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塔
搜索文档
山东莱西:“五良融合”稳产增效
经济日报· 2025-11-12 06:14
粮食单产提升举措 - 通过“五良融合”挖掘地种肥药各要素和耕种管收各环节的增产潜力以稳面积提单产 [1] - 土地流转后通过平整连片、完善设施、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轮作及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建设高产良田 [1] - 农场玉米亩产达到近2000斤 [1] 高标准农田与耕地地力提升 - 全市规划建成高标准农田111.2万亩,其中今年新建成4.5万亩,着力打造稳产高产的“吨粮田”和“吨半粮田” [2] - 开展耕地地力提升行动,推广应用秸秆深翻粉碎还田、畜禽粪便发酵堆肥还田等技术共65万亩 [2] - 打造10个粮食千亩方和2个万亩片,示范区内玉米单产超过全市平均单产的13%以上 [2] 良种引进与推广成效 - 积极引进示范和繁育推广高质高效玉米新品种,建设2个展示示范基地和1个复合种植样板田 [2] - 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平均每亩可增加500株至1000株,带动全市玉米平均单产提高40公斤以上 [2] - 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使农户亩产达2800斤,收入翻了一番 [2] 粮食产后处理与服务体系 - 建设机械化烘干设施,烘干塔配备12台烘干机,每天可烘干粮食1000吨,并配套6个1500吨钢板仓和2个6000吨标准粮库 [3] -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以成本价提供农药、肥料和农机服务,为农户提供全程托管服务,每亩节约成本近200元 [3] - 创新“粮食银行”运营模式,农户可低储高卖、兑换农资或获得信贷支持 [3]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水平 - 大力推广大马力、高性能、智能化农机具,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保有量800余台,植保无人机400余台 [4] - 拥有高效低损小麦收割机1000多台、玉米收获机1400多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62% [4] - 粮食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下 [4]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管理 - 对气象监测站点进行改造升级,增加实景监控和降水传感器,为种粮大户提供直通式服务 [4] - 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以数字赋能农业管理,创新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以精准提升农业效能 [5]
秋收一线观察 | 告别“地趴粮” 住进“好房子” 各地秋粮收储有“粮”方
央视网· 2025-11-06 12:0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秋收季节推广新型粮食储存技术,以替代传统的“地趴粮”晾晒方式,旨在从源头上降低粮食损耗、提升粮食品质并保障粮食安全 [1][6][10][20] 黑龙江七台河风干仓技术 - 黑龙江七台河市城山村采用新型粮食自然风干仓储存玉米,玉米含水量可降至17%-18%的理想状态 [4] - 风干仓采用耐腐蚀材料建造,使用寿命可达十几年,单个仓体占地不足10平方米但可储存数百吨玉米,极大节约空间 [8] - 仓内设计有60度角的独特通风系统,实现风速最大化并与粮食充分接触,可在5-7天内将粮食水分降至标准以下 [8] - 七台河市今年共建成18座风干仓,总存储量接近4000吨,未来计划将风干仓与粮食收购、加工、仓储环节相结合 [10] 河南新乡“阳光房”储存模式 - 河南新乡推广使用钢管、铁网和防雨布搭建的玉米笼“阳光房”,玉米棒离地20公分通风存放,有效防雨防霉变 [11][14][16] - 单个玉米笼可装载约2吨玉米(相当于两亩地的产量),使用叉车可进行多层叠放,类似搭积木提升空间利用率 [16][18] - 与传统摊晒相比,玉米笼储存方式使同等面积下的储存量提升3倍以上,解决了农户因雨水导致的粮食损失问题,此前有农户因未及时遮盖损失近两成玉米 [14][18] 陕西渭南粮食烘干技术 - 陕西渭南的烘干塔通过高温快速脱水应对高含水量“潮粮”,将玉米含水量从35%左右迅速降至22%-23%的安全临界点,使其可安全储存20天以上 [21][23] - 二次烘干采用40摄氏度低温慢烘约5小时,将水分从22%精准降至14%的国家标准线 [23] - 烘干厂全天运转,日处理能力达400吨玉米,服务覆盖散户,即使两三百斤的玉米也可获得及时烘干处理 [25] - 烘干后结合色选机等设备进行清理,形成“烘干塔+色选机”的组合流程,服务于中储粮、陕粮农等粮食收购企业 [25]
