼,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无科学证据支持 [5]
中国化学董事长莫鼎革会见纳米比亚海芬氢能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尔科?拉菲内蒂
证券时报网· 2025-07-29 22:57
公司合作 - 中国化学董事长莫鼎革会见纳米比亚海芬氢能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尔科·拉菲内蒂 [1] - 双方就深化纳米比亚绿色能源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1] - 中国化学所属七化建与海芬氢能公司签署纳米比亚海芬氢能项目合同 [1] 项目细节 - 项目涉及年产240万吨绿氨装置的FEED+EPC合同 [1]
香港中华煤气与香港科技园公司携手开创氢能充电新时代 建设全港首个公众电动车自动氢能充电系统
格隆汇· 2025-07-28 16:56
(2025年7月25日)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煤气公司)与香港科技园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携手建设全港首个公众电动车自动氢能充电系统,项目即日起于香港科 学园展开,预计2026年第二季完成建设并启用,是香港氢能充电的示范基地,标志着香港在绿色能源及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全港首个公众电动车自动氢能充电系统,由煤气公司负责承建,香港科技园公司负责营运和管理。系统包括抽氢、发电、储能,以及电力控制设备,可直接 从燃气管网抽 出纯度超过99.97%的氢气,供「氢燃料电池」发电,为科学园区电动车充电桩供电。 系统启用后,每天可生产12公斤氢气,足够供应五个7 kW电动车充电桩运作。整套设备自动化运作,毋须经人手操作。由于氢能产电的过程只会产生水蒸 气,不会排放二氧化碳,洁净高效。煤气公司亦设置储能设备,令充电站可保持电力稳定。 煤气公司常务董事黄维义期望是次合作可作未来氢燃料电池应用的示范项目,「煤气公司供应的燃气中约50%为氢气,我们拥有超过160年的氢气处理经 验,透过煤气公司成熟的提取和储存技术,落地应用到香港科学园的场景,成功后可复制到其他应用场景,以推广使用氢气提取设施及氢燃料电池系统应 用,为大众提供 ...
2024年全球人均收入前5城市:悉尼第5,新加坡第3,中国排第几呢?
搜狐财经· 2025-07-28 01:32
全球高人均收入城市排名及产业分析 核心观点 - 2024年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集中在金融、科技、能源和高端制造领域,产业优势和政策设计是核心驱动力 [1] - 苏黎世、旧金山湾区、新加坡、奥斯陆和悉尼位列前五,人均年收入均超9.6万美元 [3][5][7][9][10] - 中国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4万美元,未进入全球前20,但经济规模和综合影响力显著提升 [11] 分城市产业分析 苏黎世(第一名) - 金融业贡献当地GDP超40%,瑞银、瑞信等国际银行总部聚集 [3] - 精密制造业(钟表、医药)利润率高,推动居民收入达12.5万美元/年 [3] 旧金山湾区(第二名) - 科技巨头(苹果、谷歌、Meta)聚集,软件工程师平均年薪23万美元,远超全美水平 [5] - 风险投资和初创企业孵化创造高薪岗位,人均年收入11.8万美元 [5] 新加坡(第三名) -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14%,渣打、花旗等银行设立亚太总部 [7] - 高端制造业(电子、化工)人均产出全球领先,政府"技能创前程"计划提升劳动力素质,人均年收入10.2万美元 [7] 奥斯陆(第四名) - 北海油田开发积累主权财富基金,居民人均能源分红1.2万美元/年 [9] - 绿色经济转型(海上风电、氢能)创造高薪岗位,人均年收入9.9万美元 [9] 悉尼(第五名) - 资源出口(铁矿石、煤炭)和服务业(金融、旅游)形成多元化收入结构 [10] - 矿业工程师平均年薪12万美元,金融分析师年薪超15万澳元,最低工资标准24.1澳元/小时 [10] 上海 - 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4万美元(88366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 [11] - 金融、科技、制造业全面发展,但人口基数大制约人均收入排名 [11] 全球收入差距 - 百慕大人均GDP13.9万美元,布隆迪仅150美元,差距达926倍 [10] - 旧金山湾区无家可归者数量同比增长15%,反映高收入与贫困并存现象 [10] 未来趋势 - 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发展可能重塑全球财富版图 [11] - 劳动力能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和分配机制完善是城市繁荣关键 [11]
欧洲高温危机,我国新疆特高压却赢麻了,0.01秒实现直达安徽
搜狐财经· 2025-07-28 01:32
