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酱香拿铁
icon
搜索文档
9.9元改写了咖啡市场,星巴克中国正在改写自己
36氪· 2025-07-30 09:25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Q3星巴克中国门店达7828家,营收7.9亿美元,同比增长8% [1][2] - 同店销售额增长2%,其中同店交易量增长6%,客单价下降4% [2][9] - 中国门店数量同比增长7%(净增522家),但营收贡献仅占全球9% [3][6] 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 - 星巴克中国市场份额从2017年42%下滑至2024年14% [10][31] - 本土品牌瑞幸通过数字化和价格战(9.9元策略)快速扩张,2024年上新119款产品,星巴克同期上新78款 [24][29] - 中腰部品牌如COSTA、太平洋咖啡、Seesaw在2024年大规模关店 [9] 战略调整与创新 - 首次大规模降价:三大品类推出"夏日心动价",单品最低23元,平均降幅5元 [20][22] - 加速下沉市场布局,2024年新进入166个县级城市,县级门店盈利能力优于高线城市 [22][24] - 产品创新聚焦品类升级(如"浓/"系列、"软雪星冰乐")和新技术应用(如"冰震浓缩"、"生咖"系列) [26][27] 潜在业务出售与合作伙伴 - 星巴克中国估值约60亿美元,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但保留30%以上股份,潜在买家包括大钲资本、高瓴资本、凯雷投资等 [13][16] - 买家需具备本土化运营能力,如高瓴资本曾推动蜜雪冰城数字化,凯雷投资参与麦当劳中国扩张 [14][15][16] - 管理层调整:2024年任命数字化背景的刘文娟为CEO,新增首席增长官(CGO)职位 [17][19] 行业趋势与挑战 - 中国咖啡人均年消费量从2016年约8杯增至2023年16.74杯,但价格敏感度高,80%消费者偏好10-20元价格带 [29][31] - 瑞幸、库迪持续9.9元价格战,星巴克面临品牌定位与价格策略的平衡难题 [29][31] - 数字化成为竞争关键,星巴克与京东外卖打通会员体系以强化消费者洞察 [27][29]
瑞幸咖啡:竞逐全球咖啡市场的标杆
国金证券· 2025-07-28 20:3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瑞幸咖啡“买入”评级,参考行业,给予瑞幸咖啡 FY2026 年 18X PE(GAAP 口径),对应目标价为 285.77 元人民币/ADS,对应 40.01 美元/ADS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瑞幸 25Q1 同店进入转正周期,直营&加盟业务均健康增长,且在行业内具备领先身位,产品&营销&供应链&数字化能力优异 [9] - 咖啡具备成瘾性,行业β红利下瑞幸仍具备发展潜力,出海探索推进,向全球咖啡市场标杆迈进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战略性开店消化高基数周期已过 - 25Q1 季度同店进入转正周期,Q1 SSSG+8.1%,2023 年瑞幸为应对竞争加速开店并自降 ASP,使 24Q1 - Q4 同店承压,25Q1 高基数消化,经营调整后同店转正 [9][15] - UE 模型调整迅速,目前直营门店经营利润率表现健康,24Q1 受高速开店等影响门店 OPM 和净利率不佳,24Q2 后重回健康 [20] - 直营&加盟业务均维持健康增长,25Q1 直营门店数达 15598 家,yoy+27.9%;加盟门店数达 8499 家,yoy+33.0%,营收相应增长 [25] 瑞幸在行业内具备领先身位,供应链&数字化&产品&营销能力领先 - 瑞幸在咖啡行业具备门店数&市占率领先优势,截至 6 月 30 日门店数超 2.5 万家,2023 年 GMV 口径市占率达 21.8%,25Q1 净增门店 1757 家,开店速度领先 [9][29][32] - 领先的门店规模带来品牌影响力&更低的外送比例,门店增多提升品牌影响力,外送订单占比从 2022 年的 28.6%降至 