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专列·成都号

搜索文档
提升入境游发展水平 让更多“头回客”变“回头客”
四川日报· 2025-06-18 16:30
打造高品质产品供给,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董事长刘勇也认可这一观点。他以"熊猫专列·成都 号"为例,该专列首趟列车尽管单张票价突破5万元,仍一票难求,近60%的乘客为境外游客。"这说 明,入境游产品需要高品质、好品牌。"刘勇介绍,目前该专列产品在韩国、新加坡等地销售火爆。 购物也是推动入境游发展的重要一环。商务厅厅长惠朝旭表示,要将入境游人次增长转化为消费增 长,需在三方面发力:一是"增商店",增加离境退税商店数量,扩展境外游客消费空间;二是"增品 类",将现有的以箱包服装类为主的消费,扩展至国潮、文创等领域;三是"增服务",让离境退税点从 旅途的"终点"变为"中转站"——为境外游客提供商品邮寄等服务,将购买的商品提前邮寄到机场,为消 费过程减负。 同时,针对"沟通难"这一痛点,四川旅游学院党委书记张学龙认为应强化人才支撑。作为旅游类院 校,该学院将围绕市场需求,有计划地扩大或增设小语种专业招生,弥补当下市场对小语种导游的旺盛 需求。(记者 王晋朝) 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成都已打造8个支付便利化示范点位,正推动7000多家门店安装外卡POS 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打造一站式服务,满足境外人员移动支付、开户、现金兑换 ...
巴山蜀水写新篇——四川牢记嘱托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四川日报· 2025-06-17 08:32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成效 - 四川文旅产业规模和质量稳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列 2022年至2024年国内游客接待量从6.36亿人次增至11.19亿人次 国内游客总花费从7059.94亿元跃升至1.76万亿元 [2] - 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890.3亿元 国内游客在川总花费达1.76万亿元 在全国长期保持第一方阵地位 [12] - 2024年第三产业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5% 以文旅为主的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之一 [5] 重点文旅项目表现 - 三星堆博物馆国际影响力显著 代表性文物复制件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展出 吸引大量游客参观 [1] - 三苏祠博物馆2022年6月至2024年4月接待团体游客超6000批次 游客总量达420余万人次 创游客增幅最大、高峰持续最长纪录 [3] - 九寨沟景区"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5.49万人次 同比增长40.56% 智慧管理系统显著提升游客体验 [12] 文旅融合创新举措 - 推出"熊猫专列·成都号"特色旅游专列 包含16天15晚新疆之旅和成都文化地标探访 [7] - 绵阳打造航天科技馆、智造研学等新产品 运用"数字人李白"等科技手段创新文旅体验 [10] - 乐山2024年举办200余场文化活动 170余项赛事和近200场美食跨界活动成为流量担当 [10] 产业政策与规划 -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与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合并召开 促进资源和产业有效对接 [8] - 印发《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链专项工作方案》 明确数字文化产业等十大重点领域和七项重点任务 [10] - 出台《四川省进一步促进入境旅游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提升文旅国际竞争力 [14] 县域文旅发展 - 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四川占13席 居全国第二位 [13] - 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中四川占15席 居全国第一位 [13] - 成都非遗博览园在第九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接待游客15万人次 现场销售总额达1222万元 [14] 国际文旅交流 - 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229.3万人次 双国际机场枢纽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促进国际旅游 [14] - 美国学者贾和普25次探访蜀道 认为蜀道为不同文明对话提供重要启示 [14] - 三星堆文物国际巡展和学术讲座有效提升古蜀文明全球影响力 [1][14]
“熊猫专列·成都号”首发试乘 交通工具进阶“文旅综合体”
央视网· 2025-05-09 09:47
产品升级与定位 - "熊猫专列"从2021年首趟列车开启文旅融合试验,到2024年'什邡号'实现产品分层,再到2025年'成都号'定位高端市场,五年间完成了升级到"文旅综合体"的质变 [1] - 第三代产品全列编组18辆,定员108席,最大载客量132人,车内陈列蜀锦、竹编等7大类近60幅国家级非遗作品,餐车提供川粤融合菜系,被称为"移动的非遗博物馆" [4] - 从初期1280元短途游到跨国专列客单价超8000元,再到如今5.59万元高端产品,品牌年营收突破5000万元 [4] 市场表现与需求 - 试乘列车首发线路"全景南北疆极致之旅"全程16天15晚,客单价5.59万元,5月到9月的票已提前半年售罄,多数为日韩、欧洲入境的游客 [4] - 产品推出至今已开行贵州、新疆等地119趟次,服务3.4万余名乘客,创下开行119趟零事故的纪录 [5] - 计划新增"列车+康养""列车+研学"产品,覆盖全年龄段客群 [4] 技术创新与服务 - 车内配备智能场景切换功能,包间灯光可从阅读模式切换至观景模式,超静音技术使环境噪声降至35分贝以下,Wi-Fi全域覆盖支持跨国漫游 [4] - 每趟专列配备18名'熊猫管家'、7名度假大使及医疗团队,安全预案包含47项细分条目 [5] - 采用"火车+目的地"设计理念,将14小时车程转化为沉浸式文化课堂 [5]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年计划沿中老铁路开通东南亚线路,并探索"列车+邮轮"欧亚跨境联运 [5] - 从填补国内高端旅游空白,到获评"中国铁道专列精品案例",再到剑指"一带一路"文旅枢纽 [5] - 形成"一趟专列激活一条产业链"的典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