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盲盒手办
icon
搜索文档
缝纫机“踩冒烟”,泡泡玛特持续狂飙?
虎嗅· 2025-08-20 13:2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归母净利润45.7亿元,同比增长400%,显著超出市场预期 [1][2][3][8] - 业绩增长主要由海外市场爆发驱动,LABUBU IP在欧美发达国家通过社交媒体引爆全球抢购潮,带动毛绒玩具品类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5][12][15][30] - 公司战略重心向海外倾斜,上半年新增28家海外门店(总数达128家),并优化国内门店质量,同时线上渠道占比提升超10个百分点 [9][11][17][39] - 毛利率创新高达70%,因高毛利海外业务占比提升及产品结构优化,费用率下降进一步释放经营杠杆 [18][20][61][66] 财务表现 - 总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国内市场(含港澳台)营收82.8亿元(同比增长135.2%),海外市场营收56.0亿元 [3][6][21] - 归母净利润45.7亿元,同比增长400%,超出预增公告中不低于350%的指引 [2][8] - 毛利率达70.3%,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因海外业务毛利率较国内高约10%且毛绒玩具占比提升 [18][21][61] - 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6.7个百分点至23%,管理费用率下降4个百分点至5.5%,经营效率显著提升 [20][66] 区域市场表现 - 海外收入占比达40%,北美地区因LABUBU爆火成为主要扩张区域,新增19家门店 [9][21][31] - 国内门店新增12家(总数达443家),重心转向门店翻新及下沉市场布局,单店营收同比增长54%至835万元 [11][21][44] - 海外单店营收2320万元,为国内的近3倍,但因快速扩张环比增速有所回落 [45] 产品与IP分析 - LABUBU(The Monster系列)占比提升6个百分点至35%,成为第一大IP,因4月上市的3.0系列在欧美供不应求 [12][47] - 毛绒玩具品类收入占比从不到10%飙升至44%,取代盲盒成为第一大品类,因公司多IP采用该设计 [14][15][55] - 星星人系列增速最快,占比近3%,CRYBABY等腰部IP合计占比超10%,形成多元IP矩阵 [13][26][49] - 积木品类在海外表现优于国内,但当前体量较小 [16][56] 渠道与运营 - 线上渠道占比提升超10个百分点,因公司推行新品线上首发、加强直播运营并拓展海外电商平台 [17][58] - 海外社交媒体投放(如Instagram、TikTok)降低获客成本,提升转化率 [5][20][64] - 公司优化全球架构,分设大中华区、美洲区、亚太区、欧洲区域总部,提升决策效率 [66] 未来展望 - 公司计划2025年新增超100家海外门店,海外收入占比有望超过50 [19][39][62] - LABUBU产能从300-400万只/月提升至1000万只/月,下半年业绩确定性较高 [22] - 需关注2026年高基数压力及IP生命周期管理,需通过运营手段延长LABUBU热度并培育新IP [23][28][52]
潮玩经济热潮涌动 小玩具撬动大市场
新华社· 2025-08-10 15:58
行业概况 - 中国潮玩产业近年来高速发展,成为文化消费的新增长点,从盲盒手办到搪胶毛绒等产品在为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的同时也展现出强大的"吸金"能力 [1] - 以潮流文化为内核,以IP创意为基石,中国潮玩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大量粉丝 [1]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开发时尚国潮产品,打造国货"潮牌""潮品",政策支持推动行业发展 [5] 市场表现 - 某潮玩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显示行业强劲增长势头 [1] - 潮玩消费热度高涨,年轻人纷纷加入中国原创潮流IP的"粉丝圈",带动消费活力 [1] - 潮玩企业不断创新产品线与消费场景,与国内外消费者建立更强联结 [5] 国际化拓展 - 泡泡玛特在英国伦敦牛津街开设门店,显示中国潮玩品牌海外扩张 [3] - 韩国游客在中国潮玩店购物,泰国曼谷新店吸引当地消费者自拍,体现国际吸引力 [6] - 中国原创IP如拉布布玩偶在海外市场受到欢迎 [6] IP开发与创新 - 黑神话悟空、电影《哪吒》等国产IP衍生周边产品在文博会展出,显示IP开发潜力 [7] - 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如西兰卡普与潮玩IP拉布布结合,展现文化创新 [9]
