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永磁体
icon
搜索文档
重大!中国首次警告外企勿囤稀土,传递两大关键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8-19 14:32
全球稀土供应链格局 - 中国掌控全球90%的稀土加工和94%的永磁体生产 这一比例已持续十年未变 [1] - 西方国家长期依赖中国稀土供应 美国车企库存仅能维持三个月 新建加工厂需五年 [1] - 美国 澳大利亚 日本 欧盟等国试图打破垄断但受制于技术门槛和环保成本 [1] 中国稀土管控措施 - 出口配额动态收紧 2025年6月稀土磁体出口量环比暴涨157.5% 同比暴跌38.1% 3-5月出口量为去年同期一半 [1] - 大宗订单审查趋严 超半数美国企业采购申请被搁置或驳回 [2] - 实施全链条追溯系统 依据《稀土管理条例》要求每批稀土录入系统 流向不明视为非法 [4] 外企应对困境 - 欧洲磁材商因突击下单300吨钕铁硼被列入审查黑名单 后续订单冻结 [6] - 美国电机巨头Regal Rexnord被迫将生产线迁至中国以绕过出口管制 [6] - 韩国车企改用低镝磁体导致电机效率下降 消费者投诉激增 [6] 中国管控目标 - 防止资源滥用 强制采用无铵提取 废水循环等绿色技术 矿区污染曾超标2.5倍 [8] - 区分军用与民用 七类中重稀土纳入管制清单 民用磁体可通过绿色通道加速审批 [8] - 终结低价出口 过去十年以23%储量供应90%需求 现通过配额调控价格回升至合理区间 [8] 行业连锁反应 - 汽车制造业钕铁硼磁铁库存告急 部分车型面临停产 [8] - 风电项目因永磁体断供停滞 [8] - 美国军工供应链受挫 雷神公司导弹部件交付推迟 五角大楼战略储备仅够60天 [8] 历史案例与现状 - 2010年对日稀土禁运和2025年Regal Rexnord迁厂案例暴露西方国家供应链脆弱性 [9] - 行业报告结论显示短期内购买中国货是唯一选择 [9]
稀土暗战!4000吨战略资源神秘赴美,台湾军工命门被锁
搜狐财经· 2025-08-10 23:57
稀土灰色贸易现状 - 香港海关查获25吨高纯度锑锭伪装成普通物品运往美国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1] - 2024年12月中国对战略矿产实施出口管制后全球稀土交易进入灰色地带[1] - 五个月内近4000吨稀土通过泰国和墨西哥转运至美国超出过去三年总和[3] 走私手法与产业链 - 锑锭伪装成铁矿石钕铁硼磁粉藏匿于瓷砖胶稀土溶液灌入饮料瓶借助第三国贸易通道洗白[3] - 泰国曼谷保税区公司"联合工业"半年内向美国输送3366吨锑产品增长27倍实为中国广西化工企业子公司[3] - 墨西哥曼萨尼约港向美国出口数百吨锑锭光谱分析显示为导弹制导系统关键材料[3] 市场供需与价格波动 - 稀土元素镝铽价格飙升至200%每公斤突破3000美元[4] - 通过第三国转口美国稀土利润率攀升至55%泰国墨西哥物流商抽取12%-15%佣金[4] - 沈阳海关截获6台仿制高端稀土离心机分离精度与中国专利技术一致[4] 中国监管措施与影响 - 新型穿透检测仪量子点标记技术区块链溯源平台显著提高走私成本与风险[6] - 新《矿产资源法》将稀土走私刑事处罚提高至十年高于毒品犯罪量刑标准[6] - 专项行动后两个月美国非正常渠道稀土进口量骤减67%曼萨尼约港320个集装箱滞留超20天查验率从5%飙至38%[6] 台湾军工产业困境 - 中国商务部将汉翔航空中山科学研究院等8家台湾军工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切断稀土供应[7] - 2024年台湾从大陆进口稀土6096吨占总需求96%库存仅支撑30天[7] - 台积电3纳米芯片生产线稀土依赖度超90%汉翔航空战机发动机热障涂层成本上涨雄风导弹定位系统误差扩大三倍[7] 美国军工产业震荡 - 洛克希德·马丁F-35生产线因钕铁硼磁体短缺产量下降20%[9] - 格鲁曼B-21轰炸机项目因铼元素短缺单季度亏损4.77亿美元[9] - 五角大楼评估显示若中国完全切断灰色渠道美军战术导弹生产三个月内将短缺核潜艇消声瓦材料库存仅支撑6个月[9] 全球替代供应链挑战 - 澳大利亚Arafura矿业因缺乏中国稀土萃取技术生产成本高出300%投产推迟至2030年[11] - 加州芒廷帕斯矿开采的稀土80%仍需运往中国提纯[11] - 特斯拉因永磁体短缺增加成本德国车企游说欧盟调整对华政策美国"四方关键矿产倡议"面临环保抗议与技术短板[11]
美要打造自己的稀土王牌?8月2日,中美博弈传来最新消息
搜狐财经· 2025-08-03 07:32