北方多地利用晴好天气加快抢收晾晒秋粮
央广网· 2025-10-19 12:35
秋粮抢收进度 - 山东省秋收进度已超过70% [1] - 河南省秋作物收获面积超过11090万亩,秋收基本结束 [1] 烘干能力建设与提升 - 河南省自9月下旬以来新增烘干设备303台,新增日烘干能力1.2万吨,总烘干能力达到37.5万吨 [2] - 河南省动员4000多名粮食经纪人将47.5万吨湿粮运送到河北、安徽、江苏等地进行烘干 [2] - 安徽省灵璧县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实现24小时不间断“即收即烘” [2] - 河南省与周边省份建立烘干协作机制以破解湿粮烘干难题 [2] 地方政府支持措施 - 山东省聊城市盘活村民委员会大院、闲置厂房设立临时晾晒区,并引导购置烘干设备 [1] - 河南省商水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将全县烘干机纳入统一调度平台,农户可实时查询 [1] - 安徽省韦集镇组织镇村干部宣传抢收,并启动2个农事服务中心烘干点加班加点工作 [2] - 安徽省蚌埠市电力部门多措并举保障烘干环节电力供应稳定 [2] 具体作业效率 -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一家合作社的2台烘干机满负荷运转,日烘干玉米达500吨 [1]
山东仍有全省性降雨过程 或进一步延缓秋收进度
中国新闻网· 2025-10-15 20:54
天气状况与影响 - 10月15日山东再度遭遇降雨天气,导致秋收抢收抢烘工作暂停 [1] - 10月17日预计有一次全省性降雨过程,鲁南地区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伴随冷空气导致平均降温幅度10℃左右 [1] - 9月以来山东平均阴天日数为23.8天,全省平均降水日数为23.2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3.9天,平均降水量311.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14.6%,多项数据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值 [8] - 截至10月14日,山东近八成的站点10厘米农田土壤相对湿度在90%以上,农田过湿面积达7205万亩 [8] 秋收进度与应对措施 - 降水降温对土壤散墒不利,可能进一步延缓秋收进度 [1] - 目前山东已有5个市玉米收获进度超过80% [7] - 前期全省累计调集3.1万台各类排水设备抢排农田积水,但鲁北等地仍有积水地块 [3] - 预计10月18日起山东进入降水间歇期,气象条件对土壤散墒较为有利,建议利用此窗口期全力抢收已成熟秋作物 [1] 农业技术与设备应用 - 针对积水严重地块,建议使用小型挖掘机等机具开挖地头排水沟,并利用移动抽排水机具开展强制排水 [3] - 玉米烘干作业需求量大,推荐采用“分段烘干法”,先将湿粮烘干至20%含水率临时存放,再烘干至14%的长期贮藏安全含水率 [3] - 移动式烘干机因移动便捷,被建议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开展烘干服务 [3] - 菏泽市单县浮岗镇推动5处烘干塔满负荷运转,日烘干能力达900吨,其中最大烘干塔日处理量550吨 [4] 粮食储存解决方案 - 农户缺乏专业烘干设备,应抓好离地通风关键环节,用木板、砖块或钢管垫高30厘米以上做隔潮层,避免玉米穗直接堆放地面 [4] - 推荐使用“玉米楼子”进行储存,其四面透风特性能让玉米籽粒自然降水 [4] - 对于储备类企业,对高于安全水分2%以上的玉米可采用大功率风机实现“就仓干燥”,粮食入仓后需用传感器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 [5] 小麦播种调整策略 - 今年小麦大面积晚播已成必然,晚播小麦生产应选择分蘖成穗率高、群体构建快、根系发达的多穗型小麦品种 [7] - 建议适当增加播量,霜降后每晚播一天播种量增加一斤,上限控制在40斤至45斤 [7] - 有条件的地方建议进行深耕翻整地,以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下扎 [7] - 晚播小麦需“先壮根、再促苗”,建议亩增施尿素10斤至15斤,并适度增施磷肥以促进根系生长和增强抗寒能力 [7][8]
