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倾心

搜索文档
白酒巨头狂卷低度战场!年轻人到底买不买账?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13:10
行业趋势:白酒低度化浪潮 - 头部酒企纷纷推出低度白酒产品,如五粮液29度"一见倾心"、泸州老窖28度国窖1573、水井坊38度以下新品、洋河33.8度微分子酒、酒鬼酒四款40度以下产品 [1] - 低度化战略旨在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五粮液调研显示20-35岁年轻人中仅19%喜爱白酒,远低于啤酒(52%)和洋酒果酒(29%)[1][5] - 南都湾财社调研显示25.33%消费者认为50多度白酒度数太高,41.33%愿意尝试20多度低度白酒 [2][6] 年轻消费群体特征 - 85后、90后及年轻女性成为最具潜力酒类消费人群,偏好个性化、低度化、利口化、悦己化的酒类产品 [2] - 年轻群体更青睐小型聚会、下班小酌等"轻社交"场景,喜好"轻便化""高颜值"产品设计 [2] - 60%以上年轻消费群体偏好低度酒,普遍排斥白酒的辛辣刺激感 [5] 低度酒技术挑战 - 降度工艺面临"风味流失"问题,32%消费者认为"20多度的白酒不叫白酒",44%坚持"白酒就要喝50多度的" [6][8] - 高度白酒降度后易出现香气减弱、口感寡淡、酒体浑浊等问题 [8] - 酱香型白酒降度技术难度高于浓香型,浓香型因窖泥微生物提供的丰富风味更适应降度 [10][12] 市场表现与争议 - 泸州老窖38度国窖1573占系列50%销量,2024年含税销售额达100亿元,在河北、天津等市场获得"小甜水""怂人乐"等昵称 [12] - 低度酒面临毛利率争议,38度国窖1573与52度产品存在200多元价差,泸州老窖2023-2024年毛利率从88.3%下滑至87.54% [14] - 行业对低度酒前景存分歧,江小白曾凭借40度清香白酒年营收达30亿元,但后期因口感争议和市场疲劳导致规模收缩 [16][17] 企业战略方向 - 五粮液将"抓住年轻消费群体"作为核心战略,推进产品年轻化设计并开发低度产品 [2][5] - 泸州老窖管理层透露38度产品呈现良性快速增长趋势 [12] - 行业认为需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低而不淡"工艺难题,并重构轻社交、悦己需求等消费场景 [9][13]
有品牌销量暴跌90%,白酒厂集体押注低度“救命酒”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7-21 20:10
行业趋势 - 白酒行业面临下行压力,头部企业集体转向低度化产品开发,如五粮液将推29度新品"一见倾心",泸州老窖推出28度国窖1573并测试16度、6度产品,水井坊计划试水38度以下产品,酒鬼酒推出33度至18度产品并制定"两低一小"战略[3] - 行业下行趋势早已显现,年轻人远离白酒现象长期存在,但低度化趋势近期才集中爆发[4] - 政策压力是低度化趋势的关键推手,从中央到地方的"禁酒令"直接冲击高端白酒的商务消费场景和礼品市场[4] - 股东压力也是重要驱动因素,面对业绩不乐观和股价低迷,管理层需要采取措施回应股东要求[4] 产品策略 - 低度酒、小瓶酒和联名款被视为可能的出路,因其价格较低、形象更亲民且带有休闲色彩[4] - 泸州老窖38度国窖1573是唯一成功的低度酒案例,年营收近百亿,占1573销量的50%,主要在京津冀、江苏、浙北等特定区域流行[4][5] - 38度以下超低度产品(如29度、16度、6度)面临更大挑战,需要与啤酒、预调酒、果酒等直接竞争[8] - 历史经验表明,2013-2015年调整期盲目下沉并非行业复苏良方,高端化升级才是核心驱动力[8] 市场格局 - 高端白酒市场参与者少且利润丰厚,中端市场竞争激烈,低端市场则陷入价格战[8] - 国窖1573系列产品价格区间从610元(38度500ml)至29100元(2800ml中华坛),52度产品价格近期上涨15元至835元[7] 潜在问题 - 低度化战略目标模糊可能导致资源错配,企业同时在超低度、小瓶等多个方向试水但投入不足[9] - 缺乏战略耐心与定力,管理层可能将低度化视为权宜之计,遇到挫折后容易放弃或收缩[10] - 仓促推出的低度酒可能陷入价格战和流量陷阱,对高端品牌形象造成潜在伤害[12][13] - 低度化可能忽视品牌文化重塑、饮用场景创新等深层次课题,白酒文化与高度酒密切相关[14][15] 未来展望 - 禁酒令可能在两三年内重塑国内酒文化,"一般不喝酒"可能成为普遍现象[16] - 面向新人群和新场景的探索需要企业具备极大定力与智慧[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