全球稀土技术格局 - 中国在稀土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研发能耗降低30%的新工艺,分离成本仅为美国企业的1/1.5倍 [3] - 中国展示从矿石到磁体的27道全流程工序,拥有30年技术迭代积累,婉拒7次技术收购提议 [5] - 美国MP材料公司稀土样品纯度仅99.9%,远低于中国工厂的99.999%水平 [9] 产业链控制力 - 中国稀土企业可根据国际形势动态调整出口配额,氧化镝现货价格随中美关系波动0.5% [5] - 美国新建稀土工厂需从中国进口离心机组和化学催化剂,形成隐形技术依赖 [8] - 特斯拉因永磁体短缺停产,中国供应商可迅速填补供应链缺口 [13] 技术壁垒与创新 - 中国持有247项稀土专利,美国团队破解第一代技术时中国已更新至第三代 [6][15] - 中国研发离子型稀土矿放射性处理新方法,持续推动技术创新 [9] - 美国试图复制中国微波法处理尾矿技术,但研发进度显著落后 [6] 军事与战略影响 - 美国若切断稀土供应,5年内无法新建核潜艇,战时储备已转为民用 [11] - F-35战机量产进度受中国海关审批速度直接影响 [15] - 非洲优质稀土矿脉已被中资企业控制,美国战略布局受阻 [11] 资本市场反应 - 中国稀土概念股成交量创新高,美国自建产业链消息反而推升中国企业股价 [8] - 华尔街测算重建全产业链需800亿美元,交易员转向中国稀土股票 [15] - 深圳新材料公司收到美国考察申请,反映供应链焦虑 [13] 教育研发基础 - 中国学生开展稀土回收项目获国际金奖,美国学生仅学习中国37%储量占比 [1] - 中国筹备国际放射性废料处理培训班,展现技术自信 [5] - 美国工程师需翻译中文版《稀土萃取技术手册》进行生产 [9]
特朗普投资几百亿开发稀土,中国稀土出口暴增660%的致命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7-23 13:10
美国稀土供应链危机 - 美国军工体系严重依赖中国稀土 F-35战机每架需417公斤稀土 核潜艇单艘消耗4吨 90%军用稀土依赖中国精炼 [1] - 五角大楼战略储备仅维持9个月 雷神公司因缺料暂停"战斧"导弹生产 普惠发动机改进项目停摆 [1] - 《关键矿产法案》遭通用 特斯拉等企业反对 摆脱中国供应链将导致电动车成本暴涨500美元 [1] 美国技术瓶颈与投资困境 - 美国稀土精炼技术落后中国数十年 突破需10-20年时间及上万亿美元投资 [3] - 最大稀土企业MP Materials五年未掌握镝 铽分离技术 中国包头企业已成熟掌握 [3] - 美国政府斥资数百亿美元措施:4亿美元收购MP Materials股份 110美元/公斤高价采购合同(市场价两倍) 联合高盛投10亿美元建稀土磁体工厂(2028年投产) [3] 中国稀土出口策略 - 6月对美稀土磁铁出口353吨 环比5月46吨增660% 实际因中美贸易摩擦订单积压释放 同比去年6月下降52% [5] - 出口激增集中于电动车电机和风电永磁体 军工高纯度稀土(钐 铽 镝)仍受严格控制 [5] - 中国稀土集团优先保障长期客户 对美出口总量控制在配额60%以内 [5] 中国技术封锁升级 - 中国新增电池正极材料技术管制 提高稀土提取技术出口门槛 日立金属烧结钕铁硼专利2026年到期 中国企业已提交21项永磁材料新工艺国际专利 [7] - 《稀土永磁体碳足迹核算方法》将环保标准转化为贸易壁垒 全球70%稀土专家在中国 美国难组技术团队 [7]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分化 - 中国要求稀土交易申报终端用途 对涉台军售企业(雷神 洛克希德·马丁)断供 对欧洲车企(宝马 大众)开通"绿色通道" [9] - 美国面临两难:高价采购中国稀土变相资助对手 不用中国货则军工和新能源产业瘫痪 [9] 全球稀土格局演变 - 中国控制95%废旧电机和风电叶片回收技术 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中国或垄断稀土二次供给 [10] - 美国投资开采稀土矿 但无法通过补贴快速催生核心技术 [10]
三倍出口量破局!巴西稀土倒戈中国,美国万亿布局彻底崩塌
搜狐财经· 2025-07-22 19:16
