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卤肉饭
icon
搜索文档
桃园眷村官宣上海利园店回归,“快捷+性价比”仍为早餐场景核心诉求
财经网· 2025-07-11 17:29
时隔近一年半再度更新微信服务号,桃园眷村在最新推文中表示"好久不见","桃园眷村又回来了"。 近日,桃园眷村在服务号中官宣通过上海利园店回归,引发网友热议。据该店工作人员表示,上海利园店并非品牌立 足新址的拓展,而是此前由于外部因素影响关闭后,再次重新开业。 据大众点评商户页面,当前桃园眷村上海利园店营业时间为07:00-21:00。但早在品牌官宣回归的推文发布时间约两 周前,便有消费者打卡评价称,该店已开启试营业,且试营业期间另推出菜品8.8折活动。截至目前,桃园眷村利园店 在大众点评上评价已达40余条。 值得注意的是,老牌的"四大金刚"仍是利园店主打产品,据网友所摄店内菜单板图片,品牌单份豆浆、冰浆、米浆价 格主要集中在8至14元不等,"眷村安心油条"、"渣渣灰霜糖油条"分别为8元及10元,单个饭团按照口味区分则售价16 元至22元,饼系列产品主要在18元至25元区间内。 不过,该店的品类、定价与上海泰州路店存在些许差异。据桃园眷村总店小程序,堂食选择下泰州路店豆浆产品单价 最低为10元,且香肠葱蛋饭团、培根葱蛋饭团、芝麻油条甜饭团各为28元、22元、20元,而利园店的香肠葱蛋饭团、 培根葱蛋饭团、芝麻油 ...
昆明遇见台北:一条街 两岸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4 09:29
台湾夜市文化在昆明的落地与发展 - 台北艋舺夜市协会理事长敏敏带领60余位台湾摊主在昆明台北街开设首批台湾小吃摊位,将祖传的大肠包小肠等手艺引入当地 [1] - 昆明台北街由昆明市文旅局、五华区政府联合台商打造,全长138米,日均客流量达1万人次,人均消费30至40元 [2] - 台北昆明街所在的万华区是台北早期发展区域,拥有丰富古迹和美食文化,艋舺夜市是知名观光景点 [1] 台湾小吃在昆明的经营表现 - 敏敏的大肠包小肠摊位每日备货250份经常售罄,两个月内通过顾客添加微信结识100多位新朋友 [2] - 绵绵冰摊主彭钧章通过就地取材融合台湾做法降低成本并提升销量 [2] - 爱玉冰摊主杨怡琪从台湾带来的爱玉籽首批售罄后追加第二批,逐步适应当地市场 [2] 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 - 夜市设计融合云南书法"福"字灯笼、台湾眷村彩绘墙、电音三太子表演等文化元素 [3] - 即将推出的"台湾风狮爷遇见云南瓦猫"IP计划促进两岸文化对话 [3] - 1930年老宅改造项目将建成两岸文化展陈馆与台青创业基地 [3] 两岸人员往来数据 - 2024年两岸人员往来440.5万人次同比增长53.8%,其中台湾同胞来大陆402.3万人次同比增长54.3% [3]
市场端增长乏力 冷冻食品行业需开拓新增长曲线
行业概况 - 2024年全国方便食品制造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2911亿元,同比增长2.85% [1] - 冷冻食品行业2024年同比增长3.07%,呈现小幅复苏态势 [1] - 冷冻食品行业面临原始性创新乏力、与科技界合作不深入、对政策标准法规不敏锐等痛点 [1] 企业创新实践 - 三全食品强调创新是企业发展主旋律,需秉持恒心和初心 [2] - 世达食品专注台湾卤肉饭预制版本,在细分赛道做出特色 [2] - 锅圈食品通过"食材食品化、餐饮零售化"打造社区中央厨房,2024年99元毛肚自由套餐销售额达5亿元 [3] - 通用磨坊强调"认真聆听消费者的声音",国内冷冻食品认知度低于美国 [3] - 安井食品定位"中国速冻食品国民品牌",B端高质中价,C端优质优价 [4] - 味知香关注"银发经济""小镇青年"等消费人群变化 [5] - 合口味食品将速冻米面制品做成高纤维营养食品 [5] - 豫园文化饮食集团依托老字号切入细分赛道,开发年节预制菜 [6] - 千味央厨加大研发投入,投建基础研究为主的研发中心 [6] 科技赋能与标准 - 冷冻食品行业需实现价值提升,用科学数据说明产品价值 [7] - 需做好冷冻食品功能研究,打好文化牌,建立"最短供应链" [7] - 冷链物流建设加快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7] - 预制菜标准制定围绕原料、添加剂、包装安全及营养品质要求 [9] - 行业需从手工向智能化发展,大企业应牵头突破性创新 [10] 消费趋势与场景 - 消费者追求"质价比",线上消费趋火 [3] - 需关注"在家吃饭"场景,开发多元体验 [3] - 可挖掘"放学场景""下午茶场景"等新消费场景 [7] - 产品需注重情绪价值,进行混搭或重新组合 [5]
