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饮

搜索文档
茶咖日报|玩文字游戏?奈雪的茶“瘦瘦小绿瓶”被指涉嫌虚假宣传
观察者网· 2025-07-17 20:57
茶颜悦色包装争议 - 零食包装元素被指抄袭方大同《梦想家》专辑封面 [1] - 公司回应称未与方大同进行联名合作 已记录反馈并全面下架涉事产品 [1] - 承认创意审核流程存在监管缺失 公开致歉 [1] 奈雪的茶营销争议 - "瘦瘦小绿瓶"因命名引发消费者对减脂功能的误解 实际指代瓶型轻便 [2] - 500毫升羽衣甘蓝饮品热量达166.5大卡 相当于1大碗白米饭 [2] - 律师指出广告中"瘦瘦"字样易误导消费者 小字说明不醒目涉嫌违反《广告法》 [2] 茶百道海外扩张 - 首批新加坡门店试营业 选址乌节路与义顺两大核心商圈 [3] - 推出18款定制饮品 定价区间2.5-6.9新币(约14-38.6元人民币) [3] 沪上阿姨品牌营销 - 12周年庆推出青芒冰茶等新品 开展买一送一限时活动 [4] - 联动鞠婧祎、吴彦姝等跨世代女性代表 打造"东方她力量"主题传播 [4] - 联合《嘉人》《新世相》制作女性话题内容 覆盖9000家门店网络 [4] - 未来战略聚焦茶饮创新与女性赋能 强化品牌社会价值 [5]
皱叶甘蓝登场,书亦烧仙草的“慢功夫”
贝壳财经· 2025-07-16 20:32
健康化是近年来新茶饮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在这一趋势下,羽衣甘蓝从昔日的"绿化带植物"成功转型为"健康化美食"的代表。当多数企业争相上架羽衣甘 蓝产品时,书亦烧仙草却选择差异化布局,以"皱叶甘蓝"开启新茶饮的甘蓝2.0时代。 e a 18 at (D) . 27 0 10 47 2 书亦烧仙草新推出的皱叶甘蓝蔬果饮品。企业供图 皱叶甘蓝来到"台前" 皱叶甘蓝又称皱皮菜,最早在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广泛栽培,至今仍是当地西餐文化中的重要蔬菜。与普通蔬菜相比,皱叶甘蓝仍属新奇特优品 种的食材,目前在国内仅在部分科研生产基地种植,专供生鲜超市和酒店、火锅等高端餐饮场所。例如,某品牌火锅店售卖的皱叶甘蓝售价22元,仅包含8 片。 作为书亦首款蔬果饮品,本次新品采用鲜榨皱叶甘蓝,配合高效的物流运输以及严格的食安出品流程,确保原料的新鲜与安全。从甘蓝这一品类来看,书亦 烧仙草"慢了半拍",但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主打健康形象的产品值得精心打磨。书亦烧仙草的"慢"并非研发节奏迟缓,而是死磕产品硬功夫,通过高品质 产品的持续迭代,不断推出创意新品以寻求新增长。在新的竞争时代,书亦烧仙草凭借多年的深耕,其研发与供应链优势逐渐 ...
从券商研报看新消费下半场:增长潜力充足
中国证券报· 2025-07-16 04:57
新消费行业增长驱动因素 - 上半年体育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2%,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1.3%,显示升级类消费加速 [1] - 技术驱动与情绪价值是新消费的核心关键词,智能化技术创造个性化供给可能性 [1][2] - 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反映新技术与扩内需政策共同驱动消费升级 [2] 新消费细分赛道表现 - 潮玩、黄金珠宝、新茶饮行业成为港股热点,代表企业包括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集团 [1] - 新茶饮品牌加速扩张,古茗、蜜雪集团、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相继上市,满足解渴、悦己、社交需求 [2] - AI消费领域活跃,人形机器人赛事、AI眼镜新品推出,影石创新上市显示科技产品普及趋势 [2] 消费主体与需求变迁 - Z世代和银发族推动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品质化迭代,银发群体带动医疗健康、康养服务增长 [3] - 95后收入提升后追求个性表达和情绪价值,成为消费创新主力 [3] - 政策支持新型消费发展,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 [3] 企业战略与政策建议 - 新消费企业需从渠道开拓转向产品服务升级,通过限量属性品类催生二手市场交易 [3][4] - 品牌应优化供应链和发货节奏,防控二手价格炒作以维持长期增长 [4] - 政策层面建议减负增收,如降房贷利率、租房补贴,宽松货币政策降低消费信贷门槛 [4] 行业增长前景 -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消费成为GDP增长主动力 [2] - 情绪价值驱动的行业如潮玩、美妆及焕新升级的传统品类如黄金珠宝被看好 [3] - 下半年新消费增速预计与名义GDP同步,具备穿越周期潜力 [4]
钟薛高破产清算、哈根达斯关店40%,是谁杀死了“雪糕刺客”?
