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激光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中美谈判背后的真正战场,是稀土……
搜狐财经· 2025-10-14 08:55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新规与市场反应 - 10月9日中国发布新规,将多种关键稀土元素及相关技术纳入出口管制,并特别指向14纳米及以下先进半导体的生产供应链 [2] - 新规次日市场迅速反应,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的言论加剧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忧虑,中国主要稀土生产商随即宣布上调稀土精矿价格 [2] - 10月11日全球供应链担忧情绪发酵,分析机构指出新规将直接冲击高度依赖稀土的全球半导体产业,台积电、三星等巨头面临供应链重构挑战 [5] - 10月12日中国方面澄清新规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义务,并非禁止出口,符合规定的申请仍将获许可,结合特朗普态度软化,市场恐慌情绪缓解 [5] - 10月13日市场情绪出现改善,但新规后续影响持续发酵,全球各方密切关注其对汽车、家电及其他高科技产业的连锁反应 [5] 稀土产业的战略价值 - 稀土以"嵌入式存在"方式锁住许多产业关键环节,渗透在需要高性能输出的设备中,从导弹到电动车,从风力发电机到智能手机,涉及动力、定位、声控、能量转换的设备大多离不开稀土 [6] - 稀土使用量不大但不可或缺,高端设备性能参数围绕稀土材料设计,替代材料会导致体积变大、能效降低或产品无法达标,在技术系统中扮演"维生素"角色 [9] - 中国通过"稀土大集团化"将企业数量从近200家锐减到6家主干国企,完成对资源的垄断性整合,稀土成为需要"申请、审核、追溯"的特殊材料,每年生产出口有配额,可作为控制价格、调配产能的杠杆 [11] - 2010年钓鱼岛冲突后中国对日本实施稀土出口"暂停"七周,导致日本科技界恐慌,丰田工程师表示无法生产发动机,此事件让全球意识到稀土是一种"控制力" [12] 稀土提炼工艺的技术壁垒 - 稀土提纯需从几十种相似元素中分出纯度高达99.99%的单一成分,经历多达几十次分离提纯工艺,需精准控制温度、浓度、时间,并应对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排放的环保挑战 [15] - 中国用二十多年时间摸索投入,承担巨大环境和技术代价,投下巨量科研资金,建立大规模处理能力,升级工艺标准和环保规范,配套整套制度支持,才拥有难以撼动的话语权 [15] - 美国加州的Mountain Pass矿山每年将近50,000吨浓缩稀土运往中国进行进一步处理,占总产量接近100%,处理后再以成品形式返销美国,凸显其缺乏完整产业链和政策配套 [17] -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Mountain Pass曾在全球稀土生产中占主导地位,今日仍占超过10%,但仅限于生产环节 [19] 稀土对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影响 - 为稳定供应链,不少企业将整个零部件生产线搬到中国,以本地解决问题、省去麻烦、降低成本,中国不仅是市场更是供应链的支点 [20] - 中国在稀土上拥有全球近90%的提纯能力、70%的开采量,几乎垄断下游应用链 [20] - 2015年后中国稀土产业向下游延伸,进入永磁体、激光材料、氢储能等高附加值终端产品,从出口原矿转向占领整个供应链 [22] 稀土产业管理的战略范式 - 集中化治理加垂直整合是打造全球定价权的核心路径,通过整合形成数大稀土集团,打造"从矿山到磁体"的完整生态链 [23] - 中央通过专项稀土发票、环保审核与反腐手段收权,重新建构"国家战略资源"的治理逻辑,解决早期地方政府以稀土为GDP驱动导致的乱采滥挖问题 [23] - 产业政策与外交策略深度融合,中国未将稀土武器化为常态工具,但在关键节点精准释放信号,以构建全球注意力与产业依赖感 [23] - 稀土争夺战是"市场资本主义 vs 战略国家资本主义"的博弈,中国"资源国家战略+产业链全覆盖"模式在资源掌控、供应稳定、产业整合三方面展现出组织优势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