餐饮行业:产品上新报告(2025年4月)
红餐产业研究院· 2025-05-28 16: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4月餐饮行业六大品类新品数量环比增长55.8%,各品类创新积极性提升,品牌多策略迎合市场消费偏好,呈现出多种新品动向,如迎合夏季消费、升级风味和功能属性、抓住节庆热点、挖掘地域化风味等[3][14][23] 各部分总结 整体上新概况 - 监测品牌样本量329个,174个品牌推出新品,占比52.9%,西式快餐、粉面、咖饮上新品牌数量呈上涨趋势,茶饮和火锅保持一致,面包烘焙下降[11] - 六大品类新品总数896款,环比增长55.8%,各品类新品数量均正增长,粉面增幅最大为118.6%,其次西式快餐93.1% [13][14] 细分品类上新情况 西式快餐 - 19个品牌推出112款新品,环比上涨93.1%,比萨类和面/饭/汤/轻食类新品占比最多均为17.0% [26] - 新品创新点中风味创新占比最多为74.2%,主要通过风味融合和改良,馅料创新倾向引用高品质食材 [30] 粉面 - 24个品牌推出94款新品,环比上涨118.6%,汤粉/面类新品数量占比最多为25.5%,其次拌粉/面类和小吃类均为24.5% [33] - 新品创新点中浇头创新占比最多为46.7%,主要创新食材组合,汤底和粉/面种类创新通过改良工艺提升品质 [36] 茶饮 - 55个品牌推出183款新品,环比上涨22.3%,水果茶类新品最多占38.3%,奶茶类次之占25.1% [39] - 新品价格集中在15元≤单杯<20元区间,占比52.2%,水果元素应用最多占43.5%,茉莉绿茶茶基底受青睐 [39][41][46] 咖饮 - 23个品牌推出80款新品,环比上涨35.6%,拿铁类新品最多占37.5%,美式/意式浓缩类次之占22.5% [49] - 新品价格主要集中在25元≤单杯<35元和15元≤单杯<25元区间,果咖和茶咖融合是创新重要动向 [49][50] 面包烘焙 - 33个品牌推出325款新品,环比上涨82.6%,中式糕点类新品最多占33.5%,蛋糕类次之占32.9% [60] - 4月推出多款端午主题中式糕点,粽子新品元素多样,部分品牌进行地域风味融合创新 [63] 火锅 - 20个品牌推出102款新品,环比上涨15.9%,火锅配菜类新品数量最多占30.4%,锅底类占21.6% [67] - 为迎合轻负担需求,推出清淡滋补型锅底和茶底火锅,以及地方特色菜品 [67]
健康与品质驱动行业新变革 中式米饭快餐市场今年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
中式米饭快餐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式米饭快餐市场规模达2770亿元,同比增长10.2%,2025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 [2] - 截至2025年4月全国门店数达88万家,华东地区占比最高达37.8%,西南/东北/华南均超10% [2] - 西北/东北/华北地区门店增长最快,同比分别达6.3%/6.2%/5.3% [2] 消费群体特征 - 男性消费者占比54.1%,女性45.9%,19-35岁年轻群体为主力,35岁以上占比22.8% [2] - 消费者需求从"吃饱"转向"吃好",关注食材新鲜度(健康基础)、性价比、菜品丰富度和出餐效率 [3]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生活节奏加快推动便捷餐饮需求,上班族和学生群体构成核心客群 [3] - 品类创新持续丰富,从传统盖浇饭扩展到小炒饭/砂锅饭等新形态 [3] - 连锁化规模化发展增强品牌影响力,中央厨房模式提升标准化程度 [3][4] 行业创新实践 - 品牌结合"应季而食"理念推出地域限定产品,如安吉春笋卤肉饭等春季新品 [6] - 采用"智能化+现炒"模式平衡效率与风味,智能炒菜机器人使某品牌出餐效率提升30% [6] - 智能设备实现口味标准化并降低人力成本,现炒工艺保留传统"锅气"满足消费者需求 [6] 行业面临挑战 - 原材料/人力/房租成本持续上涨压缩利润空间,优质店铺租金压力显著 [4] - 现炒模式难以标准化,中央厨房模式牺牲口感新鲜度,区域口味差异制约全国扩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