创源股份与国内“超级IP”联名款新品全球首发
搜狐财经· 2025-08-07 10:24
谷子经济市场潜力 - 泡泡玛特拉布布吸引大量粉丝收藏,部分稀有款溢价数倍,展现谷子经济强大变现能力[2] - 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预计2029年突破3000亿元[2] - 谷子消费在Z世代中流行,商业潜力与文化活力显现[2] "我是不白吃"IP影响力 - 该IP全网粉丝超7200万,年播放量超200亿,以喜剧形式结合美食主题传播多元知识[5] - 经典语句形成传播符号,与央视新闻、最高检等多方合作扩大影响力[5] - IP衍生品包括毛绒公仔、盲盒手办等,瞄准Z世代群体实现情感共鸣闭环[5] 创源股份IP合作战略 - 公司与"我是不白吃"联名,借助其国民认知度打开潮玩文创市场[5][7] - 此前已合作知乎、敦煌博物馆等IP,计划构建多元化IP矩阵涵盖国风、国际知名IP等[7] - 公司深耕海外文教休闲市场,国内拓展空间广阔,谷子经济有望提升业绩[7] 合作前景与行业趋势 - 合作被视为公司深化国内市场布局的重要实践,打破行业壁垒把握IP联名消费热潮[7] - 行业数据显示文创产品需求增长,蓝海市场吸引企业入局形成"大IP逻辑"[2][5] - TT品牌象征追溯历史与未来,是公司进军IP潮玩文创的首个尝试[2][7]
潮玩专家交流:爆款IP如何快速成功孵化?
2025-06-30 09:0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潮玩行业 - **公司**:未提及具体名称的公司、泡泡玛特、TMT space、黑丸、寻灵、量子之歌、阅文、三丽鸥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发展情况 - **IP孵化与创作**:公司所有IP均由内部设计师团队原创,知识产权100%归公司所有,通过小程序手绘稿打分、众筹等方式验证IP创意,S级IP众筹金额达150万以上,利用“盲盒星球”平台进行数据洞察[1][4] - **生产策略**:初期采用以产定销模式,2025年开始转变为以销定产模式,根据销售目标匹配供应链需求[1][5] - **销售渠道**:经销渠道占营收50%左右,其余来自天猫、抖音、小程序等线上平台,2024年抖音贡献近一个亿,预计2025年线下销售将增加,名创优品为新的增长点[1][8][9] - **收入规模**:公司整体收入规模达数亿元,GMV是衡量标准[8] - **未来规划**:已签约迪士尼、三丽鸥等国际知名IP,重点孵化新锐IP,如丽塔和Ring;产品品类以盲盒手办为主,未来糖胶毛绒产品比例将增加,同时推出精品线满足核心圈层用户需求;开始文化出海,预计2025年海外市场贡献至少10%的收入增量[2][24][28] 潮玩行业情况 - **头部IP孵化**:成功离不开市场环境和消费趋势变化,泡泡玛特拓宽市场对潮玩品类认知,新兴IP有市场机会;通过众筹选举产生IP,结合技术、营销和行业理解可实现快速增长[2] - **供应链差异**:与头部企业相比,在时间维度、经验维度和规模维度存在差异,影响成本、技术和产品力[6] - **IP生命周期**:潮玩IP可以拥有长生命周期,如泡玛特的Mega和Demo等;持续发展依赖产品创新、用户经营、资本推动以及设计师价值观等因素[10] - **IP增长策略**:从产品和营销两方面入手,细分化产品线,提升艺术调性与溢价,控制销售节奏[11] - **销售渠道模式**:包括主题店优先供货、新品优先供货及热销品稳定供货,通过经销商合作投放产品[7] - **市场竞争格局**:从泡泡玛特一家独大到一超多强格局逐渐形成,市场竞争加剧[27] - **海外市场发展**:以泡泡玛特为例,通过线下销售推动品牌资产积累,战略规划通常为三到五年周期[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设计师激励**:公司为孵化IP的设计师提供销售额分成、奖金和期权等激励,头部设计师激励机制不同,更多采用股权激励[13][22] - **线上运营团队**:规模为三四十人左右[23] - **忠实粉丝群体**:占比难以准确判断,核心玩家占一定比例,黄牛数量相对较少[15] - **IP评估与增长**:评估新兴公司主要IP生命周期较困难,可能经历多年不温不火后突然爆发式增长,潮玩行业未来可能出现更多现象级IP[16][17][18] - **产品定位与客群**:市场规模超10亿时,产品定位需面向更广泛受众,潮玩产品需多样化以满足不同需求[26] - **品牌概念店**:未来会开设一些品牌概念店,沉淀品牌资产和用户资产,提升整体品牌形象[31] - **企业发展选择**:泡泡玛特通过线下销售积累销量和品牌资产,其他企业可打造有个性的潮玩品牌吸引消费者[32] - **社交属性与新品类**:搪胶和毛绒产品有社交属性,但可能出现审美疲劳,新品类需具备独特性、新鲜感和合理价格[33] - **毛绒玩具IP**:形象存在局限性,集中在常见动物形象,各品牌需创新设计和独特故事区分自身[34] - **授权模式与影响**:三丽鸥通过授权合作和周边开发保持IP热度,泡泡玛特因战略原因不采用大规模授权模式,授权行为对IP有双重影响[35][37][38]