中巴稀土合作 - 巴西对华稀土出口量达3.2万吨,相当于美国全年开采量的4倍 [1] - 巴西稀土储量2100万吨,重稀土占比37%,弥补中国南方矿脉稀缺性 [2] - 中巴签署《稀土全链协作协议》,带动巴西北部GDP增长8.3%,新增就业2.7万个 [2] - 合作模式包括技术换资源(永磁体专利)、基建捆绑(精炼园建设)、金融创新(人民币结算超60%) [2] 美国稀土困境 - 美国本土芒廷帕斯矿年产8000吨,精炼纯度不足中国1/3 [4] - 美国采取技术讹诈(扣押专利)、价格绞杀(氧化镝63美元/公斤)、舆论抹黑(放射性污蔑)但均失败 [4][5][6] - 美国军工企业每下跌1%氧化镝价格即损失17亿美元利润 [10] - 美国战机所需稀土库存仅够维持3个月 [10] 中国稀土优势 - 全球稀土加工产能占比92% [4] - 串级萃取技术第六代,单条产线日处理量500吨(美国仅80吨) [8] - 包头矿开采成本12美元/吨,美国矿48美元/吨 [9] - 持有全球62%稀土专利,钕铁硼永磁体专利封锁美企 [10] - 纳米级分离技术领先(0.01毫米级分拣) [10] 全球产业连锁反应 - 澳大利亚放弃与美合作转投中国稀土基金 [10] - 德国巴斯夫逆向工程中国设备遭反制 [10] - 人民币结算占比升至39%,SWIFT剔除美国稀土期货 [10] - 回收技术使成本比采矿低60%,深海采矿船锁定太平洋矿 [10] - 与NASA合作开发月球氦-3伴生稀土 [10][11]
欧盟怕了,关键矿产紧急囤货!东欧危机暴露巨大漏洞
搜狐财经· 2025-07-09 13:48
欧盟紧急战略储备计划 - 欧盟正在酝酿一项史无前例的"紧急战略储备"计划,涵盖稀土矿物、永磁体、电缆维保模块等专业备品 [1] - 该计划源于欧盟对战争和地缘不确定性的担忧,特别是2022年俄乌冲突暴露的能源和供应链脆弱性 [1][5] - 2025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欧盟已下发《欧盟应急联盟战略》,要求居民自备72小时物资,政府和企业为"极端情况"做准备 [1] 新增储备物资范围 - 除传统能源、粮食和药品外,新列入"急需囤货名单"包括稀土矿物、永磁、专业电缆维护模块和核燃料 [3] - 稀土矿物如钕、镝对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和高端医疗设备至关重要,欧洲80%以上依赖中国进口 [7] - 永磁马达需求因风能、光伏和电动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而激增,供应链中断将威胁欧洲绿色经济转型 [7] 地缘政治与基础设施风险 - 2024年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疑似破坏事件及欧洲多国通讯链路遭受网络攻击凸显混合威胁(物理+网络)风险 [5] - 德国国防部长警告未来4年可能有欧盟成员国遭受实质性军事袭击 [5] - 欧盟计划在成员国间联动储备维修模块,以应对断网、停电、供气突发事故,减少对外援依赖 [9] 供应链脆弱性分析 - 欧洲核电站供应链在俄乌冲突后暴露风险,需储备核燃料确保能源安全 [9] - 欧盟承认对"新风险形势下防范物资种类和数量严重缺乏了解",处于边摸索边备战状态 [11] - 2022年北溪事件和2024年网络攻防演练显示欧洲基础设施防护存在严重短板 [9][13] 中国稀土市场影响 - 尽管欧盟试图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短期内难以替代中国供应市场 [15] - 稀土囤货行为可能引发国际原材料价格波动,但具体影响仍不确定 [15]
大摩:绘制中国之外可能的稀土供应链,增持这几只股票
智通财经· 2025-06-27 20:26
全球稀土供应链现状 - 中国主导全球稀土加工与精炼行业,2025年占精炼钕镨供应的88%和钕铁硼永磁体供应的90%以上 [5] - 中国近期对重稀土元素和永磁体实施出口管制,导致非中国市场供应紧张和价格扭曲 [5][6] - 美国完全依赖进口的关键矿产从1990年的9种增至2024年的15种,进口依赖度超50%的矿产从27种增至46种 [3] 稀土需求驱动因素 - 稀土在军事领域应用广泛,占美国总需求的5%,用于飞机电机、导弹制导系统等关键装备 [7] - 永磁体占稀土需求的95%,其中汽车行业占40%,电子和机械部件占20%,风能占8% [7] - 人形机器人发展将带来增量需求,预计到2037年钕镨将出现短缺,每个机器人平均需0.5公斤稀土金属 [8][15] 非中国稀土供应项目 - 上游轻稀土项目:美国Round Top矿床(TREO品位0.063%)、澳大利亚Goschen项目(2026年投产)、Eneabba精炼厂(2027年投产) [10] - 上游重稀土项目:Lynas马来西亚分离设施(2025年投产)、MP Materials美国设施(2026年投产)、Energy Fuels犹他州项目(2028年扩建) [11] - 下游磁体产能:中国2024年产量27万吨,美国三家设施2026年投产总产能仅4-5千吨(中国的2%) [12] 政策与市场影响 - 美国可能通过232审查加征关税,并延续《通胀削减法案》税收抵免支持本土稀土产业 [13] - 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已确定60个项目,其中47个位于欧盟境内 [4] - 中国2025年4月起对7种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已导致部分车企停产 [15] 重点公司动态 - MP Materials目标价34美元,持有评级,计划2026年规模化生产重稀土 [9][11][17] - Lynas目标价10澳元,持有评级,将成为中国以外唯一商业化生产重稀土的企业 [9][11][18] - Iluka Resources目标价4.65澳元,持有评级,预计2027年建成澳大利亚首个完整稀土精炼厂 [10][19]
