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湿地生态环境
icon
搜索文档
生态美让“稀客”有了安逸“冬季家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景象频繁上演
央视网· 2025-11-12 17:56
生态保护成效显现 - 新疆博州天山山区因生态保护和禁牧措施,各类野生动物呈逐年增多趋势,无人机记录到身形健硕的成年雪豹活动画面[1][4] - 甘肃山丹马场草原生态环境不断向好,优质牧草比例大幅提高,为野生动物提供充足食物和安全栖息环境,出现数百只白臀鹿、马鹿、狍鹿和岩羊组成的兽群[6][7][10] - 青海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多次记录到雪豹活动踪迹,行车记录仪拍摄到三只雪豹在夜色中过马路的画面[35] 湿地生态修复成果 - 河北曹妃甸湿地通过退渔还湿、生态修复举措,将连片鱼塘恢复为芦苇纵横的栖息地,每年云集候鸟数百万只,并人工抽排水位为东方白鹳打造舒适觅食环境[12][14] - 河南三门峡黄河湿地经持续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成为红头潜鸭等珍稀鸟类稳定的冬季家园,近三年来越冬候鸟种类从120余种增至150余种,数量年均增长超过20%[23][28] - 陕西榆林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科学调度补水和加强巡护监测,迁徙鸟类数量达近4万只迎来年度峰值,河口水库湿地候鸟达7000余只较2024年同期有所增长[17][19][21] 珍稀物种观测记录 - 江苏淮安湿地记录到31只极危物种白鹤向南迁徙,此为该地区自2011年后的首次白鹤过境记录,该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等级[29][30][34] - 河北曹妃甸湿地迎来近百万只迁徙候鸟,其中包括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12]
广州南沙湿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候鸟天堂”
新华网· 2025-10-03 11:24
生态价值与定位 - 南沙湿地是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入海口西岸的"候鸟天堂",每年吸引近10万只候鸟栖息过冬 [1] - 作为广州市面积最大的滨海红树林湿地,其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中扮演重要支点角色 [1] - 湿地为候鸟提供越冬停歇、觅食繁衍的"中转驿站",观测到包括白尾海雕、黑脸琵鹭在内的185种鸟类 [1][2] 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 湿地根据鸟类习性进行功能分区,设有上千亩低水位"饭堂区"滩涂,水深维持在10公分以利觅食 [1] - "筑巢区"红树林平均高度超过20米,可有效防范天敌侵扰,为鸟类提供安全栖息环境 [1] - 2020年以来广州市累计修复湿地面积2000余公顷,红树林为鱼虾贝类和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2] 生物多样性成果 - 2024年南沙湿地濒危鸟类黑脸琵鹭观测数量达91只 [2] - 观测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包括东方白鹳、黑鹳、白琵鹭、褐翅鸦鹃等 [2] - 越来越多的候鸟如黑脸琵鹭、斑嘴鸭在迁徙途中选择在南沙湿地定居落户、繁衍后代 [1] 科研监测体系 - 南沙湿地构建"科学监测-数据应用-协同发展"闭环体系,联合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专项生态监测 [2] - 监测项目涵盖湿地植被、鸟类动态、环境质量等方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