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宣纸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中国行·人间好时节|处暑:清风解暑意 新凉载秋实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3 14:17
日 も 昨 198 and 央视 新闻 处暑已至 夏天的炎热逐渐褪去 凉爽的秋季即将来临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处暑时节 是渔业丰收的季节 鱼虾贝类发育日渐成熟 适合捕捞收获 沿海许多地区将举行开渔节 欢送渔民出海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天高云淡 气候宜人 处暑是收获的季节 也是读书的好时节 暑气褪尽 天地间像新晒的宣纸 素净、温润 等待新秋落下的第一笔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共108道工序 已有上千年历史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是展示中国水墨艺术意境与神韵的最佳载体 当处暑的风掠过 愿你手中有收获 心间留清凉 万事皆可期 本期福利:《人间好时节|处暑》手机屏保,长按即可保存~ ...
宣纸上画出新天地
经济日报· 2025-08-02 05:38
传承与技艺 - 宣纸制作始于宋元年间,现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 - 泾县紫金楼宣纸厂负责人曹建勤为第二十七代传承人,掌握古法宣纸制作技艺,需耗时六七年完成一张上等宣纸,涉及108道工序及3-5年原料存放[2] - 泾县现有宣纸制作"大国工匠"2名、全国劳动模范2名、中国宣纸大师5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名[2] 产业规模 - 泾县共有宣纸、书画纸及纸加工企业和个体户53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5家,获宣纸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企业19家,中国驰名商标企业2家[3] - 2024年泾县年产宣纸约350吨、书画纸2万吨、加工艺术类产品6000余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60%,年销售额6.8亿元,年利润1亿元[3] 消费者选购建议 - 通过价格辨别真伪,避免低价替换原材料的产品[3] - 根据用途选择纸张类型,如工笔画或写意画需不同宣纸[3] - 收藏建议选择大品牌生宣、限量水印纪念纸或特制纸张[3] 文旅融合 - 泾县宣纸大市场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具备文房四宝交易、文化旅游等功能,2024年接待游客约3.6万人次[4] - 宣纸小镇为安徽省首批特色小镇,2024年文化周活动吸引游客42万人次,营收1900万元,同比增长164%[5] - 文旅项目设置文化体验区,游客可参与宣纸制作及工艺品制作[4][5] 电商直播发展 - 合宜文房宣纸工艺品店通过直播转型,2024年营收达2400多万元,客户群体从局部扩展至全域[6] - 泾县出台26条政策支持电商发展,包括网络销售、直播、物流配套等[6] - 丁家桥镇实施"农村电商陪跑"计划,2024年为11家企业申报电商奖补43.2万元,全镇文房四宝电商年销售额约5亿元[7]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一张“纸”的红色记忆与当代新篇
新华社· 2025-07-18 16:57
历史背景与产业保护 - 1938年新四军军部迁至泾县云岭期间,当地宣纸产业因战争濒临失传,所有纸槽几乎停工[1] - 新四军通过创办"宣纸联营生产合作社"保护传统技艺,同时解决《抗敌报》等宣传用纸需求[1] - 这一举措使宣纸产业实现"重生",并为技艺传承注入活力[1] 非遗保护与现代转型 - 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 - 泾县推动宣纸产业与旅游、文化创意深度融合,形成108道工序展示、非遗体验、沉浸式演出等业态[2] - 宣纸小镇2024年游客量达41万人次(同比+64%),带动产业链就业850人[2] 产业跨界融合 - 开发"纸墨古镇·红色记忆研学"线路,串联革命旧址与宣纸文化园[3] - 举办宣纸文化艺术节、美学研讨会等活动,形成"无屋顶的活态博物馆"业态[3] - 年轻从业者通过文化讲解等方式创新传承方式,推动非遗技艺历久弥新[3]
邮储银行为安徽宣城“文房四宝”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中国青年报· 2025-06-11 19:51
