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清香25
icon
搜索文档
13家酒企年内狂推近60款新品,价格为何两极分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08:34
白酒圈"新品竞赛":13家酒企年内狂推近60款新品,价格为何两极分化? 【中国白酒网】2025年的白酒圈,悄然开启了一场"新品竞赛"。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13家白酒企业推出新品接近60款,有的酒企甚至一次性发布十余款 新品。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超过30款选择在国庆中秋消费旺季前夕(8月、9月)扎堆上新。 消费人群迭代、健康观念崛起,让酒企在存量竞争中寻找增量的尝试变得尤为迫切。可以看到,今 年的白酒企业不再满足于固守传统的节前营销造势,而以多元化产品为"矛","刺"向更广阔的腹地。从 高端纪念酒到平价光瓶酒,从果汁饮品到起泡酒,让人应接不暇的各式新品,又将给白酒传统竞争逻辑 带来怎样的挑战? 向上的高端线产品序列中,贵州茅台推出7000元/瓶的"五星商标上市70周年纪念酒"、3788元/瓶 的"茅台1935(1.935L)",山西汾酒的"巨匠系列"产品强化品牌价值与收藏属性。五粮液•尊享(黑金、 红金)定价1169元,瞄准高端礼品市场。 01、卡位"双节":新品密集上新,押注8月和9月 纵观全年上新节奏,酒企上新呈现明显的"前低后高"特征。 一个突出的现象是,白酒企业发布新品的重心明显偏向下半年,尤 ...
食品饮料行业周报:Q3业绩期临近,关注景气赛道估值切换-20251012
招商证券· 2025-10-12 21:32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且为“维持”状态 [4] 报告核心观点 - 随着Q3业绩期临近,建议关注饮料、零食、宠物等景气赛道的估值切换机会 [1][13] - 外部环境上,特朗普威胁加码对华关税可能加剧盘面波动,消费板块此前表现相对疲软,低估值下配置资金有望流入 [1][13] - 白酒板块方面,双节后市场反馈同比下滑约20%,与节前预期基本一致,后续需重点关注秋糖反馈及报表侧出清情况;五粮液控股股东增持计划完成彰显信心,预期明朗后板块防御属性有望凸显 [1][13] - 大众品板块部分公司显现积极信号:卫龙9月整体增速20%以上,魔芋产品增长良好;西麦食品9月动销优于7-8月;农夫山泉双节期间实现同比双位数以上增长;东鹏特饮9月动销环比略有提速 [1][13] 核心公司跟踪总结 - **山西汾酒**:玻汾系列产品保持稳健增长,公司未来将重点拓展清香型消费氛围较弱的区域市场,并积极布局电商与即时零售渠道以应对“双十一”消费季;公司近期全球首发“清香25”新品,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 [2][10] - **老白干酒**:公司在聚焦湖南本土市场的同时,有序拓展省外市场,目前已在国内十余省市设立销售网点;9月以来市场明显回暖,双节期间动销良好 [2][10] - **重庆啤酒**:嘉士伯集团25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份额为9%,较2017年的6%有所提升,但仍低于主要竞争对手,未来具备增长空间;公司将继续拓展城市布局,并通过多品牌组合、包装创新(如1L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场景 [2][11] - **五粮液**:控股股东五粮液集团自2025年4月9日至9月30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627.3万股(占总股本0.2%),累计增持金额达8.0亿元;增持完成后,五粮液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1.4亿股,占总股本比例55.1% [3][11] - **华润啤酒**:公司公告人事变动,自2025年10月10日起,金汉权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总裁,同时出任华润酒业总经理 [3][12] - **洽洽食品**:7月动销同比持平,8月同比下降,9月及双节期间动销有所改善;预计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中个位数左右,毛利率环比有所改善,但同比仍承压;即将进入新一轮原料采购季,第四季度采购量约占全年60%-70%,预计新采购季原料价格将有所下降 [3][12] 投资建议总结 - **具体标的推荐**: - 零食板块:推荐成长标的西麦食品,建议关注卫龙美味 [3][14] - 港股细分龙头:继续推荐农夫山泉、H&H国际控股,建议关注海天味业(H股) [3][14] - 新消费领域:首推中宠股份、乖宝宠物、百润股份,建议关注源飞宠物、佩蒂股份 [3][14] - 传统消费:白酒板块进入配置区间,聚焦龙头山西汾酒、泸州老窖、贵州茅台、五粮液,以及率先出清/有增量贡献的珍酒李渡、迎驾贡酒;大众品板块关注需求恢复,推荐业绩稳健、餐饮端逐步复苏的海天味业(A股),关注股息有支撑的龙头伊利股份 [3][14] 行业规模与指数表现 - 行业涵盖股票143只,总市值4876.1十亿元,占市场总市值4.7%;流通市值4635.8十亿元,占市场流通市值4.9% [4] - 行业指数近1个月绝对表现为-4.6%,近6个月为9.0%,近12个月为19.8%;相对市场基准(沪深300)的表现分别为-8.4%、-14.6%和4.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