轻工纺服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内需弱复苏,泛娱乐玩具景气向上
东兴证券· 2025-06-16 20:25
报告核心观点 传统消费领域,家居和纺服内销下半年在国补等政策推动下延续复苏,外销短期关税延期风险暂时消除但未来仍有不确定性;新消费领域,泛娱乐玩具行业基于情绪消费快速发展,下半年重点公司有诸多亮点,建议重视该行业机会 [15] 家居行业 家居内销 - 竣工下行压制家居自然需求,国补填补需求低谷:2024年家居需求承压,24Q4国补落地后销售改善,2025年销售向好;地产销售反弹后回落,竣工数据持续下行,预计近期仍将承压,压制家居自然需求;2025年以旧换新补贴额度翻倍,补贴政策有望带动更多省市投入,大型上市公司有望提升份额 [16][19][28] - 家居企业业绩边际改善,股息率高水平:重点公司业绩端仍存压力,定制公司2024年收入压力大,25Q1同比降幅大多收窄;龙头公司表现优异,预计家居内销企业Q2业绩韧性更强;重点公司PE-TTM普遍在15倍以内,多数ROE在11%以上且积极提升分红比例,股息率全部超3%,半数超5% [29][30] - 投资建议:国补填补需求低谷,关注高股息率下的配置价值:建议关注股息率高、具备渠道和品牌优势、业绩确定性强的龙头公司,如顾家家居、索菲亚、志邦家居、欧派家居等;关注喜临门、金牌家居、瑞尔特等 [32] 家居外销 - 出口企业业绩持续增长,关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2023年11月起家具出口数据恢复同比增长,重点企业收入自24Q1以来持续正增长;特朗普上任后关税政策变化大,对出口造成扰动,美国已与多国达成协议暂缓加征部分关税;家得宝25Q1库存回到22年高位区间,或影响未来采购意愿 [33][38] - 关注业绩稳定、估值低位的优质出口企业:9家外销企业2024年8家收入增长,25Q1全部增长,利润端普遍增长;业绩带动下企业估值回到中间水平,分红比例普遍较低;建议关注建霖家居、匠心家居等业绩稳定、估值低位的优质出口企业 [47][50] 泛娱乐玩具行业 泛娱乐玩具行业快速发展 - 行业规模增长迅猛:按GMV计,中国泛娱乐玩具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48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01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5.8%,2024年同比增速超40%;集换式卡牌未来增速或下行,人偶、毛绒玩具未来增速提升 [51] - 行业分类及产业链:基于玩法和消费群体分为卡牌和IP玩具两大类,卡牌行业卡游份额70%,IP玩具行业相对分散,CR10为46%;产业链包括上游IP运营、中游产品设计制作、下游产品流通,IP运营是最有价值环节;基于产业链分工将玩具企业分为一体化、IP运营型、渠道型、产品型四类,关注点各有不同 [54][57][60] 重点企业 - 泡泡玛特:2024年业绩增长加速,海外开拓迅猛,国内持续增长;不断拓展品类,提高客单价,探索乐园、饰品店等新业态;打造多元风格IP矩阵,对单一IP依赖度降低 [61][64][65] - 布鲁可:近年来业绩快速增长,2024年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拼搭角色类玩具为核心,经销是主要销售模式;积极拓展IP和价格带 [68][70][71] - 卡游:2024年业绩快速增长,集换式卡牌是主要收入来源,经销是主要销售模式;2025年4月在香港交易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72][73] - 乐自天成:业绩稳步增长,2023年起开始盈利,2024年经调整净利率为5%左右;授权IP为主,自有IP为辅,经销是主要销售模式,未来计划开设100多家门店;2025年5月在香港交易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78][81] 纺织服装 服装家纺 - 