邮储银行对宣城文房四宝产业的金融支持 - 邮储银行旌德县支行每月定期上门为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惠企服务,了解资金需求并办理贷款业务[1] - 2022年邮储银行为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提供200万元科创小企业贷款,支持其研学旅游新业态发展[1] - 邮储银行宣城市分行2025年一季度已发放文房四宝产业相关贷款超5000万元[6] 宣城文房四宝产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宣城市文房四宝企业超500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3] - 当地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以产业振兴赋能非遗保护传承[3] - 行业面临机械化生产冲击及年轻人才短缺等挑战,企业通过建设展示空间等方式吸引公众关注[4] 重点企业案例 - 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试水文房四宝研学活动,通过银行资金支持实现业务拓展[1] - 安徽曹氏宣纸有限公司(原紫金楼宣纸厂)为故宫文物修复定制专用宣纸,其技艺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3] - 曹氏宣纸2019年获邮储银行30万元贷款用于采购青檀皮,2020年洪水灾害后再次获得贷款支持[3] - 曹氏宣纸2024年在银行支持下建成1000多平方米的宣纸展示空间[4] 金融服务创新 - 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为宣城文房四宝产业定制"文房四宝产业服务包"[6] - 服务方案精准对接原材料采购、非遗技艺研发、文创开发等核心环节[6] - 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解决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产品创新等环节的融资难题[6]
今年最出圈的江南城市,在安徽
36氪· 2025-05-08 10:29
文化旅游产业 - 宣城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曾有3700多位诗人留下28000余首诗篇,被誉为"一城山水半城诗" [2] - 318国道皖南段120公里自驾长廊被称为"江南天路",是宣城重要的旅游资源 [3] - 敬亭山是宣城重要旅游景点,拥有广教寺双塔等历史遗迹,以及敬亭绿雪茶园等特色资源 [6] - 查济古镇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明清时期古村落,保存了大量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等传统工艺 [8] 传统手工艺产业 - 宣纸制作是宣城代表性传统工艺,需要108道纯手工工序,依赖当地特有的青檀皮、沙田稻草和独特水质 [7] - 中国宣纸文化园采用现代科幻风格设计,成为展示宣纸文化的特色场馆 [7] - 徽墨与宣纸同为"文房四宝"之一,是宣城传统工艺的重要代表 [2] 特色餐饮产业 - 水东老街保留了传统商贸文化,10元即可参观两家私人博物馆体验徽州文化 [10] - 宣城特色美食包括水东蜜枣、麻辣粉丝、绩溪一品锅、水阳三宝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11] - 宁国粑粑和蒿子粑粑是当地特色小吃,馅料丰富被视为宁国富庶的象征 [11] 建筑艺术产业 - 徽派建筑的青瓦白墙代表了中式美学顶级浪漫 [8] - 查济古镇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展现了明清时期建筑艺术高峰 [8]
笔墨纸砚里的匠心传承(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 2025-05-06 06:17
湖笔制作技艺 - 湖笔制作需经过12道大工序,其中择料、水盆、结头、择笔四道工序要求最高[6] - 湖笔工艺重视"颖",笔锋尖端1.5毫米处的"黑子"闪着玉色光泽[6] - 湖笔制作秉承"静、纯、美"准则,成品需具备"尖、齐、圆、健"四德[6] - 湖州市出台《湖州市湖笔保护和发展条例》,南浔区同步出台专项规划[7] - 湖笔文创产品不断创新,包括簪笔、青花瓷笔、珐琅彩笔等[7] - 新一代湖笔人通过开网店、拍短视频、网上直播等方式推广湖笔[7] - 善琏镇建设VR制笔体验舱和湖笔文创园,结合3D打印技术[8] 徽墨制作技艺 - 徽墨制作需经过炼烟、和胶、制墨、晾墨、整理、描金等复杂工序[11] - 墨泥平均需捶打200下,以达到"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的品质[10] - 徽墨香味浓郁自然,墨迹可经上百年而不褪色[11] - 老胡开文墨厂每年开发40套文创产品,累计创收约2600万元[12] - 2018年为故宫博物院修复乾隆年间"御制咏墨诗"13副(套)徽墨[12] - 通过直播年销售额达1600万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12] 宣纸制作技艺 - 宣纸传统工艺有100多道工序,从原料到成品需历时3年[15] - 正宗宣纸以青檀韧皮长纤维和沙田稻草短纤维为原料,辅以优质山泉水[15] - 捞纸工序全凭感觉,需保证每张宣纸重量一致[13] - "中国宣纸小镇"占地近3平方公里,2024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创造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15] - 泾县丁家桥镇宣纸电商经营户达1100余户,全年发货量超500万单[16] - 宣城市文房四宝产业2024年营业收入近20亿元[16] 端砚制作技艺 - 端砚以"呵气成墨、滑入肌肤"的石质和独特石品花纹位列众砚之首[17] - 罗氏砚雕世家已有1400多年制砚历史,现有从业人员1.2万多人[17] - 端砚艺人创新开发钟饰摆件、砚雕文创产品、冰箱贴等[18] - 肇庆市出台《肇庆市端砚石资源保护条例》,推动端砚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18] - 端砚制作技艺已有代表性传承人29名,专业技术人才800多人[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