秋收遇上连阴雨 抢收抢烘抢时效
金融时报· 2025-10-15 09:21
文章核心观点 - 北方多雨天气持续影响秋收秋种,金融体系通过专项贷款和应急机制为农机采购、粮食烘干和收储提供快速资金支持,以降低粮食损失并保障秋粮收购 [1][2][3][4][5][6][7] 金融支持农机采购与抢收 - 工商银行河北邢台分行启动应急机制,将贷款审批流程从3天压缩至1天,向河北冀新农机有限公司发放100万元贷款,支持其交付超50台农机,驰援3000余亩农田,使粮食损失率降低30%以上 [2] - 农业银行河南濮阳台前支行通过“农机贷”、“惠农e贷”等产品,近两个月发放农机贷款2000余万元,支持农户购买履带式收割机以应对轮式收获机无法下地的问题,实现3天内完成玉米收割 [3] 金融保障粮食烘干服务 - 农业银行山东菏泽东明支行向红义粮食收购站发放100万元“粮食收储贷”,用于收购粮食和添置烘干设备,使烘干塔每天可烘干玉米200吨至300吨,保障周边20公里农户湿粮处理 [4] - 农业银行山东淄博桓台支行向农邦邦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投放500万元流动资金,支持其烘干设备运行,将玉米水分控制在14%以内,防止霉变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5] 政策性银行与市场化收购协同 - 农发行安排秋粮收购信贷资金2000亿元,并出台10项措施,通过绿色办贷通道提高效率,支持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确保“粮出手,钱到手” [6][7]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及粮食部门强调推进市场化收购,强化人员、仓容、资金、运力保障,以活跃市场购销 [1][6]
九月以来,河南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二点七倍 中原粮仓,力保秋粮收得上烘得干(秋收进行时)
人民日报· 2025-10-15 06:04
天气对秋收的影响 - 今年9月以来河南出现8次大范围明显降水过程,全省平均降水量332.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7倍,对玉米、花生等作物的收割、晾晒、烘干造成不利影响 [1] - 中原粮仓河南的秋粮占全省全年粮食产量超四成,阴雨天气对秋粮收得上、烘得干构成挑战 [1] - 低温高湿环境下,粮食霉变、发芽风险陡增,一些收获烘干不及时的玉米霉变发芽,无法再当饲料售卖,只能做工业酒精,每斤少卖一毛钱 [6][9] 抢收应对措施 - 为应对泥泞土地,河南调集近8000台履带式玉米收割机投入作业,并将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换装割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3] - 利用832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和742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进行应急抢收 [3] - 组织动员机关干部、返乡群众、放假学生进行人工抢收,在辉县市,往年人工收玉米占比不足2%,今年接近10% [4] - 截至10月14日17时,河南秋作物已收获84.8%,粮食作物已收获85.6% [5] 烘干与储存解决方案 - 政府提供补贴支持烘干设备购置,例如祥豫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购置烘干设备获得政府补贴超100万元,其16台烘干塔24小时运转,日烘干能力达800吨 [7] - 今年秋收季河南已累计安排5000万元资金用于秋粮收获和烘干机械奖补,并公布烘干点位方便农户就近对接 [7] - 推广使用成本约30元、能装1000斤左右玉米的铁丝笼储粮,利用其通风性好且成本低的特性延长玉米存放时间 [8] - 