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储能液冷管路

搜索文档
溯联股份(301397) - 2025年5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8 21:14
财务表现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124,182.22 万元,同比增长 22.89%;净利润 12,252.67 万元,同比下降 18.72%,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 17.62% [2] - 2025 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3,946.01 万元,同比增长 47.22%;净利润 3,351.22 万元,同比增长 3.08%,扣非净利润 3,268.69 万元,同比增长 5.69% [2] 盈利问题及对策 - 2024 年增收不增利和 2025 年一季度利润率下降主因是受主要客户年降影响,毛利率下降 [2][3] - 调整组织架构,资源下沉到区域子公司;集中采购、战略谈判优化采购成本;强化战略协同机制,成立“成本优化小组”,试点“动态预算管理”;开辟新业务空间,利用跨界竞争优势实现利润增长 [2] 产品技术竞争力 - 推进华东市场战略布局,完善业务布局;加强模具加工设计等能力;优化车规产品结构,拓展客户群体;拓展储能及算力热管理液冷产品业务 [3][6] - 调研技术路线,成立技术团队,引入专业人才;与客户和产业链企业交流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加速多元化人才引进和技术能力建设 [4] 新客户新市场拓展 - 2024 年新增知名 EVTOL 和民用飞机制造商等客户,开展航空领域业务探索;空气悬架及座椅用高压气管及连接组件产品拓展多个客户并交样;储能和换电业务新增阳光能源等客户,与主要动力电池客户储能集成业务部门合作取得进展 [5] - 2024 年新增 1,000 余项产品定点,涉及多个领域 [5][6] 新技术产业应用 - 布局液冷热管理产品领域,积累大量核心技术,部分获专利;连接件批量应用于电池储能系统;开发应用于数据中心的产品系列,UQD 产品开发成功 [6] - 2024 年 11 月 22 日成立子公司溯联智控,发展储能及算力热管理液冷产品业务 [6] 核心竞争力提升 - 推进华东市场战略布局,完善业务布局;加强模具加工设计等能力;优化车规产品结构,拓展客户群体;拓展储能及算力热管理液冷产品业务 [6] 未来规划 - 2025 年主要经营目标详见《2024 年年度报告》“第四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之“(二)2025 年经营计划” [7] - 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为拓展新产品新市场、内部降本增效、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新增长曲线 [7] 行业及股价问题 - 本期行业整体和行业内其他主要企业业绩表现详见公司《2024 年年度报告》“第四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其他企业业绩详见其公开披露信息 [7][8] - 公司股价破发受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政策、股票市场投机行为和投资者心理预期等因素影响,公司将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制定分红方案,加强与投资者沟通 [8]
溯联股份(301397) - 2025年4月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5 19:42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4,182.22万元,同比增长22.89%,主要因客户增加、新产品上量 [2] - 2024年净利润12,252.67万元,同比下降18.72%,扣非净利润10,814.89万元,同比下降17.62%,主要因产品降价、期间费用升高、政府补助减少 [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9,869.81万元,同比下降211.95%,主要因销售收入增加致应收款项增加,票据贴现减少,各项现金支出增加 [2]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7.61亿元,同比增长约75%,占收入比例约61% [2] 毛利率情况 - 2024年整体毛利率受主要客户年降影响,较2023年有一定幅度下降 [3] - 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稳定在2024年平均水平,但仍面临年降压力,公司将推进开源节流工作减少影响 [3] 增长曲线拓展 - 以国家推进“人工智能 +”行动为战略方向,结合自身能力和资源开拓第二、第三增长曲线 [4] - 新增航空领域客户,开展业务和技术探索;空气悬架及座椅用高压气管及连接组件产品拓展客户并交样;储能和换电业务新增客户,与动力电池客户储能集成业务部门合作 [5] - 布局液冷热管理产品领域技术研发,部分技术获专利,连接件批量应用,开发出数据中心相关产品,成立子公司发展储能及算力热管理液冷产品业务 [5] 股权激励目标及实现方式 - 股权激励计划选取“净利润”为考核指标,未来三年净利润每年保持20%的增速 [6] - 调整组织架构,资源下沉到区域子公司;通过集中采购等手段优化采购品成本;强化战略协同机制,推动全过程降本,试点“动态预算管理”;开辟新业务空间,利用跨界竞争优势实现利润增长 [6] 产能情况 - 2024年主要产品产能提升约40%,产量提升51%,通过产线和运营系统升级保证订单交付和质量 [6] - 2025年加大智能化产线设备投入,增加AGV配送线路和智能仓储比例,增加大型注塑设备和模具加工设备,建立液冷热管理系统产品车间 [6] - 对自有工厂和过渡工厂进行扩容改造,自建工厂按计划推进,2025年内将完成厂房验收、工艺布局并投产,2025年计划在重庆建设智能制造基地 [7] 研发活动展望 - 2025年保持较高研发投入和积极外部技术合作,重点推动数据中心液冷等产品线开发落地,开展生物基原材料应用研究,扩大海外市场空间 [7][8] - 拓展检测能力,获取CNAS及主要客户试验室资质扩项认证,导入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