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铁910

搜索文档
H20解禁,中美AI闭环竞赛开启
虎嗅· 2025-07-16 09:51
英伟达H20芯片解禁事件分析 - H20芯片是AI训练千亿大模型的核心动力 被比喻为AI时代的"发动机" [3] - 2024年H20为英伟达带来120-150亿美元收入 占中国区营收85% [7] - 禁售导致英伟达Q1损失25亿美元 预计两季度共亏损135亿美元 [9] 中美科技博弈新阶段 - 美国从全面封锁转向有限放水 形成新的平衡策略 [5][15] - 禁令倒逼中国加速国产替代 华为昇腾910B性能接近H20 [11][33] - 中国AI市场未停滞 反而推动国产芯片生态发展 [14] 中国市场变化 - 字节跳动和腾讯2024年采购23万枚Hopper系列芯片 [8] - 腾讯向字节跳动购买价值20亿元GPU算力资源 [28] - H20服务器价格从100万元涨至140万元 [30] 国产替代进展 - 华为昇腾 寒武纪等国产芯片性能显著提升 [11] - 国家发改委建议优先使用国产芯片 [34] - 华为MindSpore 百度PaddlePaddle等国产框架逐步完善 [35] 英伟达应对策略 - 强调高性能计算和生态兼容性优势 [40] - 尝试与小米等中国头部企业深化合作 [43] - 讨论基于CUDA的本地化AI训练方案 [46] 行业未来趋势 - 可能出现中美两个平行的AI技术世界 [52] - 中国正在构建芯片-框架-大模型-应用的闭环生态 [59] - 华为昇腾+MindSpore+Qwen形成自主技术体系 [60]
RISC-V十五年,势不可挡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1 09:37
RISC-V起源与发展 - 201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团队因对现有ISA不满而决定开发全新RISC架构 核心诉求包括摆脱商业ISA限制、适应摩尔定律放缓趋势[1] - 项目初期面临重大技术挑战 需重建编译器/操作系统/软件生态 预估成本达数十亿美元[1] - RISC-V名称暗含"风险"双关 致敬RISC之父戴夫·帕特森的高风险高回报理念[2] - 2011年发布首个指令手册 最初定位为学术研究工具 后意外获得工业界关注[4][5] 技术特性与创新 - 设计原则强调易构建/高效/可扩展 采用伯克利软件分发许可证实现开源共享[4] - 矢量扩展(RVV)成为关键差异化优势 支持从边缘设备到HPC的可扩展矢量处理[33] - 2023年RVA23规范获批 集成向量/虚拟机管理/加密等关键组件 支持AI/汽车/Android等场景[28] - 架构自主性成为国家安全考量 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将其作为战略技术自主路径[25][23] 商业化进程 - 2014年Hotchips会议显示工业界对开放ISA的强烈需求 远超团队预期[7] - 2015年成立RISC-V基金会(后更名RISC-V国际) 创始会员包括谷歌/NVIDIA/IBM等42家企业[16] - NVIDIA在2016年采用RISC-V替代专有Falcon核心 2024年实现10亿核心交付[9] - 西部数据2019年宣布年出货10亿RISC-V核心目标 对标IBM对Linux的投入[20] 生态系统建设 - 学术界经历从怀疑到接纳的转变 麻省理工/苏黎世联邦理工等顶尖院校全面采用RISC-V教学[12] - 2015年PULP项目从OpenRISC转向RISC-V 推动学术与工业协作[13] - 2023年成立RISE项目 高通/谷歌/英特尔等企业投入超百万美元完善软件生态[31] - OpenHW集团提供工业级开源硬件 促进企业共享突破性IP[22] 垂直领域应用 - 汽车行业加速采用 软件定义汽车需求推动每2-3年的架构迭代周期[39] - 欧洲航天局将RISC-V用于太空计算 抗辐射版芯片已部署至国际空间站[41][43] - 中国"一生一芯"计划培养RISC-V人才 截至2025年累计培训12,000名芯片设计者[46] - HPC领域取得突破 欧洲处理器计划利用RVV扩展开发超级计算解决方案[36] 未来发展方向 - 重点构建成熟软件生态 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生态困境[30] - 按垂直市场定制完整解决方案 而非提供通用但不完整的方案[29] - 通过AI工作负载优化推动架构创新 RISE已成立专门AI/ML工作组[34] - 预计15年内实现主流化 可能出现RISC-V台式机/笔记本与现有架构竞争[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