组织开放闲置仓库、村委大院、文化广场等宜晒场所进行摊薄晾晒,并使用电风扇、鼓风机等设备加速水分蒸发 [8] 收成与成本影响 - 尽管遭遇连阴雨,但玉米减产幅度可控,因前期干旱农户普遍多浇了三遍水,且推广了抗旱耐涝的优质玉米品种,玉米的质和量有保障 [9] - 种粮成本显著上升,前期抗旱每亩地多花30元人工水电费,泥泞地里收割使农机油耗近乎翻倍,烘干成本每吨多出20多块钱,压薄了种粮利润 [9][10] - 辉县市已为7.9万户、65.39万亩玉米办理了完全成本保险,截至10月13日,保险公司立案秋作物理赔案件1.4万件,已加紧赔付6445万元 [9] 对后续生产的影响与应对 - 连阴雨减缓了收获进度,影响了后续小麦的播种,地里又湿又滑导致收割机作业效率下降,履带式收割机粮仓容量不足轮式的60%,作业进度慢 [10] - 为应对小麦晚播,河南农业农村部门已印发技术指导意见,并派出18个省级小麦专家指导组,会同市县农技人员指导抗湿晚播关键技术措施 [10]
各地通过统筹调配农机力量、增强烘干能力等措施护航秋收
央广网· 2025-10-11 11:24
秋粮收获总体进展 - 全国秋粮收获已过五成 [1] - 河南省秋作物已收获9106万亩,占种植面积七成以上 [2] 应对天气挑战的农机与技术创新 - 河南省新乡卫辉市通过在收割机轮胎外侧加装特制轮胎,解决土壤湿度大导致的打滑陷车问题 [1] -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因地块积水,使用40余架植保无人机进行玉米吊运,每架无人机每天可作业20亩,总作业量达每天1000亩左右 [3] 粮食烘干能力建设与投入 - 河南省9月下旬以来新建烘干机械超300台,新增烘干能力1.2万吨 [1] - 南阳市邓州市烘干设备全负荷运转,日烘干能力达3万吨,依托246个粮食烘干中心(点) [1] - 山东省临清市依托合作社和购销企业成立33个粮食烘干服务点 [2] - 安徽省滁州明光市农机合作社的烘干房24小时不停机作业 [3] - 山东省临清市一家企业通过玉米棒烘干装备与烘干塔配合,可在7至9小时内将玉米烘至14个水分左右,达到入库标准 [3] 政府资金支持 - 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支持7个省开展农机抢收、潮粮烘干等工作 [4] 地方抢收组织与保障机制 - 河南省邓州市建立“机械调度—技术指导—应急处置”响应机制,依托15个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和6家区域农机服务中心 [1] - 山东省临清市设立508处晾晒区以保障秋粮安全入库储存 [2] - 安徽省滁州明光市组织10台收割机加班加点进行大豆抢收作业 [3]
收烘储并举,闭环抢秋粮
大众日报· 2025-10-11 09:05
应对阴雨天气的抢收策略 - 联动气象、农业农村等部门实时捕捉雨停间隙和天气变化窗口期 通过村村通广播、微信群等渠道累计发布预警信息30余条次 抢收指导意见20余条 引导农户见缝插针抢收 [2] - 针对机械难进地痛点 协调6台履带式收割机优先投入泥泞地块作业 并从河南调运22台高性能收割机械充实抢收队伍 [2] - 提前对接供销社、农资商店 重点保障燃油、编织袋、篷布、防雨塑料布等物资供应 确保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2] 排涝疏浚与农机调配 - 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对田间排水沟、地头沟与路边沟开展系统清淤整治 肥城市汶阳镇累计完成沟渠疏通整治18.9公里 修复清理桥涵设施200余处 [3] - 使用配备宽大履带的履带式收割机在泥泞中稳健行进 高效完成摘穗、剥皮与集箱作业 并由履带式拖拉机将湿粮送至合作社烘干 形成田间至烘干点无缝衔接的抢收闭环 [3] 烘干储粮能力建设与运营 - 北朱耿村图佑农业合作社投资近70万元引进两台大型烘干塔及配套设备 有效满足本村及周边农户烘干需求 自10月起启动24小时不间断作业模式 [3] - 东营市七龙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粮食烘干车间日处理能力达300吨的烘干塔满负荷作业 将湿玉米含水量控制在14%以内 该公司种植玉米4500亩 已完成约四分之一收获任务 [4] - 利津县盐窝镇政府与公司合作 主动开放烘干设备免费为周边小农户提供秋粮烘干服务 [4] 农业服务公司的业务模式 - 山东卓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作为济宁日烘干能力最大的服务点 提供粮食烘干、仓储、贸易等一条龙农业服务 目前每天收粮50至60车 烘干范围覆盖济宁及周边地区 最远收至安徽、河南 [5] - 针对当前收购玉米含水量达28%至35%的情况 公司将烘干标准临时调整为15%至17%以提高效率 烘干后粮食直接运往深加工企业不再存储 [5] - 针对阴雨天气造成的玉米发芽霉变状况 公司近期投资30万元新上色选设备进行分类收购以保障烘干质量 [5]