政策持续提振服装家纺内需:2025年上半年微改善,预计下半年延续回暖趋势;各部门出台促消费政策,扩大内需;行业库存周转较慢,2025年库存周期向上,预计在动销提升下进入良性周期;建议关注海澜之家、富安娜等优质品牌 [83][88][92] 运动服饰 - 关注集团化、国际化进展:2025年各品牌继续扩张,国产品牌流水增长;国产运动集团加速集团化、国际化布局,安踏收购狼爪,特步收购索康尼、迈乐;继续推荐安踏体育 [93][98] 纺织制造 - 关税风险暂时缓解,产业链竞争优势仍在:纺织制造板块25Q1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一季度环比改善,主要因海外基地产能利用率提升;1 - 5月纺织品出口额累计同比增2.5%,服装出口额累计微降0.5%,二季度以来出口有所恢复;关税风险暂时缓解,长期来看关税将倒逼企业拓展新兴市场;建议关注具备海外产能布局的优秀制造企业,如申洲国际、华利集团 [99][102][103]
下架“毒玩具”,还须“上新”标准
广州日报· 2025-06-12 04:12
行业现状与问题 - 网红玩具如捏捏、流麻、徽章、盲盒手办等存在健康隐患,部分产品"合规却难说安全"[1] - 现行玩具安全标准仅覆盖8种可迁移元素和6种增塑剂,未明确限制甲醛和挥发性有机物等物质[1] - 科学类玩具因专项标准缺失,中小厂商以其他品类名目逃避监管,产品存在原料、涂层、结构等多方面安全隐患[1] - 电商与内容平台助推劣质科学玩具流行,部分产品缺乏CCC认证及必要风险提示[1] 标准与监管机制 - 标准是产品质量衡量尺度和监管依据,可系统性提升原料与工艺水平[2] - 标准作为产业链"通用语言",能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2] - 新型玩具需制定技术标准并细化安全要求,配套准入与问责规则[2] - 建议实施强制性认证、危险玩具报告制度和黑名单制度以强化监管[2]
寻找消费力 | 泡泡玛特公共事务总经理王涛:潮玩IP需要长期投入不断吸引消费者
北京商报· 2025-05-28 16:24
行业增长趋势与细分机会 - 全球潮玩市场规模从2015年87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近400亿美元,预计2028年达64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6.94% [2] - 毛绒品类成为行业热点,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年增速15%,泡泡玛特毛绒品类收入实现1289%爆发式增长 [2] - 积木、饰品等细分品类潜力显著,公司基于IP的积木产品表现良好,独立饰品品牌POPOP即将开设首家正店 [2] 消费者运营策略 - 线下门店优化注重服务与体验升级,通过主题场景设计和互动性陈列减弱商业属性,强化文化包裹感 [3] - 线上私域运营成熟,抽盒机与内容电商重塑直播间定位,搭建多品类自营直播间推动新客增长 [3] - 截至2024年底,泡泡玛特中国内地累计注册会员达4608.3万人,全年新增1172.9万人 [3] 全球化与跨文化产品策略 - 潮玩具备普适性特征,公司通过本土化产品设计实现跨文化传播,如泰国LABUBU泰服系列、卢浮宫名画衍生品 [4] - 签约当地艺术家开发区域化IP,如泰国市场CRYBABY(泰国艺术家Molly)、北美市场Peach Riot(美国艺术家Libby) [4] 潮玩与流行文化融合 - 与游戏、动漫IP联名效果显著,如《王者荣耀》《原神》《蛋仔派对》及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联名手办 [5] - 跨圈层合作突破用户边界,未来将持续探索与优质IP的联动开发 [5]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 IP孵化与运营为核心能力,长期投入验证可持续性,如LABUBU十周年、Molly二十周年仍保持活力 [6][7] - 为不同IP定制开发方向,深挖内核并创新产品模式,强化情感连接 [6] 未来发展方向 - 定位为以IP运营为核心的潮流文化娱乐集团,探索中国特色的IP生态路径,如LABUBU全球爆火案例 [8] - 目标成为全球化的千亿级企业,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推动IP商业化与国际化传播 [8]
姐妹不喝白酒,兄弟已入潮玩
远川研究所· 2025-05-28 15:59