36氪· 2025-07-13 10:33
雪糕行业现状 - 钟薛高天猫旗舰店仅剩三款口味在售,客服回应称"公司经营困难"[2] - 哈根达斯全国门店从400+家锐减至250家,关闭超150家门店[2][12] - 钟薛高创始人被曝卖红薯还债,公司司法诉讼高达90条[2][8] 品牌历史与市场表现 - 钟薛高2018年以66元"厄瓜多尔粉钻"雪糕一鸣惊人,创办16个月营收破亿,2021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10] - 哈根达斯2025财年在华销售额同比下降3.2%,客流量两位数下滑,母公司通用磨坊全年净利润降8%[12] - 茅台冰淇淋长期复购率低于20%,主动收缩业务并关闭门店[21] 消费者态度与市场变化 - 超六成消费者认为雪糕高定价是"溢价太高,营销成本堆起来的"[21] - "雪糕护卫"成为消费关键词,北京上海实施《冰品明码标价规定》[22] - 蜜雪冰城2元冰淇淋年销超10亿支,1元中街老冰棍受追捧[28] 品质与信任危机 - 钟薛高2021年因"特级红提实为散装红提"致歉,2022年"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事件引发12亿阅读量[16][17] - 职业打假人测算钟薛高18元轻牛乳雪糕原料成本仅1.32元[20] - 卡士酸奶出现霉斑问题,消费者质疑高端酸奶品质[28]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新茶饮以"饮品+冰品+社交空间"跨界冲击冰淇淋市场[21] - Gelato冰淇淋凭借新鲜健康和低糖低脂卖点,部分门店日销售额达八九万元[29] - 野人先生抖音话题播放量合计5.7亿次,成为新晋流量品牌[29] 餐饮行业连锁反应 - 盒马16.9元/片欧包被称"面包刺客",消费者认为口感与普通面包差异有限[26] - 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人均堂食单价同比下降10.2%,47.8%餐饮商户降低人均价位[28] - 郑州万达文华酒店外摆摊位37分钟营业额超3万元,价格亲民是关键[29]
今年荔枝跌成白菜价
投资界· 2025-07-12 15:46
荔枝价格暴跌 - 今年荔枝价格大幅下跌,妃子笑品种从6元/斤降至1.98元/斤,创历史新低[5] - 全国多地消费者反馈荔枝价格首次跌破5元/斤,实现"荔枝自由"[6][9] - 价格下跌导致荔枝频繁登上热搜,引发关于品种和储存方式的广泛讨论[9] 产量激增与集中上市 - 2024年全国荔枝总产量预计达365.04万吨,同比增加111.26%[13] - 广东、广西等主产区成熟期重叠,导致集中上市造成价格踩踏[13][14] - 桂味地头价从去年25-26元/斤暴跌至3-4元/斤,降幅超80%[14] - 错过端午节销售高峰,节后妃子笑价格同比降30%,其他品种降50%[14] 产业链影响 - 茶饮品牌借低价荔枝推出新品,茶百道荔枝系列产品1小时售出5万杯[10][11] - 物流成本占终端售价重要部分,5斤装省内运费27-90元不等[15] - 电商平台物流成本优势明显,可实现"50元5斤包邮"[16] 种植端困境 - 部分种植户因价格过低放弃采摘,宁愿让荔枝烂在树上[18] - 种植端长期面临渠道有限问题,难以获得合理价格[20] - 产业链尝试通过品种改良、预售模式和源头直采等方式优化[21] 行业应对措施 - 科研机构选育特早/晚熟品种以延长供应期[21] - 电商平台采用带枝采摘、定制保鲜袋等创新保鲜方式[21] - 产地政府加强品牌建设,年轻一代通过社交媒体拓展销路[21]