与天争时抢粮忙
河南日报· 2025-10-03 07:28
天气对秋收的影响 - 国庆中秋假期玉米收获季遭遇连续阴雨天,给秋粮收割造成较大困难 [1] - 墒情重的田块轮式收割机容易陷车,需使用履带式收割机进行抢收 [1] - 玉米收获后需及时晾晒以减少霉变风险,当地开放村委大院、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供农民晾晒 [1] 农业机械调配与使用 - 卫辉市本地有600多台收割机,并从南方调入20多台履带式收割机,另有4台新订设备在途 [1] - 每台收割机配备两三名机手,雨歇间隙机器不停转以抢抓农时 [1] - 收割机平均一小时能收10亩地,合作社曾加班抢收至晚上10点多 [1] 抢收进度与应对措施 - 截至当天下午4点,卫辉市已抢收玉米近10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20% [2] - 全市16座烘干塔全力运转,为湿度较大的玉米提供应急烘干服务 [1] - 农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连续式烘干塔日烘干能力达120吨玉米,平均一天可烘干150亩地的收成 [2] 农业技术指导与服务 - 当地农技人员全部下沉,根据地块情况指导农民分类抢收 [1] - 具备机械收割条件的地块尽早收割,有倒伏或湿度较大的地块建议人工抢收 [1] - 若国庆中秋假期雨量不大,预计10月10日前能完成大部分收割,但抢收后不必急于抢种,需等待适播期并观察土壤墒情 [2]
粮食有增产 企业能增收 合作在深化——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观察
新华网· 2025-07-27 16:56
粮食增产 - 潍坊绿野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提升农机手作业技能和优化生产机械,小麦产量从每公顷6吨提高到9吨,玉米产量从每公顷7.5吨提高到9.7吨 [2] - 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减损智能化控制模型构建、收获机械智能化自动控制进行重点优化,软硬件、控制模型以及收获机械产品已开发到位并试销推广 [2] - 中科北斗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应用"天空地网"星河AI融合平台,通过高效决策、提前预警,玉米种植的年损失减少5% [4] - 2024年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机收损失率分别为0.93%、1.76%和2.06%,比2021年降低1至2个百分点,3年共减少粮食损失500亿斤以上 [4] - 三大主粮病虫害危害实际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每年挽回产量损失2800亿斤以上 [4] 企业增收 - 北京惠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依靠自主研发的集成化工程系统,构建谷物收、储一体的智能供应链解决方案,已在全球主要农业产区建成超过3000座钢板仓系统工程 [5] - 北京惠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国际业务经营收入占公司总收入50%以上 [6] - 山东金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研发"适温压榨,适度加工"新工艺,花生饼粕的平均售价从约3000元/吨提升至约7000元/吨 [7] 国际合作 - 来自中国、俄罗斯、肯尼亚等国家的10位青年代表共同发布节粮减损"新食尚"倡议 [8] - 巴西青年代表朱诺认为中国冷链物流、智慧农业等方案对破解巴西粮食物流困局极具借鉴意义 [9] - 大会发布《粮食减损南南合作行动方案》,呼吁未来3年在政策研究、数字技术、多双边项目、经验分享、国际合作等方面共同开展行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