消费行业分化 - 港股"新消费三姐妹"(老铺黄金、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表现亮眼,泡泡玛特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港币,成为新消费市值之王 [3] - 传统消费代表贵州茅台上市23年来首次回购未能提振股价,而泡泡玛特在减持背景下仍因超预期财报屡创新高 [4] - 消费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新消费公司股价表现显著优于传统消费 [3][4] 泡泡玛特发展历程 - 2020年上市首日股价77.1港币,较发行价38.5港币翻倍,市值突破千亿 [7] - 2022年受疫情、盲盒竞争加剧及政策监管影响,利润下滑股价暴跌 [10][11] - 2023年业绩回暖,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增长超100%,推动市值回升 [21][22] 基金经理操作 - 张坤2022年初重仓泡泡玛特遭遇戴维斯双杀,三季度清仓 [11][13] - 孙伟2021-2023年持续加仓但离职错过后续5倍涨幅 [14][15] - 2024年胡昕炜、农冰立等原茅台持仓基金经理转向重仓泡泡玛特 [18][22][24] 市场转折点 - 2024年3月泡泡玛特发布超预期业绩指引,股价单日大涨16%,开启独立行情 [21] - 2024年三季度海外业务加速增长,吸引更多基金增持 [24] - 同期贵州茅台成为公募基金低配最多的个股 [24] 行业竞争与创新 - 盲盒模式被名创优品、瑞幸咖啡等跨界复制,竞争加剧 [10] - 泡泡玛特通过韩国市场成功出海,将潮玩与K-POP文化结合 [22] - 政策监管趋严,2024年《盲盒经营行为规范》限制售价与抽奖概率 [10]
风光的泡泡玛特,低配的贵州茅台
远川投资评论· 2025-05-28 14:14
消费行业分化与港股新消费崛起 - 大消费行业呈现冰火分化态势,传统消费如贵州茅台表现疲软,而港股"新消费三姐妹"(老铺黄金、蜜雪冰城、泡泡玛特)成为资本市场热点 [1] - 老铺黄金上市不到一年市值超越周大福,蜜雪冰城上市七天股价翻倍,泡泡玛特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港币 [1] - 泡泡玛特从潮玩盲盒起家,已发展成为城市顶流商圈地标门店,消费者群体从年轻女性扩展到中年男性 [1] 泡泡玛特发展历程 - 2020年作为"盲盒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77.1港币较发行价38.5港币翻倍,市值突破千亿 [5] - 2022年受疫情影响线下门店客流减少,盲盒玩法泛滥化,政策监管加强(如《盲盒经营行为规范》限制售价和抽奖概率),导致利润大幅下滑 [9] - 2023年业绩回暖,2024年给出收入增长超30%、海外业务增长超100%的指引,海外扩张成效显著 [21] 基金经理操作与市场反应 - 张坤2022年初重仓泡泡玛特遭遇戴维斯双杀,两个季度后退出持仓 [10][12] - 孙伟2021-2023年持续加仓,最高持有公募基金总量的81.33%,但在股价上涨前离职 [13][14] - 2024年多位曾重仓茅台的基金经理(如胡昕炜、农冰立等)转向重仓泡泡玛特 [21][23] - 谢治宇等人在2024年业绩超预期后开始减持,错过后续翻倍涨幅 [22]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2024年3月泡泡玛特发布超预期业绩后股价单日大涨16%,开启独立行情 [20] - 2024年三季度内地和海外收入加速增长,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23] - 截至2024年底,偏股主动公募基金相对基准低配最多的个股是贵州茅台 [23]
泡泡玛特(09992):创造潮流,传递美好,走向世界的泡泡玛特
中邮证券· 2025-05-14 15: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国内潮玩行业龙头,具有良好的IP获取、培育及运营能力,中长期价值被看好 [13]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增速为78%、51%、39%,归母净利润增速为80%、59%、46%,EPS分别为4.19、6.65、9.71元/股,当下股价对应PE分别为43x、27x、18x [13]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192.80港币,总股本/流通股本13.43亿股,总市值/流通市值2589.19亿港币,52周内最高/最低价197.90 / 79.50港币,资产负债率26.80%,市盈率76.04,第一大股东为GWF Holding Limited [3] 事件 -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收130.38亿元,同比+106.92%,归母净利润31.25亿元,同比+188.8%;2025Q1收入同比增长165 - 170%,其中中国收入同比增长95% - 100%,海外收入同比增长475% - 480% [4] - 4月14日泡泡玛特国际集团董事长兼CEO王宁宣布启动全球组织架构全面升级 [4] - 4月24日旗下人气IP LABUBU全球发售第三代搪胶毛绒产品“前方高能”系列;4月发行的第一本青年文化杂志《play/GROUND》在全球所有线下书店渠道售罄 [4] 投资要点 - 公司2010年成立,2020年12月于港股上市,2016 - 2024年有Molly盲盒、高端潮玩品线、labubu搪胶毛绒公仔等产品推出及城市乐园落地、积木上架等事件 [5] IP发展情况 - IP发展良好,截至2024年底有13个IP营收破亿,四大IP营收破十亿,如THE MONSTERS营收30.4亿元,同比增加726.6%;MOLLY营收20.9亿元,同比增加105.2%;SKULLPANDA营收13.1亿元,同比增长27.7%;CRYBABY营收11.6亿元,同比增加1537.2% [6] - 搪胶毛绒自2023年推出后,2024年成为年度爆品,品类销售28.3亿元,销售占比从3.2%提至21.7%;传统手办营收69.4亿元,同比增长44.7%,mega和衍生品分别增长146%和156% [6] 市场拓展情况 - 海外拓展大步迈进,2024年港澳台及海外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营收占比从17%提升至39%;东南亚营收24亿元,同比+619%,成第二大市场,北美营收7.2亿元,同比+556.9%,增速第二快,东亚及港澳台地区营收13.9亿元,同比+184.6%;2024年在五国开设首个线下门店,进驻不同电商平台,截至2024年底在港澳台及海外有门店130家、机器人商店192家 [7][9] - 2024年大陆营收79.7亿元,同比增长52%,营收占比从83%降至61%;线上、线下、批发三个渠道增速均为50%左右,截至2024年底大陆净增零售门店38家至401家,零售店收入3828万元同比+44%,机器人商店净增110家至2300家,机器人商店收入698万元同比+26% [9] - 2025Q1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65% - 170%,中国增长95% - 100%,海外增长475% - 480%;中国线下渠道同比增长85% - 90%,线上渠道同比增长140% - 145%;海外中亚太地区同比增长345% - 350%,美洲同比增长895% - 900%,欧洲同比增长600% - 605% [10] 业务发展情况 - 公司围绕五个领域构建全产业链综合运营平台,2024年推出饰品、积木产品,2025年推出杂志产品,全产业综合平台布局逐步推进 [10] 架构调整情况 - 4月CEO王宁宣布启动全球组织架构全面升级,核心是聚焦区域战略,在大中华区、美洲区、亚太区、欧洲区设置区域总部,文德一与司德共同负责全球业务管理及运营,十大中台将提升国际业务协同效率 [10] 公司增长动能 - 出海方面,2025年提升海外业务占比,签约核心地标城市门店,关注美欧市场,拓展地标门店和旅游景区销售渠道;推动国内新业务拓展到海外,重视直播业务,预计直播在海外电商中占比超20%;计划在东南亚及欧洲设区域地仓,预计节省50%成本,提高补货效率 [11] - 创新方面,坚持以IP为核心的集团化战略,持续推出新品类,对SKU数量相对克制,2025年SKU绝对值预计不多于2024年,成熟品类控量,新品类删减 [11] - 未来方面,2025年计划海外开店100家,海外营收预计占比超50%,北美市场有望达20年中国市场销售额;设区域地仓降低营业成本,净利率有望上行 [11][12]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3,037.75|23,159.50|34,877.33|48,403.08| |增长率(%)|106.92|77.63|50.60|38.78| |EBITDA(百万元)|5,065.28|7,897.52|12,497.85|18,160.42|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3,125.47|5,624.89|8,930.88|13,043.06| |增长率(%)|188.77|79.97|58.77|46.04| |EPS(元/股)|2.36|4.19|6.65|9.71| |市盈率(P/E)|35.34|42.83|26.97|18.47| |市净率(P/B)|10.48|15.81|10.43|6.87| |EV/EBITDA|20.91|29.38|18.11|11.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