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

搜索文档
笔墨纸砚里的匠心传承(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 2025-05-06 06:17
湖笔制作技艺 - 湖笔制作需经过12道大工序,其中择料、水盆、结头、择笔四道工序要求最高[6] - 湖笔工艺重视"颖",笔锋尖端1.5毫米处的"黑子"闪着玉色光泽[6] - 湖笔制作秉承"静、纯、美"准则,成品需具备"尖、齐、圆、健"四德[6] - 湖州市出台《湖州市湖笔保护和发展条例》,南浔区同步出台专项规划[7] - 湖笔文创产品不断创新,包括簪笔、青花瓷笔、珐琅彩笔等[7] - 新一代湖笔人通过开网店、拍短视频、网上直播等方式推广湖笔[7] - 善琏镇建设VR制笔体验舱和湖笔文创园,结合3D打印技术[8] 徽墨制作技艺 - 徽墨制作需经过炼烟、和胶、制墨、晾墨、整理、描金等复杂工序[11] - 墨泥平均需捶打200下,以达到"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的品质[10] - 徽墨香味浓郁自然,墨迹可经上百年而不褪色[11] - 老胡开文墨厂每年开发40套文创产品,累计创收约2600万元[12] - 2018年为故宫博物院修复乾隆年间"御制咏墨诗"13副(套)徽墨[12] - 通过直播年销售额达1600万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12] 宣纸制作技艺 - 宣纸传统工艺有100多道工序,从原料到成品需历时3年[15] - 正宗宣纸以青檀韧皮长纤维和沙田稻草短纤维为原料,辅以优质山泉水[15] - 捞纸工序全凭感觉,需保证每张宣纸重量一致[13] - "中国宣纸小镇"占地近3平方公里,2024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创造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15] - 泾县丁家桥镇宣纸电商经营户达1100余户,全年发货量超500万单[16] - 宣城市文房四宝产业2024年营业收入近20亿元[16] 端砚制作技艺 - 端砚以"呵气成墨、滑入肌肤"的石质和独特石品花纹位列众砚之首[17] - 罗氏砚雕世家已有1400多年制砚历史,现有从业人员1.2万多人[17] - 端砚艺人创新开发钟饰摆件、砚雕文创产品、冰箱贴等[18] - 肇庆市出台《肇庆市端砚石资源保护条例》,推动端砚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18] - 端砚制作技艺已有代表性传承人29名,专业技术人才800多人[17]
特写:古村“球火”引客来
新华网· 2025-05-02 19:31
文章核心观点 5月1日广东肇庆端州区白石村的甩火球民俗表演吸引众多游客,该表演入选市级非遗名录,演员们克服困难进行表演,传承人期望其能传承下去 [1][2][5] 表演背景 - 甩火球起源于北宋,百姓为感激包拯、庆祝丰收、辟邪驱魔等兴起此民俗 [2] - 今年1月甩火球入选肇庆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5] 表演准备 - 52岁表演者李炎点燃舞台两侧火盆作为火种 [2] - 火球由干燥易燃的龙眼叶组成,重约20斤,内填充鞭炮 [3] - 55岁代表性传承人李汝展做示范并承担总指挥、托举者角色 [5] 表演过程 - 19时56分年轻演员做最后演练,20时表演正式开始 [4][5][7] - 李炎引燃火球后旋转,火苗壮大成火球,与同台演员呼应 [7] - 火球旋转似龙头,尾焰像龙身,燃尽的龙眼叶如金红色羽毛漫天飞舞 [8] - 15圈左右一个20斤的火球燃尽,演员要控制速度、力量并不惧高温 [10] 表演安排与反响 - “五一”假期甩火球表演作为端砚文化嘉年华看点,连演5晚,每晚3次,每次约15分钟,一天约甩30个火球 [13] - 英国游客托尼称赞表演,演员下场后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13] 传承期望 - 李炎感觉力不从心,望向年轻演员 [13] - 李汝展带7岁孙子感受表演,期望其传承下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