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超高压电网工程 工程概况 -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建成总长4200公里的750千伏超高压电网工程,被称为"电力巨龙" [3] - 工程耗时15年,投资规模达上百亿元人民币 [3] - 建设过程中铺设48万平方米草方格固沙,面积相当于67个标准足球场 [5] 经济效益 - 工程投运后,且末县通过售电年增税收2-3亿元,接近其2024年全年财政收入 [5] - 南疆地区工业用电价格降至0.45元/度,年省企业成本上亿元 [5] - 预计带动283亿元产业投资,创造8000+就业岗位 [7] 资源开发潜力 - 激活沙漠地区5600亿立方米页岩气、1.36亿吨原油、70+吨黄金及33种矿产资源 [7] - 配套建设全球首个±1100千伏特高压工程,实现新疆-安徽3000公里电力输送 [9] 战略意义 -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是中欧班列枢纽和中巴经济走廊节点 [9] - 电力基础设施将推动区域产业集聚,形成"新疆制造"全球物流网络 [9] - 工程体现中国在偏远地区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的长期规划能力 [11] 中外电力基建对比 - 欧洲多国面临40℃高温导致电力短缺,基础供电能力受挑战 [1] - 中国实现全年24小时不间断供电,电网覆盖率达99%以上 [11] - 超高压输电技术领先全球,建设标准远超国际水平 [3][9]
龙磁科技(300835) - 300835龙磁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27
2025-07-27 19:26
公司业务结构 - 公司主要有永磁、软磁和电感三大业务板块 [2] - 永磁铁氧体板块产能5万吨,技术和规模居行业前列,产品用于汽车、变频家电等领域 [2] - 软磁产业链布局初具规模,安徽金寨生产基地有近万软磁粉芯产能,泰国软磁工厂在建,应用于车载电源模块及充电桩等 [2] - 电感业务是近年新业务,芯片电感进入行业头部客户供应链,车载电感已批量供货 [2] 永磁铁氧体业务 - 永磁铁氧体下游需求将稳定增长,源于技术迭代适应性、成本优势不可替代性、应用场景延展性 [3] - 永磁铁氧体保持高毛利率,原因是技术优势、成本控制、市场策略与客户结构 [4] - 国家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对公司永磁铁氧体业务基本无影响,仅出口业务海关质检流程增加 [5] 软磁业务 - 软磁产品用于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模块及充电桩等 [6] - 未来软磁产业链围绕技术升级与国际化布局,包括建立海外本地化生产基地、开发高精度高频化芯片电感、深化与头部客户合作、拓展增量市场 [6] 电感业务 - 公司着力开发芯片电感和车载电感,芯片电感已小批量交付,车载电感已批量供货且多款产品在测试 [7] - 芯片电感业务较快突破,原因是材料技术积累、战略资源倾斜、生态位卡位 [8]
英媒:中国正在主导清洁能源供应链
环球网资讯· 2025-07-26 06:40
清洁能源领域中国主导地位 - 特朗普关税政策主要针对中国但无法阻止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 [1] - 中国在清洁能源竞赛中长期领先全球到2024年清洁能源技术对GDP贡献率超过10% [1] - 美国在清洁能源发展上倒退转向化石燃料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 [1]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 - 2024年清洁能源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虽低于2023年的40%但仍保持巨额投资 [2] - 过去一年中国清洁能源行业销售和投资额达13.6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球其他地区化石燃料总支出或沙特全国经济规模 [2] - 中国主导清洁能源供应链并扩大在新兴经济体影响力未来可能主导全球能源市场 [2] 中国清洁能源技术突破 - 中国接近商用钍反应堆技术突破钍储量丰富且燃料效力可达铀的200倍 [2] - 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钍基熔盐堆加钍实验且不中断能源生产 [2] - 中国核聚变项目EAST创造新世界纪录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等离子体运行 [2] 中国与欧盟气候合作 - 中国与欧盟发表联合声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未提及美国但暗示其气候政策倒退 [2][3] - 中国已制定雄心勃勃的长期政策应对碳排放 [2] - 中欧联合声明被视为全球气候领导力重振的信号 [3] 中国清洁能源全球影响力 - 中国成为制造和销售清洁能源技术设备的全球领跑者得益于政府长期支持 [3] - 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多个国家销售并在泰国土耳其巴西等地设厂组装 [3] - 从米兰到孟买的汽车展厅均销售中国制造电动汽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