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满汉大餐
icon
搜索文档
方便面“命名通胀”:一袋“多半”面,折射出了行业的焦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6 20:07
白象食品商标争议事件 - 公司就"多半"商标造成消费者误解致歉,解释该商标产品为面饼大份量版本(110-120克 vs 原70克,"多一半"为100克 vs 原60克),承诺调整包装[1] - 消费者投诉"多半"仅为注册商标非实际份量描述,质疑公司玩文字游戏[1] -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公司"汤好喝"系列产品份量普遍达100克/袋以上,与"多半"系列宣称的增量并无明显差异[3] - 公司称注册"多半"商标初衷是为与常规份量产品区分便于消费者选购[2] 方便面行业命名现象分析 - 行业存在"命名通胀"现象,包括今麦郎"1桶半"、康师傅"一倍半"等份量营销话术,反映品牌在激烈竞争下的焦虑情绪[2][5] - 专家指出此类命名策略短期吸引消费者但损害品牌形象,维护老顾客成本高于误导新顾客,不可持续[5][8] - 今麦郎"1桶半1袋半"产品自2015年累计销量超100亿份,显示性价比命名策略的市场接受度[8] 方便面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受外卖冲击、健康意识提升等因素影响,销量从2016年385.2亿包低谷回升至约430亿份/年[7] - 市场竞争白热化:康师傅布局高端产品"满汉大餐",今麦郎强化性价比产品,新锐品牌如拉面说持续创新[7] - 公司主打2-5元中低端"汤好喝"系列,主要面向价格敏感型用户,通过命名营造增量感刺激购买[7] 行业发展建议 - 专家建议行业需通过实质性创新摆脱"不健康"标签,而非依赖命名修饰[5][8] - 产品创新是突破生存困境的最佳路径,市场将通过洗牌淘汰特色不足的小品牌[8] - 在保持价格优势基础上改变固有形象是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