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电视

搜索文档
东亚第一内卷国,靠「山寨」发家?
创业邦· 2025-06-20 11:07
以下文章来源于凤凰WEEKLY ,作者凯斯 有温度、有情感、有趣味的新媒体。 日本的车商,这两年爱上了"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海鸥,吉利极氪,五菱宏光MINI,小米SU7,蔚来ES8...... 中国车企出一辆,日本车商就拆一 辆 。 来源丨 凤凰WEEKLY(ID:phoenixweekly) 作者丨凯斯 编辑丨闫如意 图源丨Midjouney 不仅将拆解细化到了每一个零部件,甚至还将比亚迪拆出了一本详尽的解析手册。 手册售价高达人民币 约 4.37万元 。 这一切,不由得让人梦回半个世纪前。 凤凰WEEKLY . 如今的日本,在很多人看来是重视原创保护的制造业强国。 但实际上, 日本曾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 "山寨大国" 。 几乎在所有领域,日本都对欧美的先进产品,进行了堪称像素级的拆解和模仿,一度让美国感到非常 不爽。 而今, 这个早已将自己"洗白"的 山寨大国, 似乎正打算 卷土重来 。 日本,曾经的山寨大国 在今天,不少日本制造的产品,都以其优秀的设计见长。 无印良品高冷极简的家居小玩意儿,三宅一生和川保久玲的服装衣包..... 日本在原创设计上十分出挑,以至于小米都在前几年,请来原研哉为公司设 ...
OLED电视“叫好不叫座”,如何避免重蹈等离子覆辙?
犀牛财经· 2025-06-06 16:55
这种价差主要来源于产业链成熟度的差异,LCD产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形成从玻璃基板到整机制造的完整生态,规模效应显著;而OLED面板生产仍高度 依赖LGD与三星显示的4堆叠结构技术,设备折旧与材料成本居高不下。 实际上,等离子时代的溃败不仅因技术缺陷和价格战失利,更多的是源于其封闭的产业链策略。当时松下等日企垄断面板供应,导致三星、TCL等品牌转向 推广液晶技术,最终孤立无援。 至少就目前而言,尽管挑战严峻,但OLED与等离子所处环境仍存在本质差异。 在高端电视市场,OLED技术因其自发光特性带来的极致画质——无限对比度、纯净黑场、广色域以及柔性设计的可能性,被业界誉为显示技术的标杆。然 而,与当年等离子电视(PDP)的境遇相似,OLED电视正面临"技术领先却市场遇冷"的尴尬局面。 这一现象不禁令人担忧:OLED是否会重蹈等离子电视的覆辙? 从技术特性上看,等离子电视曾凭借自发光技术碾压液晶(LCD),其色彩准确性、微秒级延迟和护眼特性被冠以"外行买液晶,内行选等离子"的美誉。然 而,烧屏、寿命短、功耗大等缺陷,叠加高昂售价,最终导致其退出市场。 反观OLED电视,其采用有机发光材料,像素级控光使其在暗场表现、 ...
日本TV,被中国打得一败涂地
创业邦· 2025-03-14 18:07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中国电视在日本市场份额首次突破50%,日本电视品牌逐渐凋零,中国电视逆袭源于日本企业“点错科技树”、中国品牌技术与价格优势、日本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因素,同时全球电视行业面临销量下滑,需探索新增长范式 [1][2][24] 分组1:中国电视逆袭日本市场 - 2024年“REGZA”(原东芝)、海信与TCL等中国电视在日本份额首次突破50%,松下考虑出售电视业务,东芝被海信收购,夏普归于鸿海旗下,日本电视品牌凋零 [1][2] - 2000年前后日本品牌押宝等离子电视,成本高且筑起技术壁垒,而液晶派可共同发展,最终松下2013年放弃等离子路线 [5] - 海信推出“mini LED”技术电视,价格比索尼、松下便宜,相似配置海信电视价格是索尼的40% - 60%,收获日本消费者青睐 [6][7] - 流媒体平台兴起使日本消费者选购电视核心诉求变为智能化,小米2024年8月推出不到4万日元(约2千人民币)的43寸液晶电视成爆款 [8] 分组2:日本NHK收费影响电视市场 - 日本《放送法》规定安装信号接收设备的人须与NHK签订收看合同并付费,不论是否观看,一切带屏幕设备都算,2025年费用1100日元/月起,引发民众不满 [12][14] - 不能接收电视信号的小米电视因可拒绝NHK付费,且配置尚可、价格实惠,在日本成爆款 [10][16] 分组3:全球电视行业现状 - 中国电视开机率从2016年的70%下降至2022年的不足30%,2019 - 2023年上半年销量从近5000万台降至不到1500万台 [20][21] - 大家不爱看电视原因包括电视台节目不吸引年轻人、生活习惯改变、电视端流媒体会员收费高、APP操作复杂广告多等 [22] 分组4:电视行业发展方向 - 电视厂商需重新审视电视在数字化时代的定位与价值,通过技术创新、生态构建与用户体验升级重塑竞争力 [24][25]