2024 年的 17.1% [36] - 产品&营销能力出众,2022 - 2024 年推新 140/102/119 款 sku,多款单品销量亮眼,2024 年新增交易用户超 1 亿,营销联名活跃,流量运营精细 [9][37][42] - 供应链扎实,数字化能力行业领先,供应链实现咖啡原料采购到烘焙把控,四个烘焙工厂建成后产能达 15 万吨,数字化赋能运营全链路,提升门店效率和助力产品推新 [46][47] 咖啡具备成瘾性,行业β红利下瑞幸仍具备发展潜力 - 咖啡有成瘾性,我国人均咖啡消费量有提升潜力,2024 年人均约 22 杯/年,远低于美日韩 300 +杯/年 [9][49] - 国内现磨咖啡行业有β性红利,2018 - 2023 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 37.1%,预计 2023 - 2027 年为 21.6% [54] 出海探索推进,竞逐全球咖啡市场的标杆 - 瑞幸出海已进入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地区,海外菜单与国内类似,价格为当地星巴克的 6 - 8 成,目前海外门店不足总门店数的 0.5% [56][57] - 美国咖啡市场成熟竞争激烈,星巴克、Dunkin、Dutch Bros 各有特色,瑞幸以自提小店模式形成差异化,出海处于探索阶段,摸索前进 [57][59][69]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 - 收入端:预计 FY2025/FY2026/FY2027 年直营店分别净增 3807/2800/2800 家,直营单店日销量为 471/463/473 件,ASP 为 12.43/12.50/12.70 元,自营销售收入增长 +36.1%/+18.8%/+18.5%;加盟店分别净增 2230/2700/2800 家,加盟收入同比增长 +36.4%/+26.1%/+25.3%,总营收分别同比 +36.2%/+20.4%/+20.1% [70] - 成本费用及盈利端:预计 FY2026 - FY2027 年履约费用率随门店增长下降,管理费用率稳中有降,预计 FY2025/FY2026/FY2027 年 Non - GAAP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3.42/56.05/73.12 亿元,同比 +32.1%/+29.1%/+30.5%;GAAP 归母净利润 38.08/51.05/68.12 亿元,同比 +29.9%/34.1%/33.5% [72][73] 投资建议及估值 - 选取蜜雪集团、古茗、茶百道、霸王茶姬作为可比公司,行业平均 PE 为 FY2026 年 18X,给予瑞幸咖啡 FY2026 年 18X PE(GAAP 口径),对应目标价为 285.77 元人民币/ADS,对应 40.01 美元/ADS,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74]
中国创业者的信心从哪里来?首先是9亿人的刚需升级机会
创业家· 2025-07-06 18:22
中国消费市场结构性机会 - 下沉市场9亿人口成为主流消费群体,消费升级潜力巨大[5] - 高线与低线市场连接形成"蛋糕模型",包含富裕阶层/中产/主流市场三层结构[7][9] - 新一代基础设施(美团/抖音/小红书)提升信息与供应链效率[11] - 电商与管理效率下沉推动市场变革(拼多多/社区团购/加盟制)[12] 消费品牌发展案例 - 瑞幸通过产品下沉策略实现快速扩张,门店从16000家增至20000家,酱香拿铁单日销量达500万杯[6] - 星巴克在中国拥有6000家门店,为全球第二大市场[6] - 蜜雪冰城通过加盟模式扩张至近30000家门店[12] - 零食折扣业态兴起,零食很忙与赵一鸣合并后突破10000家门店[13] 消费周期演变 - 2019-2020年处于可选到升级阶段,李佳琦618单场销售额超百亿[12] - 2021年后必选消费崛起,锅圈/十月稻田等食品品牌快速发展[12] - 2023年刚需平替成为趋势,源氏木语/德尔玛等平价品牌受青睐[13] 投资方向 - 新一代国民品牌与全国连锁被视为两大结构性机会[13] - 消费时钟模型包含刚需/可选/平替/升级四个阶段[12]
瑞幸杀入美国市场,赴美开店瑞幸想干嘛?
