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塔

搜索文档
从智能烘干到轮式吸粮机 节粮减损“黑科技”让粮食“常储常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4 14:13
夏粮收购与运输优化 - 国铁郑州局郑州北站作为中原重要铁路货运枢纽,平均每3分钟发运一列粮食等重点物资列车[4] - 国铁郑州局推广"一箱到底"全程物流方案和散粮入箱运输,降低运输损耗[6] - 货检环节对列车车顶等部位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车体有效加固[8] 粮食产后处理与金融支持 - 安徽临泉粮食合作社新建智能烘干塔和加工车间,每日烘干粮食上百吨,将小麦水分控制在12.5%-14.5%区间[10] - 邮储银行临泉支行向粮食收购企业投放贷款2.3亿元,支持300余户粮食相关企业发展[12]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指导各地优化产后烘干等五项为农服务,推进全链条协同[14] 绿色储粮技术应用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计划三年内建成100个绿色储粮技术示范库点,构建"五位一体"技术体系[15][29] - 广东东莞直属库展示多项绿色储粮技术,包括轮式吸粮机等设备[17][19] - 轮式吸粮机采用负压环境工作,整合四种机械装备但仅需一人操作,提升效率并保证粮食完整性[21][23] 粮食减损数据与目标 - 全球粮食全环节损失约占产量14%,降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增产2700万吨粮食[25]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将联合相关单位,围绕五大核心领域推进储粮技术升级[29]
智慧农机驰骋齐鲁大地 刷新“三夏”生产进度条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00:30
农业机械化应用 - 山东6000多万亩小麦成熟期广泛采用北斗导航、智能灌溉、智能烘干、水肥一体化等技术[1] - 新泰市宫北村1000多亩麦田实现收割脱粒、秸秆打捆回收、玉米播种机械化流水作业[1] - 聊城市茌平区北斗导航收割机作业效率提升近40%[2] - 宁阳县"三机协同"模式使单台农机日均作业面积从30亩提升至120亩[4] 智能农业技术成效 - 茌平区冯官屯镇水肥一体化系统节水30%以上,肥料利用率超60%,每亩增产100余斤小麦[2] - 阳谷县智能化烘干塔年处理粮食5000吨,精准调控温湿度避免霉变风险[2] - 郯城县泉源镇北斗导航播种机实现自主作业,效率高于人工播种[3] 政府支持措施 - 新泰市设立2个高速路口接机服务站,落实农机用油5%优惠政策,设立45处维修网点[1] - 阳谷县投入3000万元财政资金实施玉米单产提升项目,推广耐密良种、滴灌等技术[3] - 郯城县培育10家区域农机服务中心,推广整村联片作业模式,合作社每亩让利10元[3] 种植规模与结构 - 阳谷县计划夏播玉米80万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2.5万亩、纯大豆1.2万亩[3] - 临沂市郯城县68.2万亩小麦进入机收期[3] - 泰安市宁阳县69万亩麦田采用"农机服务套餐"实现快速收割[4] 农户经济效益 - 宫北村农户50多亩小麦通过专业秸秆清运节省人工和用药成本[1] - 东庄村"三机协同"模式使120亩地作业时间从15天缩短至3-4天,节省人工成本4000多元[4]
麦收时节丨夫妻俩的麦田答卷
央广网· 2025-06-05 09:14
农业机械化发展 - 夫妻农场采用先进农机设备,一台收割机日作业量达200-300亩且抛洒率低[2] - 2018年购置首台卷盘式喷灌机解决灌溉难题,目前农机库已配备多种先进设备[7] - 机械化作业显著提升效率,使小麦种植过程较以往更省心省力[3] 规模化经营转型 - 经营规模从2007年5亩中药材起步,次年扩展至70亩果蔬并盈利10万元[4][5] - 目前土地流转面积近千亩,作物品种多元化发展[7] - 2022年投资45万元自建烘干塔,既提升粮食附加值又拓展周边农户加工业务[7] 农业技术应用 - 采用新型灌溉设备解决冬灌难题,改变以往昼夜不停人工浇水的局面[6][7] - 烘干设施建设使粮食水分控制更精准,直接提升销售溢价空间[7] - 机械化设备投入使旱情应对能力增强,今年春季旱情未影响最终收成[1] 产业链延伸规划 - 计划向农产品深加工领域拓展,提升产品附加值[7] - 准备布局电商直播销售渠道,探索新型营销模式[7] - 夫妻共同致力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