健信超导营收下降关联方贡献50%收入 IPO前分红6000万研发费率垫底同业
长江商报· 2025-06-23 08:50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全球MR行业龙头,主要从事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超导磁体、永磁体和梯度线圈,占MRI设备核心部件成本的比例在50%左右 [5] - 在超导领域,公司已形成包括1.5T零挥发超导磁体、1.5T无液氦超导磁体、3.0T零挥发超导磁体和开放式零挥发超导磁体在内的丰富产品矩阵,成为全球磁共振行业内排名第一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 [5] - 公司是国内最早规模化生产高场强超导磁体的厂商之一,打破了欧美、日本厂商长期以来的垄断,解决了医用MRI超导磁体长期以来被国外巨头"卡脖子"的问题 [5] - 以装机量口径统计,2024年,公司MRI设备超导磁体全球市占率约4.2%,位列全球第五、国内第二,是全球最大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 [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59亿元、4.51亿元、4.25亿元,2022年、2023年分别同比增长4.36%、25.55%,2024年下降5.58% [6]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63.50万元、4873.47万元、5578.39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78.15%、40.71%、14.46% [6]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1999.97万元、1999.96万元、1999.96万元,三年分红约6000万元,占归母净利润的43.12% [12][13] 客户结构 - 公司超过70%的营业收入来自5家客户,其中大客户富士胶片集团一家就贡献了超过40%的收入 [1][8] -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的金额分别为2.65亿元、3.46亿元、3.39亿元,占公司销售收入比重为73.75%、76.68%、79.62%,不断攀升 [8] - 2023年、2024年,公司50%左右的销售收入来自两大客户,且与公司存在关联 [10] 研发投入 - 报告期,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2033.18万元、2441.93万元、2764.5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66%、5.42%、6.50% [18] - 2024年,行业可比公司联影医疗、辰光医疗、奕瑞科技、康众医疗的研发费率分别为17.10%、24.74%、16.94%、14.67%,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率平均值为18.36% [18] - 公司研发费率均不到行业可比公司均值的一半 [19] IPO及估值 - 公司拟募资8.65亿元,其中9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 [1] - 2023年3月,公司估值约为15亿元,本次IPO估值达34.6亿元,2年增加19.6亿元,增长130.67% [3][7]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许健益、许卉及许电波一家三口,合计控制公司59.92%表决权 [13] 产能情况 - 报告期,公司超导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8.5%、98.75%、89.33%,产销率分别为91.88%、103.8%、91.42% [16] - 永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9.67%、98.67%、94.67%,产销率分别为99.67%、100.34%、92.25% [16] - 2024年,公司两大产品产能利用率、产销率均出现明显下降 [17]