搜狐财经· 2025-07-05 08:10
瑞幸进军美国市场战略分析 一、市场进入与门店布局 - 公司首批两家门店选址纽约曼哈顿核心区域:百老汇755号(邻近纽约大学及联合广场)和第六大道800号(紧邻帝国大厦及百货商场)[3][4] - 门店定位明确:百老汇店瞄准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群体,第六大道店直面星巴克竞争(距离不足100米)[3][4] - 饮品定价区间为3.45-7.95美元(约合人民币24.7-57元),其中美式4.45美元、拿铁5.75美元、生椰拿铁6.45美元,羽衣果蔬饮品为最高价7.95美元[3] 二、美国咖啡市场潜力 - 2024年美国咖啡市场规模达280亿美元,预计2033年将增长至392亿美元,2025-2033年复合年增长率3.69%[5] - 美国消费者咖啡年人均消费量超千杯,市场教育成本低且消费习惯成熟[9] 三、战略动机分析 - 国内咖啡市场竞争白热化,价格战与营销战加剧迫使企业寻求海外增长点[7] - 美国市场具备双重优势:成熟的咖啡文化基础+对新口味的高接受度(如生椰拿铁等爆品可复制)[9] - 纽约门店具有品牌象征意义:通过进入全球咖啡文化核心地带提升国际影响力,为后续全球扩张铺路[9] 四、差异化竞争策略 - 避开纯低价路线:美国运营成本高企限制价格战空间,需转向产品创新[11] - 发挥本土化爆品研发优势:参考国内生椰拿铁、酱香拿铁等成功案例开发适配美国市场的创新饮品[9] - 前期品牌预热:2023年已通过NBA赛事广告投放提升知名度[5]
茅台的拐点还是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7-01 16:20
茅台价格动态 - 6月12日散瓶批发价首次跌破2000元至1980元/瓶 [1] - 电商平台618大促期间美团、拼多多等以1499元/瓶低价放量 [1] - 6月23日2025年散瓶飞天茅台批发参考价为1870元/瓶 原箱为1935元/瓶 [1][2] - 广州多家餐饮门店已能喝到1499元的飞天茅台 [1] 价格体系预警 - 2500元是繁荣线 2000元是警戒线 1500元是生死线 [2] - 原箱和散瓶价格均低于2000元重要关口 [2] - 五粮液普五、国窖1573等产品批价下滑至900元区间 [6] - 华致酒行等依赖茅台批零差价的企业净利润暴跌84% [6] 降价原因分析 - 经济下行带动高端白酒消费下行 夏季属传统淡季 [3] - 5月国家出台最严"禁酒令" 政务需求被挤压 [3] - 电商平台618大促低价引流 [4] - 房地产行业崩塌导致茅台消费主力消减 [7] 库存与市场反应 - 社会流通库存高达1.2亿瓶 基酒库存可勾兑5.6亿瓶 [9] - 2025年新增产能1.3亿瓶 总量可供中国家庭均分近2瓶 [9] - 年化收益率从28%暴跌至5% 典当行暂停酒类抵押业务 [9] - 多地经销商停止囤货 回收商自曝亏损超50万元 [9] 渠道变革 - 直销收入占比从2016年8%飙升至43.8% [20] - i茅台平台注册用户超4000万 [20] - 构建"4+6"全渠道体系 整合自营、电商、商超等十大渠道 [20] - 2024年国内经销商数量2143家 批发代理应收958亿 [20] 年轻化挑战 - 茅台冰激凌卖6亿 茅台+瑞幸酱香拿铁风靡一时 [25] - 00后最爱的网红酒中汾酒排名第二 仅次于Rio [25] - 汾酒提出"年轻化1.0"战略 抢占年轻一代认同 [25] - 年轻人社交更看重轻松、松弛、互动 百元汾酒受追捧 [27][28] 行业趋势 - 茅台社会库存高企 用户需求稀缺 [9] - 经销体系受电商和自有渠道冲击 [19][20] - 白酒行业营销变革滞后 但渠道变化最快 [16] - 即时消费崛起 美团能做到30分钟内送达 [17]
白酒产业的大崩盘,是因为年轻人不喝白酒吗?
