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玉冰

搜索文档
昆明遇见台北:一条街 两岸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4 09:29
台湾夜市文化在昆明的落地与发展 - 台北艋舺夜市协会理事长敏敏带领60余位台湾摊主在昆明台北街开设首批台湾小吃摊位,将祖传的大肠包小肠等手艺引入当地 [1] - 昆明台北街由昆明市文旅局、五华区政府联合台商打造,全长138米,日均客流量达1万人次,人均消费30至40元 [2] - 台北昆明街所在的万华区是台北早期发展区域,拥有丰富古迹和美食文化,艋舺夜市是知名观光景点 [1] 台湾小吃在昆明的经营表现 - 敏敏的大肠包小肠摊位每日备货250份经常售罄,两个月内通过顾客添加微信结识100多位新朋友 [2] - 绵绵冰摊主彭钧章通过就地取材融合台湾做法降低成本并提升销量 [2] - 爱玉冰摊主杨怡琪从台湾带来的爱玉籽首批售罄后追加第二批,逐步适应当地市场 [2] 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 - 夜市设计融合云南书法"福"字灯笼、台湾眷村彩绘墙、电音三太子表演等文化元素 [3] - 即将推出的"台湾风狮爷遇见云南瓦猫"IP计划促进两岸文化对话 [3] - 1930年老宅改造项目将建成两岸文化展陈馆与台青创业基地 [3] 两岸人员往来数据 - 2024年两岸人员往来440.5万人次同比增长53.8%,其中台湾同胞来大陆402.3万人次同比增长54.3% [3]
舌尖上的两岸故事:“台北味”香飘昆明夜
中国新闻网· 2025-06-01 09:37
行业分析 - 台湾美食夜市文化在昆明形成独特商业形态,近30个台湾商家带来近百种原汁原味台湾美食,日均接待游客已过万[2] - 台北街项目融合滇西古建筑、闽南古厝摊车、台湾眷村彩绘等两岸文化元素,形成差异化商业场景[2] - 台湾夜市经营者敏敏的摊位业绩增长迅速,显示大陆消费者对台湾美食接受度高[3] 公司动态 - 昆明台北街项目由台商陈启展主导运营,开业一个多月已成为当地热门商业地标[2] - 台湾青年林益生计划在昆明开设旗鱼黑轮分店,实现品牌大陆扩张[2] - 项目方计划推动更多两岸青年创业交流项目落地云南,延长台北街运营周期[6] 市场表现 - 台北街日均客流量突破万人次,社交媒体传播效应显著[2] - 消费者对"人生无常 大肠包小肠"等台湾夜市文化标语接受度高,形成自发传播[3] - 项目成为旅居云南台湾人的乡愁消费场所,形成稳定客群[6] 战略规划 - 项目计划从短期节庆活动转向长期商业运营[6] - 将通过两岸青年创业交流项目持续导入台湾商业资源[6] - 台湾商家考虑在大陆开设分店,实现品牌跨区域发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