中国稀土卡脖子有多狠?印度稀土“双面操作”让日本傻眼了
搜狐财经· 2025-06-17 17:09
中印稀土外交事件 - 6月12日中印外交会谈中,印度请求中国放宽稀土出口管制以缓解国内车企压力,但中方仅表示"保持对话"未松口 [1][3][4][6] - 6月13日印度突然下令国有矿业巨头IREL暂停对日本所有稀土出口,涉及年供应量1000吨,占IREL年产量三分之一 [8][23] - 日本13%的稀土进口依赖印度,此次断供迫使日企紧急寻找替代供应商,但除中国外难寻稳定供应源 [25][27] 稀土产业格局 - 中国垄断全球87%稀土精炼产能,4月起实施"一批一证"溯源制度,可追踪每克稀土流向 [12][32] - 印度虽拥有全球第五大稀土储量,但年产量仅2900吨且多为原矿石,精炼能力不足中国中型企业十分之一 [21][29] - 日本"城市矿山"回收计划成本是直接采矿三倍且效率不足30%,难以弥补供应缺口 [27] 行业影响 - 印度马鲁蒂铃木等车企因稀土短缺面临停产风险,影响莫迪政府"印度制造"战略核心项目 [18][19] - 日本日立金属、信越化学等稀土加工企业连夜启动风险评估 [27] - 印度2012年起与日本丰田通商的年供应1000吨稀土协议被单方面终止,影响电动车电机和风电设备永磁体生产 [23] 技术壁垒 - 中国稀土溯源系统曾识破印度企业伪造民用申报文件的行为,导致其申请被拒并影响信誉 [15][17] - 印度试图通过断供日本换取精炼技术转让,但可能损害国际信誉 [30][32] - 中国掌握从开采到应用的全产业链技术优势,形成实质性技术霸权 [32][34]
健信超导IPO:三年累计分红六千万,许建益一家控股59.92%
搜狐财经· 2025-06-13 19:28
公司概况 - 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 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周寅、王振 [3] - 公司主要从事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超导磁体、永磁体和梯度线圈 占MRI设备核心部件成本比例约50% [3] - 以装机量口径统计 2024年公司MRI设备超导磁体全球市占率位列第五 国内企业第二 是全球最大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 [3] 股权结构 - 报告期初(2022年初)许建益直接持有公司42.84%股份 为公司控股股东 [4][6] - 截至招股书递交前 许建益、许卉及许电波分别直接持有公司41.51%、4.36%及4.36%股份 三人合计控制公司59.92%表决权 [8]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郑杰(9.99%)、宁波韵升(9.00%)、许建芬(9.00%)等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5,893.45万元、45,064.48万元、42,549.75万元 [12]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463.50万元、4,873.47万元、5,578.39万元 [12]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32.25%降至2024年的29.48% [1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22年5.66%提升至2024年6.50% [12] 现金流与分红 - 2022-2024年公司现金分红均为1,999.96万元左右 三年累计分红约6,000万元 [11] - 同期许建益家族通过持股比例计算累计分得约3,300万元现金 [11] - 分红期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波动较大 从2023年1.02亿元降至2024年4,688.3万元 [12] 供应链情况 - 2024年前五大供应商合计占比45.99% 包括宁波韵升(15.93%)、西部超导(14.50%)等 [9] - 2023年前五大供应商合计占比62.45% 西部超导占比最高达23.49% [9] - 2022年前五大供应商合计占比48.50% 富士胶片集团占比最高达14.41%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