搜狐财经· 2025-06-30 00:54
茅台价格走势 - 飞天茅台原箱产品报价从2005年每瓶500元上涨至2023年3500元,被视为抗通胀的金融神话 [2] - 2023年5月后茅台价格跌破2000元生死线,经销商综合成本约1800元,价格倒挂现象严重 [5][6] 白酒行业现状 - 2016-2024年白酒产量从1358万千降下降至414.5万千升,跌幅69% [8] - 2023年白酒消费量陡降,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3亏损,2024年高端酒营收净利增幅超11%,其他企业营收下跌10% [9] - 2025年全行业价格体系崩盘,茅台、五粮液普五分别跌破2000元和800元批发价,大众酒价格倒挂占比达20% [9] 价格崩盘原因 - 直接触发因素为"史上最严禁酒令"政策,明确禁止工作餐上酒 [11] - 行业长期依赖商务宴请、送礼等传统场景,未适应消费降级趋势 [13] - 分销体系导致酒企远离终端市场,缺乏对年轻消费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 [20] 年轻消费群体分析 - 年轻人白酒消费占比达30%,便利店调酒风潮带动小包装白酒需求增长 [15][16] - 711、名创优品等推出自调酒套餐,但主流酒企仍忽视该趋势 [16][19] - 仅茅台尝试跨界产品(冰淇淋、酱香拿铁),但未形成持续年轻化战略 [20] 行业核心矛盾 - 白酒企业营销思维固化,未有效开拓青年客群,错失新兴消费场景 [21][22] - 年轻群体消费偏好未被满足,市场或将催生新型白酒企业 [22][23]
中国创业者的信心从哪里来?首先是9亿人的刚需升级机会
创业家· 2025-06-29 18:09
下沉市场机会 - 9亿人的下沉市场将成为中国消费主流市场 过去中高端品牌主要面向二线以上城市三四亿中产 而未来增长将来自下沉市场[5] - 瑞幸案例显示品牌下沉速度惊人 从一二线扩展到四五线仅用两年 门店数从16000家增至超20000家 酱香拿铁单日销量达500万杯[6] - 当前市场模型呈蛋糕状:富裕阶层全球消费 中产阶层压力最大 9亿下沉市场青年群体因低购房预期释放购买力[9] 基础设施变革 - 拼多多/抖音/小红书等超级平台实现9亿下沉市场数字化连接 内容消费与一线城市同步[12] - 电商基础设施通过京东/淘宝/社区团购下沉至乡村 供应链效率显著提升[12] - 蜜雪冰城通过加盟制等新型生产关系实现近3万家门店 管理效率创新支撑规模化扩张[12] 消费周期轮动 - 2019-2020年消费升级阶段 李佳琦618单场销售额超百亿[12] - 2021年后必选消费崛起 锅圈/十月稻田等食品品牌快速增长[12] - 2023年平替产品爆发 零食很忙合并后破万店 源氏木语/德尔玛等可选消费平替品牌涌现[13] 结构性投资方向 - 新一代国民品牌机会 如瑞幸/零食很忙等实现全国化渗透[13] - 新一代全国连锁机会 依托基础设施和管理创新实现高效扩张[13]
麻酱拿铁、啤酒咖啡...上海创意咖啡新品热卖,咖啡器具需求激增
搜狐财经· 2025-06-26 19:23
咖啡消费市场趋势 - 中国咖啡消费规模持续扩大,产品受本土文化和口味影响不断加深,商家通过本土化创新提升产品溢价能力 [1] - 咖啡口味从传统奶咖扩展到果咖、茶咖等多样化选择,创意口味如"酱香拿铁""麻酱咖啡""啤酒咖啡"打破传统界限,吸引年轻消费者 [3] - 某咖啡馆新品羽衣甘蓝轻咖日销量达400-500杯,占当日总销量一半以上 [5] 咖啡器具市场需求 - 消费者对咖啡壶、咖啡机等家用器具需求增长,市场持续扩大 [7] - 家用咖啡机价格区间集中在1000-2000元,手冲设备因性价比更受欢迎 [9] - 某公司手冲咖啡器具2020年至今销量增长超5倍 [11] 国产咖啡机发展前景 - 2023年家用咖啡机市场进口品牌占比68%,国产品牌占32% [13] - 行业预测到2028年国产品牌份额将反超至68%,显示国产替代加速趋势 [13]
