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调精酿
icon
搜索文档
吴向东推“牛市”,珍酒能牛吗?
36氪· 2025-08-28 14:44
白酒行业增长困境 - 白酒企业集体面临增长困境 业绩增速逐年下滑 核心产品销量连续下降 渠道库存压力不断累积[1]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产量414.5万千升 同比下降1.8% 主力消费群体31-40岁人群逐渐趋于保守[1][4] - 年轻消费群体对白酒兴趣有限 更偏好啤酒 低度酒等轻饮场景[1] 白酒企业跨界啤酒市场现状 - 珍酒于8月通过吴向东直播首秀发布"牛市"高端精酿啤酒 单瓶定价88元/375毫升 正式入局高端精酿赛道[1] - 茅台曾收购遵义高原啤酒厂推出自有啤酒 泸州老窖推出"百调精酿"系列最高价698元/750毫升 五粮液8月推出"风火轮"啤酒[2] - 除五粮液外 白酒企业均选择中高端市场 茅台以"啤酒中的茅台"作为宣传口径[2] 珍酒李渡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珍酒李渡营收增速分别为112.7% 14.8% 20.0%和0.5% 2024年增速达历史最低[3] - 2024年营收70.67亿元 归母净利润13.24亿元 同比下滑43.1% 并于8月5日发布盈利预警[3] - 核心产品珍酒系列占总营收超六成 2021-2024年销量连续下滑 分别为14761吨 12856吨 12630吨 12284吨[3] 渠道库存与价格压力 - 珍三十和珍十五经销商出现货物积压 利润空间减少 部分经销商依靠贷款维持生存[4] - 终端销售显示800元进货的珍五 当前700多元也愿意出手 否则持续积压无法售出[4] - 价格倒挂问题凸显 存货积压严重[4] 跨界啤酒市场动因 - 白酒企业选择接近年轻人的啤酒市场作为新经济增长点 侧面协助白酒业务扩大消费群体[5] - 白酒品牌底蕴深厚 高溢价可自然嫁接至啤酒品牌 相同竞争体系下可获得更高毛利率[5] - 通过高端精酿寻找新增长点 扭转业绩下滑局面[1][5] 啤酒与白酒商业模式差异 - 啤酒是"吨价低 周转快"的快消品 盈利模式依赖规模化生产和广泛经销网络铺货[6] - 白酒是"吨价高 溢价足"的奢侈品 分销模式建立在高利润空间和压货返利机制上[6][9] - 啤酒价格普遍较低 与饮料处于同一选择范畴 形成低价市场认知[7] 高端啤酒市场竞争格局 - 华润 百威 青岛早已将"高端化"写入财报 中高端产品价格集中在8-15元区间[12] - 华润推出999元/盒的"醴"仅在线发售 不追求销量 百威定位中国高端啤酒市场领导者[12] - 传统高端啤酒竞争集中在10-15元价位 牛市88元定价高出数倍且无补充产品[12] 渠道运营体系冲突 - 白酒渠道分为深度分销 团购分销和专卖店销售 线上线下均设直营店[9] - 啤酒依赖即饮场合 商超终端和电商铺货实现高曝光和销售 存在充分市场竞争[9] - 利用白酒渠道推广啤酒与啤酒即饮快消性质矛盾 成功案例寥寥无几[9] 产品生产模式与品质风险 - 牛市由珍酒旗下公司委托湖州特思拉啤酒有限公司贴牌代工 非自产自销[10] - 生产环节外包对品质把控提出更高要求 若产品与宣传不符易损害品牌形象[10] - 研发虽宣称花费三年 但实际为代工模式[10] 战略定位与真实使命 - 牛市依托珍酒李渡经销渠道 从宴席和圈层团购切入 用于商务接待酒水替代或补充[13] - 团购价60元/瓶与零售价88元/瓶形成价差 结构与白酒返利逻辑一致[13] - 真正使命或是作为"社交货币"帮助珍酒去库存 稳价盘 锁客群 而非参与啤酒市场竞争[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