“0门店”闯美,茶颜悦色,不走蜜雪冰城老路
36氪· 2025-07-12 13:24
出海战略 - 茶颜悦色首次出海选择北美市场而非东南亚市场,采用"0实体店"的纯电商模式[1][6] - 出海渠道包括自建Shopify独立站及亚马逊、TikTok Shop等5个平台自营店铺[6] - 首批上线40多款零食文创产品而非招牌奶茶,包含面包丁、碧根果等爆款[3][7] 产品策略 - 核心产品缺失:因中美茶叶检测差异未出口茶包类产品[12] - 定价差异:同款面包丁在Shopify售价2.5美元,较第三方平台溢价81%(Weee售价1.38美元)[9] - 部分商品售罄:独立站上面包丁、薯条等商品已显示缺货[9] 品牌发展 - 门店规模落后:总门店数879家,远低于蜜雪冰城(超40000家)和古茗(超10000家)[13] - 区域深耕策略:覆盖湖南、湖北等5省市,未完成全国布局[13][17] - 零售业务突破: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1亿元,爆款单品月销超百万[18] 行业对比 - 差异化路径:同行采用实体店扩张(蜜雪冰城东南亚低价策略、霸王茶姬本地化高端路线)[28] - 轻资产优势:规避海外门店高昂的原料/人力成本(奶茶成本因鲜料运输上涨50%)[25][27] - 品类竞争:面临元气森林、卫龙等亚洲零食品牌的直接竞争[31] 市场反馈 - 消费者认知偏差:海外华人期待奶茶而非零食,存在心理落差[9][29] - 品牌心智基础:此前已有非官方渠道销售建立初步认知[22] - 渠道覆盖:通过华人超市/社区代购等非官方渠道已形成分销网络[9]
新茶饮新表达
经济日报· 2025-07-12 06:26
新茶饮行业对小众水果等原料的挖掘和推广,是消费升级倒逼供给侧创新的典型路径,在助力乡村振 兴、带动农民增收、提升新茶饮企业创新力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新茶饮通过产品创新打破了产 业原叶热泡的消费方式,打开了中国传统茶的广阔消费空间。 炎炎夏日,来一杯新鲜可口的现制茶饮,享受鲜果与茶汤碰撞的惊喜,已成为不少人驱除炎热和抵抗疲 劳的优选。 近年来,新茶饮广泛进入人们视野,从城市间坐落的各式店面到五花八门的风味口感,再到社交平台上 的各种打卡分享,新茶饮作为日常消费市场的新宠不断"出圈"。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新式茶 饮市场规模约为3547亿元,同比增长6.4%,2028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 当前,新茶饮行业发展呈现哪些新变化?消费者对饮品有哪些新需求?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及相关企 业。 始于奶茶 "以前点奶茶喝,总觉得标准糖太寡淡,必须是双倍糖再铺上厚厚的奶盖和奥利奥碎才够味儿。"在北京 工作的张悦告诉记者,那些动辄300大卡起步的"快乐水"曾是她加班时的标配。 但这种"甜蜜依赖"的代价在体检报告上逐渐显现:空腹血糖临界值偏高,腰腹的赘肉怎么也减不掉,连 带着皮肤也总泛着油光。在学习了合理膳食的相 ...