知名乳企“杀”入饮品界,掀起一场暗战
36氪· 2025-06-24 12:29
乳企布局下游现制饮品赛道 - 宁夏塞尚乳业旗下金河科技推出"山下有牛"现制奶饮品牌,首店开业售卖现打鲜奶、酸奶饮品、思慕雪等产品,人均消费16元 [1][4] - 门店采用档口店模式,面积较小无堂食区,主打蓝白色调清新视觉,强调宁夏牛奶地域IP和贺兰山奶源 [3][4] - 产品矩阵包括鲜奶(5.9元/225ml-9.9元/500ml)、酸奶(18-24元)、思慕雪(30元)和厚乳雪糕(10-16元),价格与市场持平 [4][6] 乳企布局下游的战略考量 - 母公司塞尚乳业是瑞幸厚乳拿铁供应商,日处理鲜奶60吨,年产酸奶3万吨,通过门店可展示供应链实力 [7][9] - 行业面临生鲜乳价格持续低迷(3.07元/千克,同比跌11.3%),需寻找新增长渠道 [9] - 线下门店兼具B端展示(向茶饮咖啡品牌推介)和C端测试(收集消费者偏好)双重功能 [10][12] 行业同类布局案例 - 三元食品开设"北京市牛奶公司"销售鲜奶和奶茶 [13] - 完达山2023年推出"乳此新鲜"茶饮店,天润乳业建立30多家工厂店(限乌鲁木齐) [13][15] - 皇氏乳业创立"在桂里"水牛奶茶饮品牌,目前仅2家门店 [15] - 君乐宝与蜜雪冰城合资建设"雪王牧场",计划年产奶4.2万吨供应原料需求 [15] 行业发展趋势 - 乳企通过自建品牌、投资合作等方式延伸下游,但现制饮品赛道竞争激烈 [15] - 多数乳企线下门店仍处于区域试点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15] - 行业探索新模式以应对消费需求不振和价格下行压力 [16]
从“酱香拿铁”到“长安的荔枝系列”,2025年的联名也要追求性价比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22:53
联名营销现状 - 瑞幸与《长安的荔枝》联名新品上线首日多地门店售罄,荔枝汁断货导致次日补货困难 [1] - 联名周边"转运马"在二手平台被炒至299元,原为免费赠品 [3] - 美团预售券单价11元售出3.4万张,抖音两款新品单价12.9元累计售出9万张兑换券 [3] 行业联名数据 - 2024年奈雪累计联名24次,喜茶等品牌全年联名约10次,全行业联名营销超200次 [3] - 瑞幸2023-2025年联名次数分别为15次、25次、9次,2024年联名带动月均交易客户数达7180万(同比+48.5%),新增客户超1亿 [5][6] - 2024年瑞幸销售及营销费用Q1同比+63.4%至3.26亿元,Q3因《黑神话:悟空》联名单季费用达5.89亿元(占营收5.8%) [5] 联名成本与效果 - 头部IP授权费达千万元级,成本包含授权费、销售分成、研发及推广 [5] - 现象级爆款如"酱香拿铁"单日销售破亿,但2025年尚未出现同等量级案例,同质化联名导致边际效益递减 [6] - 消费者行为分化:部分为收集周边购买联名产品,部分坚持刚需消费不受影响 [6] 行业趋势变化 - 2025年联名势头降温,从"卷量"转向"卷质",更注重前期品牌筛选与策划 [7][8] - 高频联名对运营要求高,曾出现预售超卖、系统崩溃等负面事件 [8] - 联名目的多元化:除流量与销售外,部分联名侧重品牌力建设,但收益难量化 [8] 核心观点 - IP联名仍是重要营销工具,但行业从粗放投入转向精细化运营,强调质量而非数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