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学类玩具
icon
搜索文档
下架“毒玩具”,还须“上新”标准
广州日报· 2025-06-12 04:12
行业现状与问题 - 网红玩具如捏捏、流麻、徽章、盲盒手办等存在健康隐患,部分产品"合规却难说安全"[1] - 现行玩具安全标准仅覆盖8种可迁移元素和6种增塑剂,未明确限制甲醛和挥发性有机物等物质[1] - 科学类玩具因专项标准缺失,中小厂商以其他品类名目逃避监管,产品存在原料、涂层、结构等多方面安全隐患[1] - 电商与内容平台助推劣质科学玩具流行,部分产品缺乏CCC认证及必要风险提示[1] 标准与监管机制 - 标准是产品质量衡量尺度和监管依据,可系统性提升原料与工艺水平[2] - 标准作为产业链"通用语言",能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2] - 新型玩具需制定技术标准并细化安全要求,配套准入与问责规则[2] - 建议实施强制性认证、危险玩具报告制度和黑名单制度以强化监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