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石菖蒲
icon
搜索文档
十年倾情帮扶 村容村貌展新颜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2
硬化村道直通家门,盏盏路灯照亮归途,文化广场笑语盈盈,花开四季馥郁芬芳;特色产业蓬勃兴 旺,群众收入节节攀升,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乡间田野生机盎然;干群关系融洽和谐,群众活动丰富多 彩,村容村貌整洁亮丽,文明乡风蔚然成风……这是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中部山区的峰城镇仁义村 的乡村新貌。在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融资产")10年来的帮扶下,仁 义村从"穷窝窝"华丽蜕变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自2015年起,中信金融资产开始定点帮扶仁义村。10年间,中信金融资产先后派驻4名第一书记, 累计投入及引进帮扶资金超2000万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发展,开展消费帮扶超500万元, 助力百余名困难学子获得资助。 培育产业 激活强村富民动力源 发展特色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2018年,仁义村成功摘 掉贫困村帽子,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然而,村里无工业、无加工企业、无矿产资源、无旅 游资源,高山苦寒、交通闭塞的条件也给产业发展带来重重困难。 中信金融资产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中信金融资产派驻干部迎难而上,他们与村"两委"班子赴雅 安、汶川、成都等地考察 ...
十年倾情帮扶 村容村貌展新颜 中信金融资产助力仁义村“蝶变”
金融时报· 2025-07-24 09:02
乡村振兴成果 - 仁义村从"穷窝窝"蜕变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兴旺、乡风文明 [1] - 中信金融资产10年累计投入及引进帮扶资金超2000万元,消费帮扶超500万元,资助百余名困难学子 [1] - 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1.7万余元,村集体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 [6] 基础设施建设 - 投入200万元完善5处聚居点配套设施,解决160余名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2] - 投入300万元建设库容15万立方米的堰滩河水库,投入150万元修建10个山泉蓄水池,铺设3万米水管解决饮水难题 [2] - 投入500多万元新修8公里毛坯路,硬化15公里村道,修复10余处损毁路段,投入40多万元安装200余盏太阳能路灯 [3] 产业发展 - 引进车厘子产业,建成850亩产业园(川东最大),获全国大樱桃比赛金奖,带动土地流转费、务工收入和集体收益 [4] - 发展桃花米和石菖蒲产业,投入150万元建设加工厂,通过消费帮扶和电商拓宽渠道 [6] - 10年累计为产业发展提供近700万元资金,形成"三高"(高山条件、高端农产品、高经济效益)产业模式 [4][5][6] 文化治理 - 建成4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和共享餐厅,配套文化广场、图书室等设施 [7] - 实施"乡村振兴领头羊"计划,通过奖励山羊、创业贷款、农技培训激发村民参与治理 [8] - 驻村工作队从基层党建、人居环境、群众活动等多方面改善乡村治理,提升村民幸福感 [8]
河南淅川:河滩荒地种出致富新产业
中国经济网· 2025-07-16 12:51
产业发展背景 - 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石燕河村利用荒废的400亩河道湿地转型种植中药材石菖蒲[1] - 该地区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具有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天然优势[1] - 村民初期对种植中药材持怀疑态度,担心重蹈"一年鲜,两年蔫"的覆辙[1] 项目实施过程 - 驻村工作队通过经济账计算说服村民:石菖蒲亩产鲜品7000斤,加工成干药材1400斤,按现价35元/斤计算,三年亩产值可达4.9万元[2] - 第一年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试种50亩[2] - 淅川县海峡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保底收购协议,降低村民风险[2] 初步成效 - 50亩试验田成功抵御暴雨,菖蒲根系发达,生长状况良好[2] - 参与种植的村民通过务工已获得收入,如李大姐3天拔草挣180元[2] - 计划明年扩大种植规模,沿泉水河延伸种植[2] 县域产业发展概况 - 淅川县已发展60余个中药材种植品种,其中40多个品种实现集中连片发展[2] - 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7万余亩[2] - 培育80余家中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和大户[2] - 带动近3万农户参与,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