茶颜悦色将以电商形式向北美市场布局零售业务:出海第一站选择美国
IPO早知道· 2025-07-11 10:10
出海战略布局 - 公司正式官宣通过电商形式向海外市场布局零售业务,自建Shopify独立站并在亚马逊、TikTok Shop、沃尔玛、Weee、亚米网等平台建立品牌自营店铺,7月9日起陆续投入运营 [2] - 出海首站选择美国市场,因前期观察到美国线上平台已有公司零售产品流通,且海外消费者存在需求 [4] - 此次出海是公司在当前能力范围内相对务实、可控的学习与尝试,旨在通过零售业务理解消费者价值并传递品牌底蕴 [10] 国内业务基础 - 公司已在湖南、湖北、江苏、重庆4省市开设近1000家线下直营门店(含子品牌),成立于2013年 [4] - 自2020年起重点发展零售产品线,聚焦茶叶与零食等高频复购品类,采用"饮品+零售"复购结构反向引流,构建从饮品到零售的品牌生态 [4] - 截至2025年5月,公司自主设计并上线500多个SKU,覆盖茶叶、茶粉、零食、文具、生活用品等多个品类 [5] 研发与供应链能力 - 围绕茶叶及核心原物料开展全链条技术研发,涵盖原料特性解析、创新产品开发到产业化应用,实现研发成果高效转化 [5] - 2025年研发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聚焦核心原料基础研发与精深加工,提升原料标准化与产品稳定性,强化新品迭代能力 [6] 电商业务表现 - 2020年7月启动线上电商布局,2023年天猫旗舰店跻身同类目前3强,2024年零售电商销售额破亿,年同比激增12倍 [9] - 截至2025年5月,公司电商平台累计吸粉超227.2万,多款零食成为爆款单品,如"干脆面包丁"月销超百万,"二货碧根果"登抖音品类榜首 [9] 战略方向 - 零售业务被视为重要拓展赛道,帮助品牌触达更多消费者场景,与现制奶茶形成互补 [6] - 此次海外电商布局标志着公司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迈出探索新市场的重要一步 [10]
喜茶再度调整品牌logo,官方客服回应
第一财经· 2025-07-10 21:43
针对调整后的喜茶 Logo ,网友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网友认为新版Logo和旧版Logo很难看出 差别;也有部分网友调侃这是让"大家来找茬";另有网友指出,新版Logo"嘴变大了,眼睛直了, 刘海平了,耳朵大了""新的看起来更协调"等。 据悉,这并非喜茶 Logo 第一次"变脸"。2022年9月底,有报道称,从喜茶多个社交平台的头像可 见,品牌悄悄改变了Logo的图案:涂黑的头发没了,握杯子的手指也不见了。网友调侃:喜茶的 Logo一夜"秃"了。今年3月,喜茶的Logo又一步步换回了经典的黑发造型,并留有握住茶杯的手指 呈现细节。 有评论认为,品牌频繁更换Logo"太折腾"。也有评论认为,喜茶的Logo调整并非仅限于视觉层 面。在品牌文化层面,喜茶通过频繁的Logo更新,与消费者建立了更紧密的互动关系。例如,喜茶 曾发起"Logo变装"征集活动,鼓励用户进行二次创作,加深了用户对品牌的认知,也增强了品牌的 亲和力。 今年2月,喜茶曾发布主题为《不参与数字游戏与规模内卷,回归用户与品牌》的内部全员邮件称, 要强化品牌与用户的深度连接,回归用户与品牌。 2025.07. 10 本文字数:1052,阅读时长大约2 ...
沸腾!美团免单,热搜第一!
中国基金报· 2025-07-10 17:52
外卖平台补贴战 - 美团推出"免单"活动,每日限量发放1万份免单(周三10万份),活动时间为2025年7月1日至31日 [9][11] - 淘宝闪购宣布12个月内补贴消费者和商家共500亿元,通过红包、免单卡等方式 [13] - 京东外卖启动"双百计划",投入超百亿元扶持品牌,上线4个月已有近200个餐饮品牌销量破百万 [14] - 京东外卖日均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占据全国外卖市场31%份额,品质外卖领域市占率45% [14] 行业竞争格局 - 外卖市场从美团、饿了么双雄争霸转变为美团、饿了么、京东三强竞逐新格局 [14] - 美团即时零售单日订单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超1亿单 [13] - 京东外卖与瑞幸、库迪、蜜雪冰城等品牌合作,多个品牌销量破亿或破千万 [14] 新茶饮行业受益 - 外卖补贴券促使"点奶茶"成为热门消费方式,多家茶饮店出现爆单现象 [16][17] - 奈雪的茶48小时内全国外卖订单量突破100万单,环比增长50%,单店最高增幅达230% [18] - 20元左右价格带的茶饮和低价快餐受益明显,优惠力度对50元高单价产品影响较小 [18] - 优惠券策略有利于规模较小的茶饮品牌快速获取市场份额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